新生兒從出生開始一直到1周歲是不斷嘗試新口味的階段,這個階段在味蕾方面寶寶要經(jīng)歷多個第一次。 第一次嘗試母乳的味道,第一次吃輔食,第一次更換不同口味的輔食,第一次吃飯。 這個過程從奶到輔食的米粉、蔬菜水果泥、肉泥,隨著月增長到嘗試各種口味和做法的輔食,到磨牙棒等,每一個第一次都是新體驗。 10月13日演員杜淳分享了女兒吃輔食的照片,杜淳女兒在今年4月份出生,現(xiàn)在算來也滿7個月了。照片中杜淳拿著女兒裝著米粉的小杯子。 還有配文:爸爸也品嘗了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小蛋餃坐在嬰兒椅上戴著圍嘴握著小手認真地迎接勺子里的第一口輔食。 不管奶粉喂養(yǎng)還是公認營養(yǎng)最全的母乳喂養(yǎng),嬰兒到了6個月,奶中所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與寶寶快速發(fā)育的身體相比,都顯得有欠缺了。 所以到了半歲,寶寶的各方面準備好后,就要開始添加輔食,這預(yù)示著一個全新階段,也預(yù)示著寶寶成長中大大的突破,所以也是父母應(yīng)該欣喜的。 01、寶寶輔食過于精細的危害 開始吃輔食很多父母會擔心娃因為不能咀嚼而被噎被嗆,或者消化不了,刻意把食物做得非常精細,這未必對寶寶有益。 嬰兒從出生就靠吮吸進食這是本能,但是后天的咀嚼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如果經(jīng)常讓嬰兒吃太精細的食物或流食半流食,不僅不利于咀嚼能力鍛煉還有其它潛在危害是在坑娃。 影響乳牙正常萌出,經(jīng)常以流食或糊狀的半流食為主,寶寶沒有咀嚼的機會,咀嚼肌得不到鍛煉。 用于排列牙齒的牙弓和支撐面部肌肉的頜骨發(fā)育受阻,為萌出牙齒帶來障礙,也會影響到將來牙齒的排列。 影響消化系統(tǒng),輔食和寶寶生下來就吃的奶消化起來完全不一樣,寶寶的消化能力足夠承擔才會添加輔食,如果一直吃過于精細的輔食,消化功能得不到鍛煉和完善。 影響語言能力發(fā)展,發(fā)音講話是需要舌頭、牙齒和頜骨互相配合,只有這些器官的肌肉功能發(fā)育良好能互相配合發(fā)音才會清晰。 如果得不到咀嚼鍛煉,口腔中肌肉力量薄弱,對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帶來影響。 02、添加輔食的原則 輔食從最初的1種食物開始,比如米糊,要留意吃完后是否有異常,每一種新食物寶寶第一次嘗試都要觀察5天。 看是身體有沒有出疹子是否有腹瀉或腹脹等,如果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要暫停,恢復(fù)后再繼續(xù)嘗試。 適應(yīng)了1種輔食可以嘗試多種,食物的狀態(tài)應(yīng)該先細再粗,從流食半流食到泥狀。食量先少再多,這樣的原則讓寶寶腸道和胃慢慢適應(yīng)。 6個月左右就可以添加輔食,但是不能在4個月以前添加,也不可超過8個月。 不僅是月齡到了還要看寶寶是否做好準備,頸部和頭部是否可以靈活活動,能坐穩(wěn),體重已經(jīng)超過剛出生的2倍,對食物表現(xiàn)出欲望。 第一次最好在上午寶寶精力比較充沛的時候;吃富含鐵的米粉,經(jīng)過一周可以逐步添加果泥和蔬菜泥,肉泥要滿7個月的時候;蛋黃到8個月添加。 開始喂以寶寶意愿為主,從一天一次每次2勺開始,如果有興趣吃可以逐步加量,如果抵觸就暫停換時間再嘗試。 讓寶寶坐在嬰兒椅或穩(wěn)固的座位,用勺子喂一口要停下等待寶寶咽下。 大米:流食狀粥-濃稠狀粥-軟米飯-米飯 蔬菜:泥-蓉-剁碎-切碎 肉類:泥-末-剁碎的肉-肉粒 水果:泥-顆粒-切碎-切小塊 米類:米1:水10的比例--稀粥;米1:水6比例--濃稠粥;米1:水4比例--軟米飯;米1:水2比例--米飯。 蔬菜:做蔬菜時要注意浸泡清洗后焯水瀝干,將草酸去掉,再用料理機打成泥或切碎末。 土豆、南瓜、胡蘿卜、紫薯等:洗凈去皮蒸熟、打成泥。 寶寶添加輔食是邁出了成長重要的一步,添加輔食也有講究,添加時機,寶寶的哪些表現(xiàn)是準備好吃輔食的信號,寶爸和寶媽都需要掌握。 還需要用心有耐心,添加每一樣輔食時,都注意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寶寶不適應(yīng)的苗頭,出現(xiàn)消化不良或者便秘或過敏就立刻暫停,換時間再試。 3 枕邊育兒寄語: 要注意并不是越精細越好,粗細程度根據(jù)寶寶的接受程度決定,吃輔食不僅是補充營養(yǎng),也是鍛煉寶寶的身體機能。多了解輔食添加技巧,讓寶寶愛上吃輔食,助力成長。 (本文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