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單元組合證候分類法”,對冠心病確定了6個單元:3個虛證的,包括心氣虛損、心血不足、心陽不振;3個實證的,包括心血瘀阻、痰濁閉塞、寒凝氣滯。以主癥和舌脈來區(qū)分證類單元。如病人見到氣短,加上苔薄白、舌質淡、脈沉細,就可以定為心氣虛損證,治宜補氣,可以用參類,但要注意如果病人合并糖尿病,一定不要用黨參,雖能補氣,卻會使血糖升高,可以用人參、西洋參、太子參,太子參也叫童參,至少用30g。如果病人面唇白,苔薄白,舌質淡,脈沉細軟或弱,就定為心血不足證。治療除了用常規(guī)養(yǎng)血藥,如四物湯、生地黃、當歸、白芍,還有幾味特殊藥:第一,黃精,既補氣又養(yǎng)血,用15g;第二,阿膠珠,就是阿膠和蛤粉一起炒成珠,蛤粉含鈣,血虛的病人補鈣能生血,利于養(yǎng)血,阿膠珠用15g;第三,桑椹,鮮的用60g,干的用30g。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高脂肪、高糖類飲食過剩,同時生活緊張,壓力增大,使冠心病心血瘀阻證類減少,痰濁閉塞證類增多,治療要從痰論治。當然我們講的這個痰,不是咳嗽吐痰的痰,是廣義的痰,是中醫(yī)的一個病因,也是病理產(chǎn)物。 痰濁閉塞證的主癥有6個:胸滿或脹痛;頭重,或叫頭重如裹,或叫泰山壓頂;肢困,肢體乏力;口黏;納呆;苔膩、脈緩。其中主要是苔膩,薄膩或厚膩都屬于苔膩,就要從痰論治。 治療主方:溫膽湯加三參飲。用竹茹化痰清熱為主藥;枳殼理氣,因為痰的特點是黏膩,容易堵竅,用枳殼來理氣透竅;茯苓和陳皮截斷生痰之源。再加三參飲:第一,人參,人參補氣是推動力,補氣利于祛痰,尤其祛孔竅里的痰,當然不能多用,只能加1味,或者人參,或者黨參,或者太子參、西洋參,扶正祛邪。第二,丹參,必須用30g,一味丹參功同四物,加上丹參利于補氣理氣。第三,苦參,這是一味特殊用藥,既化痰又清熱,且藥理研究證明苦參可以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心臟搏動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但苦參苦寒傷胃,所以用量不要超過10g。 除了用上述幾味藥外,還必須有幾個配合提高療效:第一個配合,要尊古。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用瓜蔞薤白白酒湯,這就是從痰論治。所以,我們現(xiàn)在治療冠心病從痰論治一定要加上全瓜蔞30g和薤白10g。薤白就是我們吃的野蒜,用于冠心病,既能治又能防。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薤白的有效成分是生物堿,只能溶解在醇里,不能溶解在水里,張仲景用瓜蔞薤白白酒湯,方中加白酒,如果不加白酒,薤白治療心臟病療效就差一些。所以一定要讓病人把薤白用25g白酒或黃酒浸泡1小時再煮。第二個配合,要透竅。因為痰濁閉塞,閉在孔竅里,冠心病痰濁堵在心竅里,所以一定要透竅,用石菖蒲、郁金,各10g。第三個配合,要消導。因為生痰之源在脾胃,截斷生痰之源要配合消導的辦法,主要的藥一味是萊菔子15g,另一味是葶藶子10g。第四個配合,要剔絡。痰瘀互根,有痰必有瘀,有瘀必有痰,所以痰瘀堵在孔竅里,用蟲類藥剔絡,比活血化瘀力量還要大,可以用水蛭和地龍15g。 綜合治療是中醫(yī)治病的一大優(yōu)勢,第一個意療,即心理療法;第二個體療;第三個食療;再加上針灸、推拿、按摩,療效就容易提高。 治療冠心病,意療相當重要,一定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體療:要活動,許多冠心病患者不敢活動,這是誤解,一定要活動,但要有分寸,一定要有度,最好是活動以后不覺得累,勞累就活動減量。 食療:食療對治療冠心病很起作用。食物包括大蒜,尤其是野蒜,洋蔥,木耳,茄子,這個茄子不是圓的,最好是長的那種,菠菜,芹菜,尤其是細芹菜,玉米,綠豆,蘋果,尤其是酸蘋果,對冠心病特別有輔助作用。還可以用烏龍茶或鐵觀音,加白菊花、生山楂,泡茶,對冠心病有好處。冠心病病人尤其要做到晚餐不能暴飲暴食。煙對冠心病病人沒有任何好處。 針灸輔助治療冠心病療效也是確定的。取神門、間使、華佗夾脊,可以針灸、按摩或埋針,當然華佗夾脊可以敲梅花針或走火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