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末、民國、抗日戰(zhàn)爭到文革,他歷盡滄桑,命途多舛; 然而,蜚聲紫砂界的他,最終卻選擇最激烈最悲壯的方式——自殺結束生命!吳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吳芝萊。芝萊者,郊野藜草叢中之靈芝也。他的一生歷經(jīng)中國近代幾個特殊時期,可謂時乖運蹇,令人唏噓。 1892年11月,吳云根出生于丁蜀窯場窯務員工家庭,14歲拜汪升義(汪生義)為師,與汪寶根、朱可心為師兄弟。吳云根本來就出身貧寒,耐得了苦,白天幫師父打雜幫工,晚上刻苦學藝,加上他手腳勤快,天資聰明,悟性較高,三年滿師后便在業(yè)內(nèi)小有名氣。汪生義擅長紫砂光素器和竹飾器制作,在師父精心輔導下,吳云根得到其真?zhèn)鳎⒋蛳铝肆己玫幕A。清末光緒后期,內(nèi)憂外患,百業(yè)蕭條,紫砂藝人謀生艱難。吳云根憑著自己年輕有體力,他邊幫人家做粗活搬運泥坯和窯貨以維持生計,勞動間隙依然專心做壺,使自己的制壺技藝不斷提升,并逐漸進入紫砂名手之列。1915年,吳云根到山西省平定縣平民陶器廠任技師,歷時三年。在這期間,他很快聲名鵲起,數(shù)次為當時山西省省長閆錫山仿制古壺,閻錫山不僅收藏了吳云根多把紫砂壺,還曾邀請他一起吃飯。而正是這次山西之行,成了多年后悲劇的導火索。1918年,吳云根回到宜興蜀山,接受宜興利用公司的訂貨制作。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學陶瓷科當技術員、1931年受聘于江蘇省立陶瓷職業(yè)學校窯業(yè)科任技師。 當時朱可心心心念念想學制魚化龍壺,吳云根作為師兄不但盡力輔導,還將自己收藏的范承甫的《魚化龍》壺贈給朱可心,當作樣品標本摹仿,使朱可心學到制作《魚化龍》的技巧本領。抗戰(zhàn)爆發(fā)之后,“宜陶職?!蓖^k,吳云根為生活所逼,以窯務雜活搬運泥坯度日。有時亦進山桃松枝,掙'腳夫錢',亦間歇制壺燒坯,艱難過日子。整個四十年代,吳云根制壺較少。1954年,吳云根進入蜀山陶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1955年11月開始為紫砂廠招收第一批學員傳授紫砂制作技藝,195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紫砂'技術輔導員' ,成為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藝人'之一。在帶徒授藝、培養(yǎng)人才方面,吳云根沒有門戶之見,熱誠和藹、平易近人,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紫砂藝術人才,為傳承紫砂藝術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今紫砂藝術界藝術大師和名家如高海庚、汪寅仙、呂堯臣以及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等皆受吳云根指導。吳云根對徒弟要求嚴格而師徒又十分和諧,首開師徒間競技比賽之先河。吳云根將自己困于屋中,百思不得其解,身心俱疲,最終選擇在紫砂工藝廠自殺身亡,以最激烈也是最悲涼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享年77歲。 而直到去世,他都沒有給子女們私下留存一件他個人的作品。▲翻蓋柿子 吳云根制 石生裝飾▲吳云根制 傳爐壺縱觀吳云根一生,默默奉獻,勤勞純樸,光明磊落。其制器講究形似,更重神似,識其品相,尊重規(guī)律。然而卻以這種方式離世,成為紫砂七老中唯一一個沒有活過八十歲便離世的人,大師的一生不禁令人唏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