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學習” 在前幾天的四(2)班的一節(jié)英語課上,我發(fā)了一份簡短的練習給孩子們做,作為鞏固課堂教學來用。 “請同學們三分鐘完成它!”發(fā)之前,我對孩子們作了要求。練習一發(fā)下去,孩子們都幾乎忙起來了,忙于做這份練習。我也要走到孩子中間去,看看他們完成的情況。這份練習并不難,很多孩子都完成得很好。然而,當我經過一個女學生的身邊的時候,看到她手拿著筆,卻一個字也沒有寫。 難道她不舒服?我心里想。我俯下身去,“你怎么了?” “我不想學習。”她說得很小聲,但我還是聽到了。我又問她:“你為什么不想學習?”她羞怯地看了一下我,沒有回答我。等等,她還是沒有說話。頓時,我心頭里涌上一股帶火的情緒,很不高興地跟她說:“你不想學習,那你回家去玩吧!”她坐著不動,臉上的神情好像有點緊張,又有點茫然。我雖然這樣說,她當然也知道這是我的一句氣話,繼續(xù)坐著不動。我也不能在她旁邊站得太久,免得給她帶來太大的壓力,表面上,就這樣略過去了。我知道,那時找她聊天,時機也不對,也會影響我上課。改天抽個時間我找她聊一下天吧。 那個孩子是四年級時候才從其他地方(好像是從她外省老家)轉過來的,從她的英語書寫來看,三年級的時候應該有學過英語,但基礎很不好。上個學期里,好像有一半時間她都是處于請假的狀態(tài),即使來到學校了,上課基本不聽課的。學習經常不在狀態(tài)。 “我不想學習”,我知道這樣的想法,在班里,在學校里,遠遠不止她一樣。從我平時在班里對孩子們的觀察與了解,越來越多的孩子對學習已經失去了興趣與欲望,來學校,上課坐在教室里純粹只是一種形式與任務,也包括他們去做作業(yè)。但又有多少個孩子會把這樣的想法敢向自己的老師,自己的父母表達出來呢?——都會擔心遭到老師的嚴厲批評與父母的喝斥。確實,很多老師與父母處理這些問題都是比較粗暴的,像我,也說出了“你不想學習,那就回家去玩吧?!钡脑捳Z。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一個事實,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口頭上的重視,行動上的無力;教師在孩子的教育上:幾乎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本身的閃光點與潛力。教師需要很優(yōu)秀的教學藝術與教學技巧,方能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展開一片開闊的天地來。但很遺憾的是,目前來說,我們很多教師要達到這樣的水平,還是挺難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事實,我們的孩子從進入學校那一刻起,就一步一步地失去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不想學習,在教育的領域里,已經成為一種常態(tài)。當然,孩子不想學習,仍要學習,也是教育的一種常態(tài),而且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中。而用語言與行動來赤裸裸地表達不想學習的孩子還是比較少的,因為他們害怕父母的喝斥與老師的批評。 很多時候,尤其是在課堂外的時候,我與孩子們相處還算比較融洽的,或許是因為這樣,有不少孩子有真實的想法都會跟我表達。然而,我覺得我的教育語言很多時候都是簡單與粗暴的,甚至是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的,只是當時被情緒蒙蔽,略過去了。事后,靜下心來想想,一切都清晰明了。 這件事也讓聯(lián)想到上個學期的一件事的,在四(1)班的英語課上,我讓孩子們拿出練習本來寫黑板上的練習題。我到下面“巡邏”的時候,一個孩子直接在練習本上寫著“不會寫”,然后給我看,還帶著些得意的笑。那時,我就很生氣,拿手機把他寫著“不會寫”那一頁拍了下來,說要發(fā)給他家長看看(當然,是嚇嚇他)。從這里可以看出我那時的教學手段,與教學語言是非常粗暴簡單的,——已經有點威脅學生的意思了。想想這些,我覺得我的教學素養(yǎng)真的還有待提高。過去,我不知道傷害過多少學生的心靈。事后,我也就此寫了一篇文字,叫《“不會寫”的背后》,文字里對自己的教學有所反思,但還是不夠深刻的。 語言(嘴里說出來)這東西,雖然是看不到的,但可以聽得到,使用不好,是有棱角的,甚至有鋒利的刺。與我們教師相處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有著一顆稚嫩而敏感的心靈,也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我們要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地使用我們的語言,不要讓教師的語言成了孩子心靈的陰影。 2019年2月24日星期日下午 附:《“不會寫”的背后》 “不會寫”的背后 那天英語課,我在黑板上寫了幾道“連詞成句”的練習讓學生寫,因為現在試卷要考到這些內容。從上一次考試來看,這類型的題型普遍失分得比較厲害。 我已經不是第一次出這些練習讓學生做了,其實,這些練習也不難,所用的句子都是課文中的關鍵句子,我上課也重點講過這些句子。在黑板上寫完之后,我開始到學生中間“巡邏”一下,很多同學都有認真去做——做不出的,也會嘗試翻一下課本,尋找“線索”。我“巡邏”到教室的后面,看到一個學生悠閑地坐著,無所事事的,以為他做好了。誰知,我一看他的練習本,上面除了抄好我在黑板上所寫的題目外,赫然寫著“不會寫”三個字!他對我笑了一下。 這個學生平時我也有留意,他性格比較開朗的。但對于學習,他是很懶的,卻又總喜歡弄點玩藝出來讓大家,尤其是讓女生注意他。就是走路,他都要帶點“風格”,好像他要盡可能把他的瀟灑帶出來。在課堂上(包括英語早讀課),他常常拿出兩本英語書來(一本是他姐的),一本翻開,另外一本合著,但并不是用來學習或聽課,因為在上課的時候,他基本是不聽課的,喜歡搞動作或是與周圍的同學講話。有時候,我上課講金牌學案(練習)了,他也會拿出兩本金牌學案來,翻開她姐那一本,答案寫得滿滿了。看到我來檢查了,他露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 不會寫,說真的,在我給學生出的練習,班里有一大部分學生是不會寫的,但起碼他們中會有很多學生會想辦法去寫——翻書去找那些句子。而他只是比較坦誠和張揚罷了,把“不會寫”這三個字寫在練習本上,還不畏懼給我看。 不難的練習,卻有那么多學生不會寫,這背后也說明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平時上課的時候,班里有很多學生都沒有認真聽課——這一點,我也是深有體會的。在平時的英語課上,認真聽課的學生真的是太少了,很多學生的心思都游離在課堂之外,講話的,搞動作的學生也不在少數。課堂紀律成了很大的問題。另一方面,便是我的課堂教學問題,我的課堂教學:單調、乏味、教學思路不清晰、教學語言貧瘠……沒有很好激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學習效率了。 課堂紀律與課堂教學已經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一般,一邊是學生的學一方,一邊則是教師的教一方,都相互影響著。課堂紀律不好,肯定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情緒,教學水平的發(fā)揮,教學進度的把握。而課堂教學不好,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一些學習基礎不好的學生,一旦沒有了學習興趣,便無所事事,只能講話,搞動作——成了紀律上的問題。 2018年12月17日星期一中午 更 多 精 彩 請猛戳右邊二維碼 公眾號ID 一片荒草照野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