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自武王二年(前309)設(shè)丞相一職,先后以樗里疾、甘茂、魏冉、范雎、蔡澤為丞相。 本篇即為此五人合傳。 樗里疾,嬴姓,名疾,居于渭南陰鄉(xiāng)樗里,以地為氏,人稱樗里子,秦孝公子,秦惠文王的異母弟,在惠文王、武王和昭王三朝為相,為人滑稽多智,秦人稱他為“智囊”。 秦惠文王八年(前330),樗里疾任右更,率軍奪取魏國曲沃。 更元七年(前318),楚、趙、魏、韓、燕聯(lián)兵攻秦,庶長樗里疾率秦軍破敵于函谷關(guān),五國兵敗走。 次年,又?jǐn)№n、趙、魏軍于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斬首八萬二千,虜韓將申差。 十一年(前314),樗里疾率軍攻降魏國焦地(今河南三門峽西),又大敗韓軍于岸門(今河南許昌西北),斬首萬人,韓送太子倉入秦為質(zhì)。 次年,率軍攻趙,俘其將莊豹,取藺(山西離石西)。 十三年(前312),與魏章等率軍大敗楚軍于丹陽(今河南西峽西),虜其將屈丐,斬首八萬。 繼而取楚漢中地,置漢中郡。 又率兵助韓攻齊。以功封于嚴(yán)道,稱嚴(yán)君。 甘茂,楚下蔡(今安徽鳳臺(tái))人。 早年師事史舉先生,學(xué)百家之術(shù)。 經(jīng)張儀和樗里疾推薦,見秦惠文王,任為將,曾參與秦奪取漢中的戰(zhàn)役。 秦武王元年(前310),以庶長甘茂、張儀率兵平定蜀相陳莊之亂,樗里疾攻衛(wèi)。 張儀、魏章離秦。 二年(前309)秦設(shè)丞相,以樗里疾為右丞相、甘茂為左丞相。 三年(前308),為了打通去周王室的道路,甘茂率兵進(jìn)攻韓國的宜陽(今河南宜陽西),五個(gè)月未下。 秦派大兵增援,次年,拔宜陽,斬首六萬,又過河取武遂(今山西垣曲東南)。 秦武王使樗里疾率百輛車去周,周赧王派兵卒迎接,十分恭敬。 楚懷王責(zé)備周王不應(yīng)如此,赧王聲言,所派兵卒名為保護(hù),實(shí)乃防范。 八月,秦武王因舉鼎受傷而死。 武王無子,諸弟爭立,武王后擁立公子壯,稱季君。 惠文王妻羋氏,稱宣太后,與其異父長弟魏冉立羋氏子則(一名稷)為王,是為秦昭襄王,魏冉率軍誅公子壯,逐武王后,平“季君之亂”。 昭襄王年少,宣太后與魏冉專國政。 昭襄王元年(前306),秦遣宣太后外族向壽平宜陽,樗里疾、甘茂伐魏國皮氏(今山西河津),未克,與魏媾和罷兵。 甘茂建議昭襄王以武遂還韓,向壽、公孫奭反對無效,由此怨甘茂,向昭襄王進(jìn)讒言。 甘茂怕得罪,逃向齊國,途中遇到齊國派往秦國的使者蘇代(蘇秦之兄)。 甘茂向蘇代說:“我從秦國逃出,妻子孩子都還留在秦國。過去有個(gè)窮女人和富女人一起紡織,窮女人說:'我無錢買燭,而你的燭有余光,你可否將余光分給我,既給我好處又不影響你的照明?!缃?,我處于困境,而你正要出使秦國,希望用你的余光幫助我?!?/span> 蘇代答應(yīng)了。 到秦國公事完畢后,蘇代對昭襄王說:“甘茂不是普通的士人。他在秦國多年,對秦地形十分清楚。如果他到齊后約韓、魏反秦,對秦將很不利。” 昭襄王問:“那怎么辦?” 蘇代說:“大王不如以厚禮去迎請他,如果他回來,就將他囚禁終生?!?/span> 昭襄王于是以上卿之位到齊國迎接甘茂。 甘茂不愿回秦國。 蘇代向齊宣王推薦,于是以甘茂為齊上卿,秦國也將其全家扣為人質(zhì)。 不久,甘茂出使楚國,秦昭襄王得訊,索要甘茂。 大夫范涓對楚懷王說:“甘茂是位賢人,他當(dāng)秦國丞相對楚不利。不如讓秦國以楚人向壽為相,將對楚有利?!?/span> 楚懷王派使者請求秦國以向壽為相,向壽當(dāng)上了秦國的丞相,甘茂無法入秦,最后死于魏國。 魏冉,昭襄王七年(前300),樗里疾死,魏冉繼任丞相。 魏冉推舉白起代向壽為將,于十四年(前293)率兵,大敗韓、魏之師于伊闕(今河南洛陽東南),斬首二十四萬,俘魏將公孫喜,拔五城,白起擢為國尉。 次年,魏冉被免相。 一年后,復(fù)相,封于穰(今河南鄧縣),號穰侯。 十七年(前290),魏冉率兵攻魏,拔河內(nèi),取大小六十余城,魏被迫以河?xùn)|地四百里獻(xiàn)秦,韓也以武遂地二百里獻(xiàn)秦。 十九年(前288),魏冉慫恿昭襄王稱西帝,自己出使齊國,約齊閔王稱東帝。 蘇秦到齊,勸齊閔王去帝號。 年底,昭襄王也取消帝號。 二十三年(前284),秦、燕、韓、魏、趙軍伐齊,秦奪陶邑(今山東定陶西北),昭襄王以其為魏冉封地。 三十二年(前275),魏冉被任為相國,率兵進(jìn)圍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經(jīng)魏大夫須賈勸說,魏獻(xiàn)溫地(今河南溫縣西南),魏冉與其媾和撤兵。 次年,魏叛秦與齊親,魏冉領(lǐng)兵伐魏,取四縣,斬首四萬。 三十四年(前273),趙、魏攻韓華陽(今河南新鄭北),韓一再派人向秦求援,秦不出兵。 韓相國派田荼(一作陳筮)到秦,見魏冉。 魏冉問:“韓國危急了?” 田荼回答:“沒有?!?/span> 魏冉氣憤地問道:“那為什么韓國一再派使者來告急?” 田荼說:“韓國如果危急就會(huì)改附別國,之所以派我來,就是還不危急。” 魏冉急忙說:“你不用見大王了,我去要求發(fā)兵救韓?!?/span> 秦將白起和客卿胡陽率兵援韓,在華陽大敗魏軍,斬首十三萬,乘勝取魏國的卷(今河南原陽西)、蔡陽(今河南上蔡北)和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敗趙將賈偃,沉其卒二萬于河。 秦軍進(jìn)圍大梁,欲斬?cái)鄸|方六國合縱的腰身。 燕、趙往救,魏割南陽予秦,講和。 韓、魏二國皆服于秦,秦設(shè)南陽郡,以宛(今河南南陽)為郡治。 范雎,字叔,魏人,在魏中大夫須賈手下為門客。 出使齊國時(shí)齊襄王送給他金十斤及牛、酒,受懷疑,魏相魏齊令人將范雎笞擊幾死,丟進(jìn)廁中,讓賓客醉酒后便溺之。 范雎買通守衛(wèi)者,逃出,為魏人鄭安平收留,改名張祿。 秦國謁者王稽使魏,鄭安平將范雎引薦給王稽。 交談以后,王稽見范雎果然賢能,就將他私帶回秦,向昭襄王推薦。 昭襄王不相信其賢能,范雎一年多沒有機(jī)會(huì)進(jìn)說。 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魏冉與客卿灶商量,越過韓、魏,去討伐齊國,奪取剛、壽二地,以擴(kuò)大其封地陶邑。 范雎上書昭襄王求見。 在離宮中,范雎言:“憑著秦卒之勇,車騎之眾,秦本可成就霸王之業(yè)。但群臣都不稱職,竟閉關(guān)十五年,不敢進(jìn)兵山東,原因在于穰侯未能忠心為秦,而大王也有失策的地方?!?/span> 昭襄王說:“寡人希望聽到哪里失策。” 當(dāng)時(shí)左右都在偷聽,范雎不敢講宮內(nèi)的事,只說外朝的事,指出:“穰侯要越過韓、魏去攻打齊國的剛、壽二地,是不適當(dāng)?shù)?。如果出?dòng)的軍隊(duì)少,就不足以打敗齊國,出動(dòng)的兵多,又會(huì)對秦造成危害。大王可能想讓韓、魏的軍隊(duì)參與攻齊,那樣即使攻取齊地,由于離秦太遠(yuǎn),也只能對韓、魏有利。大王不如實(shí)行遠(yuǎn)交近攻的辦法,先從韓、魏開始。那樣,奪一寸地秦就增一寸地,得到此二國,再迫使趙、楚歸附,齊國也會(huì)懼而事秦?!?/span> 昭襄王當(dāng)即拜范雎為客卿,與他商議軍事,并派兵伐魏,拔其懷、邢丘。 幾年間,范雎的計(jì)謀取得很大成功,更受昭襄王信用。 四十一年(前266),范雎對昭襄王說:“臣在山東時(shí),只聽說秦國有太后、穰侯,而不知道有秦王的。他們?nèi)绱松脵?quán),對國家危害很大?!?/span> 昭襄王感悟,于是免去魏冉的相國之職,令其左右親屬全都出關(guān)到自己的封邑去。 魏冉帶了一千多輛裝滿珍寶的車子出關(guān),最后死于陶。 范雎被任為丞相,封于應(yīng)(今河南寶豐西南),號應(yīng)侯,仍稱張祿。 不久,須賈出使秦國,范雎用計(jì)將其騙至丞相府,百般侮辱后,要他:“告訴魏王,趕快將魏齊的頭送來,否則我就要屠大梁?!?/span> 須賈回魏,報(bào)告了魏王,魏齊逃到趙國,藏到平原君家。 四十二年(前265)秦軍攻韓,奪取其少曲(今河南濟(jì)源東北)、高平(今濟(jì)源南)。 次年,又攻取韓國陘(今山西曲沃東北)等五城。 秦昭王得知魏齊在平原君處,就寫信請平原君到秦,強(qiáng)迫其交出魏齊,平原君不答應(yīng)。 昭襄王又致信趙孝成王,要他交出魏齊,否則秦將出兵攻趙。 趙王派兵包圍平原君家,趙相虞卿棄相印,與魏齊一起逃到大梁。 信陵君畏秦,不敢接納,魏齊怒而自剄。 趙王取魏齊頭獻(xiàn)秦。 四十四年(前263),秦軍占領(lǐng)太行山以南地區(qū),使韓國本土與其上黨郡(今山西長治)交通受阻。 次年奪取野王(今河南泌陽),完全封閉了韓與上黨郡的來往。 趙王派老將廉頗駐守長平(今山西高平北),援助上黨。 范雎用反間計(jì),使趙王以趙括代廉頗守長平,終致秦將白起全殲四十余萬趙軍,進(jìn)圍邯鄲。 五十年(前257)昭襄王殺白起,范雎薦鄭安平為將擊趙。 鄭安平被趙軍包圍,投降,范雎以用人不當(dāng)請罪,昭襄王加賜其食物,不許國人議論此事。 五十二年(前255),范雎所薦河?xùn)|守王稽又因與諸侯交通,被處死。 范雎十分慚愧,從此日漸憂郁,害怕被誅。 蔡澤,燕人。 蔡澤在范雎困窘之際來到秦國,并聲言自己一見秦王就將奪去范雎的丞相之職。 范雎召見蔡澤,責(zé)其大言。 蔡澤乃向其歷數(shù)古今大臣佐君成功后卻不得善終之例,勸他“何不以此時(shí)歸相印,讓賢者而授之,退而閑居,以享天年”。 幾天以后,范雎入朝,向昭襄王推薦蔡澤。 昭襄王召見蔡澤,聽其高論,大悅,拜為客卿。 范雎馬上稱病交出相印,昭襄王遂拜蔡澤為丞相。 蔡澤為相數(shù)月,有人進(jìn)讒言,蔡澤懼誅,稱病辭相,稱綱成君。 蔡澤在秦孝文王、莊襄王時(shí)仍任官。 秦王政時(shí),曾出使燕國,三年后,燕太子丹入秦為質(zh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