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魏國貴族后代,戰(zhàn)國時縱橫家,連橫派的代表。 楚懷王, 楚威王之太子熊槐,前328年繼位為楚懷王。 張儀曾向鬼谷子學(xué)習(xí)縱橫之術(shù),后來就到各國游說。 在楚國,曾參加國相的宴會。 不久楚相的玉璧遺失,門人懷疑是張儀偷的,將他抓起來打了幾百下。 回家以后,妻子說:“你如果不讀書游說,哪里會受到這么大的恥辱?” 張儀問:“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 妻子笑道:“在。” 張儀說:“這就夠了?!?/span> 這時,秦國因?qū)嵭凶兎◤姶罅似饋?,不斷地向東方擴大領(lǐng)土。 張儀見自己的游說在東方各國沒有市場,就于秦惠文君九年(前329)入秦,向惠文君上連橫之策,建議破壞六國的聯(lián)合,與魏、楚相親善,然后出兵三川,堵住什谷的進出口和屯留一帶的阪道。 接著在魏、楚的配合下,進攻韓國的新城和宜陽,將軍隊開到洛陽,聲討周王的罪過,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后再回過頭來攻取魏、楚的領(lǐng)土,迫使天下諸侯都西面事秦,完成稱王的大業(yè)。 這一策略正中惠文君下懷,遂以張儀為客卿。 為了實現(xiàn)連橫,張儀首先將精力用于對付魏國。 惠文君十年(前328),秦公子華帶兵奪取了魏國的蒲陽(今山西隰縣),隨后張儀到魏國,將蒲陽歸還魏,并對魏惠王說:“秦王對魏國很好,魏也不應(yīng)對秦?zé)o禮。” 其后,秦派公子繇到魏為人質(zhì),魏將包括少梁(今陜西韓城)的上郡十五縣,獻給秦國。 秦惠文君見張儀如此能干,遂以其為國相,并將少梁改名為夏陽。 在齊、魏之后,秦惠文君于十三年(前325)稱王。 張儀于次年出兵奪取魏國的陜地,而將其人口交還魏國,并在上郡筑塞,加強了秦西部邊界的防衛(wèi)。 楚一直是南方大國。 楚威王曾敗齊軍于徐州,在位十一年(前329)卒。 魏惠王聞訊,即派兵伐楚,取其陘山(今河南漯河?xùn)|)。 太子熊槐繼位,為楚懷王。 懷王六年(前323)派柱國昭陽將兵攻魏,破襄陵(今河南睢縣),取其八邑,進而移兵攻齊。 正在齊國的秦使陳軫主動到楚軍游說,建議與齊友好,楚國退兵。 不久,秦國派張儀來到嚙桑(今江蘇沛縣西南),與齊、楚、魏三國大臣盟會。 張儀從嚙?;貒蟊涣T相,來到魏國,正好魏相惠施聯(lián)齊的策略失敗,被驅(qū)逐,于是就以張儀為魏相。 張儀想通過相魏來為秦服務(wù),讓魏先行事秦,引導(dǎo)諸侯仿效。 但魏惠王不聽張儀的意見,于秦惠文王更元六年(前319)任命倡合縱之策的公孫衍為相,驅(qū)逐張儀還秦。 更元七年(前318),公孫衍發(fā)動趙、韓、燕、楚、魏五國兵,以楚懷王為縱長,討伐秦國,秦迎戰(zhàn)于函谷關(guān),五國之師敗走。 同年,義渠也在公孫衍的慫恿下攻秦,大敗秦軍于李帛。 為了破壞五國合縱,張儀讓秦伐魏,將魏軍打敗。 齊國又在觀津打敗魏軍。 張儀乘機對魏襄王講:“魏四面受敵,而沒有援助,不如事秦,使楚、韓不敢攻魏,再討伐楚國,擴大魏的國土,豈不是很好的事!大王如果不聽我的計謀,秦國將出兵東進,到那時想再事秦,也不可能了?!?/span> 魏襄王聽從張儀的謀劃,與秦修好。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位于秦國西南的苴國和蜀國互相攻擊,都派使者向秦求援。 惠文王派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人率兵攻蜀,在葭萌關(guān)(今四川劍閣東北)全殲蜀軍,殺死蜀王,并乘勝攻得巴蜀全境。 秦以張若為蜀郡守,從關(guān)中移民萬家入蜀,秦國得到了一個穩(wěn)定而富庶的后方。 接著,秦又揮戈東向,先攻趙,取其中都、西陽、安邑;又攻韓,取其石章,再攻魏,取其曲沃(今河南三門峽西南),降其焦(今三門峽西),又敗韓師于岸門(今河南許昌西北),斬首萬人,迫使三晉都事于秦。 更元十二年(前313),秦欲伐齊,又擔(dān)心齊、楚的聯(lián)盟,就假稱張儀被免相,而讓張儀去楚。 張儀對楚懷王說:“秦國最友好楚王,最憎恨齊王。但大王與齊友好,使我王不能與貴國修好。大王如果能與齊國絕交,我愿意將商於之地六百里獻給楚國,秦與楚約為兄弟之國。這樣既能使齊國削弱,又能施德于秦,還能得到一大塊富饒的土地,豈不是一舉三利?” 楚懷王貪圖土地,就以相印授予張儀,與齊絕交,每天設(shè)酒宴慶祝。 大臣們都表示祝賀,只有柱國陳軫表示傷悼。 楚懷王問他為何如此,陳軫說:“秦國之所以對大王如此重視,是因為大王與齊結(jié)盟。如今獻地沒有得到,卻先與齊絕交,使楚國孤立無援,秦國必將輕視我國,而受張儀的欺騙。假如張儀真的騙了我國,大王一定會怨恨。這樣,就會北邊斷絕了與齊的關(guān)系,西邊引來秦國的禍患,兩國的軍隊都會打來,臣因此傷悼?!?/span> 楚懷王不聽,給了張儀很多賞賜,派了一位將軍隨其去秦國接受獻地。 張儀回到秦國,假裝酒醉從車上跌下來受傷,三個月閉門不出。 楚懷王見秦國一直不給地,以為是嫌他與齊國絕交還不堅決,就派了勇士宋遺,去辱罵齊宣王。 齊宣王大怒,絕楚事秦。 張儀這才召見楚國使者,說:“臣有封邑六里,愿拿出來獻給大王左右的人。” 楚使說:“臣受命來接受商於之地六百里,沒有聽到過六里的說法?!?/span> 回國報告,懷王這才知道上當(dāng),氣急敗壞地出兵攻秦。 楚懷王十七年(前312)春,秦軍迎戰(zhàn),在丹陽(今河南西峽西)大敗楚軍,殺其八萬多士卒,乘機攻取楚漢中地六百里,設(shè)漢中郡。 楚懷王傾全國兵力,到藍田(今陜西藍田)與秦決戰(zhàn),又被秦打敗。 同時,秦的盟國魏、韓發(fā)兵進攻楚后方,楚懷王不得不撤兵,割兩城與秦講和。 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秦提出割漢中郡一半的地方,與楚結(jié)盟。 懷王說:“我不愿要地,只要張儀?!?/span> 張儀大膽地來到楚國,被囚。 張儀厚賂楚臣靳尚,通過楚夫人鄭袖向楚王求情,竟又得以釋放,逃回秦國。 張儀隨即到韓、齊、趙、燕諸國,說服其連橫以事秦。 秦惠文王以功賜張儀六邑,為武信君。 這一年,秦惠文王死,其子蕩繼位,為秦武王。 秦武王在當(dāng)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繼位以后,許多大臣都說張儀的壞話,東方各國聽說張儀失寵,重又叛秦合縱。 張儀害怕被誅,主動要求離秦赴魏,在魏為相一年后死去。 秦武王在位四年受傷而死,其異母弟則(一名稷)立,為秦昭王(前306—前251在位)。 秦昭王修好與楚的關(guān)系,娶楚女為妻,將以前奪取的上庸歸還楚國,并于三年(前304)與楚懷王在黃棘(今河南南陽南)盟會。 楚懷王二十六年(前303),齊閔王欲合縱攻秦,不滿楚與秦重新修好,聯(lián)合韓、魏軍隊伐楚。 楚懷王派太子橫作為人質(zhì)到秦國求援,秦國客卿通將兵援楚,三國兵退去。 次年,楚太子橫私斗時將秦大夫殺死,逃回國。 懷王二十八年(前301),齊、韓、魏聯(lián)軍再次伐楚,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敗楚師,殺楚將唐昧,取楚之宛、葉以北地。 次年,秦華陽君率兵伐楚,大破楚師,殺楚軍二萬及其將景缺,取楚襄城。 懷王派太子橫為質(zhì)于齊,向齊求和。 懷王三十年(前299),秦軍再一次伐楚,取八城。 秦昭王致書懷王,譴責(zé)他背秦和齊,約他到武關(guān)(今陜西丹鳳東南)會盟。 楚懷王接信左右為難,去了怕受騙,不去怕秦發(fā)怒。 昭睢和大夫屈原勸懷王不去,發(fā)兵自守。 懷王子子蘭勸懷王不要斷絕與秦的友好關(guān)系。 懷王來到武關(guān),被秦將劫持,帶到咸陽,強迫他以臣禮見秦昭王,并要求楚割給巫和黔中之郡。 懷王不許,被秦扣留。 楚國大臣得此消息,從齊國迎回太子橫,立為王,稱楚頃襄王(前298—前263在位)。 秦昭王大怒,派兵出武關(guān)攻楚,殺楚軍五萬,取析(今河南西峽)等十六城。 楚頃襄王二年(前297),楚懷王從秦逃出,被發(fā)覺,秦派兵守住通往楚的要道。 懷王從小道去趙,被拒。 又往魏,在途中被秦兵捕獲。 楚懷王于次年在秦病死。 秦人送回懷王的尸體,楚人悲痛無比,楚南公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與秦絕交。 各諸侯國由此也認為秦不講信義。 修遠之思評 張儀是戰(zhàn)國時最著名的游說之士,他取得成功的原因,在其善于利用人性中貪婪的弱點。 楚懷王本來是齊的堅定盟友,卻背齊投秦,終于身死異國,則是因為其目光短淺,貪圖小利,而沒有戰(zhàn)略的考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