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名侶,羋姓,楚國歷史上一位有為的君主,他任用孫叔敖為令尹,問鼎中原,繼晉文公以后成為霸主。 孫叔敖(前630—前593) 羋姓,蒍氏,名敖,字孫叔,楚郢都人(今湖北荊州)。 周文王時,楚族頭領(lǐng)鬻熊歸附周人。 周成王分封文武以來功臣,將鬻熊的后代熊繹封于楚蠻,為子爵,居丹陽(今湖北秭歸)。 西周時,熊繹的子孫不斷發(fā)展。 東周時,楚國力量更為擴大,楚君熊通三十七年(前704)自尊為楚武王。 楚文王熊貲時,將國都遷至郢(今湖北江陵)。 楚成王在位四十六年,一即位,就派人給周天子進貢,周惠王賜胙于楚成王,說:“鎮(zhèn)守你的南方,平定夷越的混亂,不要侵?jǐn)_中原之國?!?/span> 這時楚國已有地千里。 齊桓公、宋襄公都曾與楚作戰(zhàn),以抗擊楚對中原的侵?jǐn)_。 晉楚城濮之戰(zhàn),楚軍大敗,楚人北上的企圖重又受阻。 此后,楚轉(zhuǎn)而向東發(fā)展,先后滅了江(今河南息縣西)、六(今安徽六安)、蓼(今河南固始)、群舒(今安徽舒城、霍山一帶)和巢(今安徽巢湖北),占領(lǐng)了淮南等地。 楚莊王即位初(前613),有三年時間整天玩樂,而不發(fā)號施令,并向全國下令道:“有敢于進諫者,死無赦!” 大夫伍舉進宮,見莊王左臂抱著鄭姬,右臂擁著越女,坐在鐘鼓之間,就說:“臣希望有進陳隱語的機會。隱語說:'一只鳥在高山上,三年了,既不飛,也不鳴?!垎栠@是只什么鳥?” 莊王回答道:“三年不飛,一飛必定沖天。三年不鳴,一鳴必將驚人?!?/span> 伍舉說:“我明白了!” 幾個月以后,莊王淫樂更甚,大夫蘇從又入宮進諫。 莊王問:“你沒有聽到我的命令嗎?” 蘇從說:“我愿意以自己的死使君王明智?!?/span> 于是,莊王停止了淫樂,致力于政事,殺掉了幾百個民眾痛恨的人,進用了幾百個賢能的人,以伍舉、蘇從主持政事,國人都很高興。 莊王三年(前611),楚國大饑,山戎和群蠻叛楚,楚興兵,平定了戎蠻之亂,并乘勝滅了帶頭反楚的庸國(今湖北竹山東)。 楚莊王求賢若渴,虞丘向莊王推薦一位隱于民間的處士,名孫叔敖。 楚莊王很快重用孫叔敖,三個月以后,就以其為令尹(國相)。 有一位粗衣老人對孫叔敖說:“人地位越高越要謙遜,官做得越大越要細(xì)心,俸祿越厚越要慎重收取。你能謹(jǐn)慎地守住這三條,就足以治理楚國了。” 孫叔敖在國內(nèi)施行教化,引導(dǎo)人們上下和睦親近,風(fēng)俗淳厚美好,政令寬緩,官吏清廉。 他注意發(fā)展生產(chǎn),修建了芍陂,使許多農(nóng)田旱澇保收,秋冬時,勸導(dǎo)人民入山打獵采集,春夏時讓人民趁水漲將竹木運出山去,使人們都得到方便和好處,生活安樂。 莊王認(rèn)為錢幣太輕,改鑄大的錢幣,商賈們覺得不便使用,紛紛拋棄了本業(yè)。 市令向令尹報告道:“市場情況混亂,人們不安于其業(yè),有的走了,不走的也不安心?!?/span> 孫叔敖問:“這種情況有多久了?” 市令說:“大約三個月?!?/span> 孫叔敖說:“唉,我馬上讓它恢復(fù)舊觀。” 五天以后,他朝見時對莊王陳言道:“改鑄重幣,使市場混亂,臣請求恢復(fù)原狀?!?/span> 莊王同意了,正式下令,三天以后,市場又像以前那樣興旺了。 楚民喜歡造底座低的車子,莊王認(rèn)為這種車子不便于馬拉,想下令一律改為高車。 孫叔敖說:“法令一再頒下,使百姓無所適從,不好。大王如果一定要改高座車,臣請求下令讓鄉(xiāng)里將門檻都加高,有車子乘的都是君子,他們不能老是經(jīng)過鄉(xiāng)里的門檻就下車?!?/span> 莊王答應(yīng)了。 半年以后,人們因為低車座遇高門檻多有不便,自動將車座都加高了。 國家得到治理后,楚莊王重新將兵鋒指向北方。 六年(前608)秋,楚莊王興兵,聯(lián)合鄭軍,討伐叛楚盟晉的陳國,進而侵襲宋國。 晉軍在趙盾的統(tǒng)帥下,前來救陳、宋,攻打鄭國。 楚軍由蒍賈統(tǒng)領(lǐng),在北林(今河南鄭州東南)與晉軍交戰(zhàn),俘虜晉將解揚,晉軍敗退。 八年(前606),楚莊王伐陸渾(今河南嵩縣北)之戎,接著率軍北上,耀兵中原,直至成周郊外。 周定王派王孫滿前往慰勞,楚莊王向王孫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 王孫滿知道其意不善,回答道:“當(dāng)天子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鼎。當(dāng)年夏王正有德的時候,要求九州之牧進貢青銅,鑄造了九鼎。到夏桀昏德,鼎就遷于商,在商朝六百年。商紂暴虐,鼎又遷于周。德行如果美善,鼎雖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亂,鼎雖然大,也是輕的。周朝的德雖有衰敗,天命并沒有改變。鼎的輕重,是不能問的。” 楚莊王于是退兵。 莊王九年(前605),以若敖氏子越椒為令尹。 有人在莊王面前說越椒的壞話,越椒害怕了,就發(fā)動叛亂,向莊王發(fā)起進攻。 莊王以三王之子為人質(zhì),仍不行。 七月,莊王率兵與若敖氏在皋滸(今湖北襄陽西)大戰(zhàn),越椒射出一箭,飛過莊王的車轅,穿過鼓架,釘在銅鉦上。 又一箭,飛過車轅,穿透車蓋。 士卒們都害怕了,向后退卻。 莊王大喊道:“當(dāng)年,我的先君文王平定息國時得到三支強矢,越椒偷去了兩支,已經(jīng)射完了?!?/span> 于是擂響了戰(zhàn)鼓,全軍向若敖氏發(fā)動反攻,迅速平定了叛亂。 十年(前604),鄭襄公繼位后,叛楚附晉,楚莊王帶兵前往討伐,晉荀林父領(lǐng)兵來救。 陳與楚結(jié)盟。 十三年(前601),眾舒反叛,莊王出兵討伐并滅了舒蓼。 莊王于是正其疆界,東至滑汭(今安徽合肥東),與東鄰的吳國和越國結(jié)盟。 十四年(前600),莊王再次領(lǐng)兵伐鄭,晉軍在郤缺的率領(lǐng)下前來救鄭,在柳棼將楚軍打敗。 從此,楚、晉為了爭奪鄭國,多次發(fā)生戰(zhàn)事。 次年,陳國發(fā)生內(nèi)亂,夏姬與陳靈公、孔寧和儀行父淫亂,其子夏征舒感到恥辱,用箭將靈公射死,自立為君。 楚莊王帶兵攻入陳國,將夏征舒殺死,并以陳為楚縣。 群臣都表示祝賀,只有剛出使齊國回來的大夫申叔時不祝賀。 莊王問其原因,申叔時答道:“俗語說:'牽牛從別人田里走過,田主將牛奪去?!V髯呓輳绞遣粚Φ模珚Z了人家的牛則更不對了。大王因為陳國內(nèi)亂而率諸侯的軍隊去討伐,這是正義的,但卻貪心別國的疆土,又怎么向諸侯們發(fā)號施令呢!” 莊王覺得申叔時講得有道理,就將陳靈公的兒子午迎回國繼位,為成公。 十七年(前597)春,楚莊王率兵圍攻鄭國,三個月以后,攻克其都城,鄭襄公赤膊牽羊來降,楚莊王退兵三十里,與鄭媾和。 晉國派三軍前來救鄭,以荀林父為中軍將,隨會為上軍將,趙朔為下軍將。 到黃河邊時,聽到楚鄭媾和的消息,荀林父想還軍,先縠認(rèn)為,既已來此,不能不進而退,于是渡過黃河。 聽說晉軍前來,正要退師的楚莊王在其嬖人伍參的慫恿下,決定與晉人交戰(zhàn)。 兩軍在邲(今河南滎陽東北)相遇。 晉將帥內(nèi)部矛盾甚多,晉將趙旃夜里到楚軍軍門前挑戰(zhàn)。 楚莊王指揮左廣的戰(zhàn)車出去追趕趙旃,趙旃丟了戰(zhàn)車跑進樹林。 晉軍派出戰(zhàn)車前去迎接,楚軍見晉大軍前來,就出兵列陣迎戰(zhàn)。 孫叔敖對將士們說:“前進!寧可我們迫近敵人,不可讓敵軍迫近我軍。一定要搶在前面,以挫敗敵軍的意志?!?/span> 楚軍一齊向晉軍沖去。 晉軍不知所措,紛紛敗逃。 荀林父見已無可挽救,下令道:“快跑!先渡過河的有賞?!?/span> 晉中軍和下軍一齊涌向河邊的幾條船,船上的人怕人太多過不了河,將抓住船舷的手指都砍掉了,船中手指成捧。 晉軍戰(zhàn)車抽掉橫木、扔掉大旗,拼命逃跑。 只有晉上軍作為后殿,沒有潰散。 楚莊王在黃河邊上祭祀河神,建造了先君的神廟,報告戰(zhàn)勝晉軍的消息,然后勝利班師。 這年冬天,楚莊王率軍討伐蕭,宋國派華椒率軍來救。 莊王滅了蕭,更怨恨宋人救蕭。 十九年(前595),莊王派申舟出使齊國,申舟經(jīng)過宋國時,被宋執(zhí)政華元捉住殺死。 莊王得信,憤怒地一甩袖子站起來,提起佩劍就上了戰(zhàn)車,出兵伐宋。于九月將宋都商丘包圍。 宋人向晉求援,晉未出兵。 宋國被圍九個月,城中早已沒有糧食,人們交換孩子殺了吃,將骨頭敲碎了當(dāng)柴燒,最后不得不與楚訂立城下之盟,以華元作為人質(zhì)。 盟約中寫道:“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意思是,我不騙你,你不欺我。 此后,魯、宋、鄭、陳等國都?xì)w向了楚,楚國成為中原諸國的盟主。 楚莊王在位二十三年卒,其子審繼位為楚共王。 修遠(yuǎn)之思評 從城濮之戰(zhàn)到邲之戰(zhàn),晉楚兩國爭霸數(shù)十年,大小戰(zhàn)事無數(shù),雖說以楚國的勝利告終,而此后雙方都沒有力量再戰(zhàn)。 戰(zhàn)爭給中原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zāi)難,也加劇了晉楚國內(nèi)的矛盾。 楚共王十二年(前579),由宋華元發(fā)起,晉楚在宋會盟,訂立了彼此不使用武力,互相幫助,搶救危難,共同討伐違命反抗的諸侯的盟約。 楚共王四十五年(前546),在商丘舉行了有十四個諸侯國參加的弭兵大會,晉楚二國平分勢力,表示不再打仗,這就是著名的弭兵之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