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先生語五 理與心一,而人不能會(huì)之為一。 仲尼,元?dú)庖玻活佔(zhàn)?,春生也?a href='https://www./renwu/mengzi/' target='_blank'>孟子,并秋殺盡見。仲尼,無所不包;顏?zhàn)邮尽覆贿`如愚」之學(xué)于后世,有自然之和氣,不言而化者也;孟子則露其才,蓋亦時(shí)然一作焉。而已。仲尼,天地也;顏?zhàn)?,和風(fēng)慶云也;孟子,泰山巖巖之氣象也。觀其言,皆可以見之矣。仲尼無跡,顏?zhàn)游⒂雄E,孟子其跡著。 人心常要活,則周流無窮,而不滯于一隅。 老子曰「無為」,又曰「無為而無不為」。當(dāng)有為而以無為為之,是乃有為為也。圣人作易,未嘗言無為,惟曰「無思也,無為也」,此戒夫作為也;然下即曰「寂然不動(dòng),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動(dòng)靜之理,未嘗為一偏之說矣。 語圣則不異,事功則有異,「夫子賢于堯、舜」,語事功也。 孔子言語,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語,句句是實(shí)事。一作事實(shí)。 論學(xué)便要明理,論治便須一作要。識(shí)體。 蹇便是處蹇之道,困便是處困之道,道無時(shí)不可行。 孟子有功于道,為萬世之師,其才雄,只見雄才,便是不及孔子處。人須當(dāng)學(xué)顏?zhàn)?,便入圣人氣象?/p>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無所逃于天地之間。安得天分不有私心,則一本無天分不則字。行一不義,殺一不辜,有所不為。有分毫私,便不是王者事。 訂頑立心,便達(dá)得天德。 孔子盡是明快人,顏?zhàn)颖M豈弟,孟子盡雄辯。 孔子為中都宰,「知其不可而為之」,不仁;不知而為之,不知。豈有圣人不盡仁知? 責(zé)上責(zé)下而中自恕己,豈可任職分?一本無任字,職分兩字側(cè)注。 萬物無一物失所,便是天理時(shí)中。一本無時(shí)中字。 「公孫碩膚,赤舄幾幾?!?/p> 為君盡君道,為臣盡臣道,過此則無理。 「坤作成物」,是積學(xué)處;「干知大始」,是成德處。 孔子請(qǐng)討田恒,當(dāng)時(shí)得行,便有舉義為周之意。 九二「利見大人」,九五「利見大人」。圣人固有在上者,在下者。 雖公天下事,若用私意為之,便是私。 「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移則不可知。上之為圣,下之為狂,在人一心念不念為進(jìn)退耳。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充此便睟面盎背,有諸中必形諸外,觀其氣象便見得。 天命不已,文王純于天道亦不已。純則無二無雜,不已則無間斷先后。 不能動(dòng)人,只是誠不至;于事厭倦,皆是無誠處。 氣直養(yǎng)而無害,便塞乎天地之間,有少私意,即是氣虧。無不義便是集義,有私意便是餒。 心具天德,心有不盡處,便是天德處未能盡,何緣知性知天?盡己心,則能盡人盡物,與天地參,贊化育,贊一本無贊字。則直養(yǎng)之而已。 「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天理鼓動(dòng)萬物如此。圣人循天理而欲萬物同之,所以有憂患。 章,外見之物。「含章可貞」,「來章有慶」,須要反己。 敬義夾持,直上達(dá)天德自此。 舞射便見人誠。古之教人,莫非使之成己,自灑埽應(yīng)對(duì)上,便可到圣人事。 「樂莫大焉」,「樂亦在其中」,「不改其樂」,須知所樂者何事。 乾坤古無此二字,作易者特立此二字以明難明之道,「乾坤毀則無以見易」,須以意明之。以此形容天地間事。 易,圣人所以立道,窮神則無易矣。 孔子為宰則為宰,為陪臣則為陪臣,皆能發(fā)明大道。孟子必得賓師之位,然后能明其道。猶之有許大形象,然后為太山;許多水,然后為海。以此未及孔子。 夷、惠有異于圣人大成處,然行一不義,雖得天下不為,與孔子同者,以其誠一也。 顏?zhàn)幼鞯糜?、稷、湯、武事功,若德則別論。 詩言天命,書言天。存心則上帝臨女。 文章成功,有形象可見,只是極致事業(yè),然所以成此事功者,即是圣也。 萬物之始,皆氣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禪,有形化,形化長,則氣化漸消。 中庸言「無聲無臭」,勝如釋氏言「非黃非白」。一本作黃白大小。 心有所存,眸子先發(fā)見。 張兄言氣,自是張兄作用,立標(biāo)以明道。張兄一作橫渠,后同。 干是圣人道理,坤是賢人道理。 易之有象,猶人之守禮法。 待物生,以時(shí)雨潤之,使之自化。 恭而安。張兄十五年學(xu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