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逍遙游》第一遍時,雖知其大意,卻不知莊子所言何物;我讀《逍遙游》第二遍時,似懵懵懂,雖知其主旨卻不過“逍遙游于世間”幾字,猶不能深領(lǐng)莊子意……讀了一次又一次后,我卻仿佛看到了莊子在“逍遙游”于世間時并未能如意,似乎聽到了莊子在“逍遙游”面前發(fā)出的巨大嘆息聲,還不小心瞥見了莊子未能逍遙僅僅有著一顆無用的靈魂……何故?難道、難道是我的錯覺? 話說,廣闊無垠的北海里生活著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身軀巨大,無人可知它到底有幾千里。而鯤繼續(xù)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它的翅膀就好像垂掛在天邊的云彩。這只鳥,在海水劇烈動蕩的時候就要憑借風力飛到南方的大海去。而南方的大海呢,其實是一個天然的大水池。《齊諧》這本書,是記載一些怪異事情的書;其書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擊水面,激起的浪濤達三千里,然后環(huán)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它是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的呀?!薄@只鯤鵬大概就是莊子理想的化身吧!他有著遠大的志向,有著強健的體魄,現(xiàn)在,他只需要在原地等待著六月狂風的到來→對,他還缺一個必要條件,“放心,我會極盡所能,耐心等待。” 這時,蟬和小斑鳩譏笑鵬說:“我們奮力而飛,碰到榆樹和檀樹就停止,有時還飛不到樹的高度,落在地上也就罷了。何必要飛上九萬里的高空再飛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游玩的人,只需帶當天吃的糧食,而回來時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出發(fā)前要用一整夜的時間搗米儲糧;要去千里之外的人,出發(fā)前則要聚積三個月的糧食。而蟬和小斑鳩這兩只小蟲鳥又懂得什么呢!莊子默默地看著蕓蕓眾生:你們卑躬屈膝,你們目光短淺,你們就只知道呆在自己的舒適區(qū)里坐坐井觀觀天!可你們不知道千里之外的世界是有多么的廣闊,多么的自由??! 還記得在很久很久以前,商湯問棘,談的也是這件事。湯問棘說:“上下四方有極限嗎?”棘說:“無極之外,又是無極!在草木不生的極遠的北方,有個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條魚,它的身子有幾千里寬,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還有一只鳥,它的名字叫做鵬,其背若泰山,翅膀像天邊的云;它借著旋風盤旋而飛上九萬里的高空,穿過云層,背負青天,然后計劃向南飛翔,將要飛到南海去。小澤里的麻雀卻譏笑鵬說:'它將要飛到哪里去呢?我騰躍地向上飛,不過數(shù)丈高就落下來,在蓬蒿叢中盤旋,這也是極好的飛行了。而它還要飛到哪里去呢?’”這是大和小的分別。“我是山間小雀,注定要在林間,我以為這就是我最好的歸宿了!你又何必指責我的生命呢?我想不通的是,你為何還要執(zhí)意獨往?那么遠,那么辛苦那么累,到底有何意義?”莊子苦笑了一聲,“道不同,不相為謀!又何必再費口舌!” 掃一掃,關(guān)注聽風 |
|
來自: 聽風8uzu6ykfns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