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列游記第100篇:廣州黃埔軍校舊址 本文系靜思齋·于岳原創(chuàng),照片為自行拍攝,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尋訪時間:2020年12月3日 No.100,終于姍姍來遲。 浸淫黃埔歷史十余年,自問略有所得,然黃埔歷史博大精深,總能不斷有新發(fā)現和新問題,收藏研究愈久,便愈發(fā)覺得自己所知之渺小。這國保游記系列的百篇紀念既寫黃埔,題材甚大,望著整整一架子參考書,一時竟不知該從何說起,這也是月來每每想要動筆,卻總生“近鄉(xiāng)情怯”之感而逡巡不進的原因所在。昨晚忽然靈臺空明,心想既是游記,又是一個人所熟知的話題,我又何必在此多言歷史呢?這樣一想思路就順暢多了,我更多以自身所行所見說起也就是了。當然,這篇游記還有一個更大的挑戰(zhàn),因為這次出游已是整整一年前...縱是記憶猶新,細節(jié)上怕也難免與當前有些出入吧。 去年12月初因機緣赴深圳公干,這是我平生頭一回踏足嶺南大地。搞了這么多年黃埔,一直想去黃埔朝圣來著,此番實乃天賜良機,遂提前一天先到廣州。12月3日午時到達廣州站后,隨即馬不停蹄坐地鐵到魚珠站,然后步行至魚珠碼頭,花2元乘S10航線輪渡過江。這一段江面并不寬,船開起來片刻即到,望著江水東流,我不禁有些心潮澎湃,這是多少前賢曾經走過的“黃埔之路”??!如今的交通手段已多種多樣,但需知一百年前,輪渡大概是前往長洲島唯一的方式。我之所以來到廣東第一站即往黃埔去,并選擇這條復古且有些非主流的路線,也正是向先賢致敬之意。 ![]() 圖1:黃埔軍校舊址旅游路線圖 長洲島沿江有黃船、軍校、長洲三個碼頭,軍校碼頭當然最直接,可惜前兩者似乎都不通航,乘船過江只能到長洲碼頭。長洲,是這個江心島正式的名字,至于黃埔,最初是個村名,后來慢慢就成了這一帶的地名,因為這所改變了中國之命運的軍校,讓“黃埔”二字如雷貫耳,幾乎無人不知。出得長洲碼頭,最初的一段小街很是熙熙攘攘,拐入軍校路,還需步行約一公里。途經navy的一個工廠,心想如今黃埔舊址能讓人參觀,實要感謝navy騰地放行的慷慨,反例則是南京黃埔本校,那是欲參觀而不得的。行到東門,還需往里走一段路才能到領票處。我預約的參觀時間是三點,因腿腳迅捷、舟車準點,早到了二十來分鐘,便先往對面小山坡(八卦山)上參謁孫總理紀念碑去了。 ![]() 圖2:軍校路路牌 ![]() 圖3:黃埔軍校舊址東門 從下仰望,紀念碑氣勢非凡,雄偉異常,其上所立銅像,正是孫中山的日本友人梅屋莊吉贈送的四座銅像之一,我在上周中山紀念堂的小文中亦有提及??歼@座紀念碑的奠基時間,為1928年10月11日。此時由于國府已定都南京,在南京另建了黃埔本校,故一時間同時存在廣州、南京兩個本校,只不過廣州本校在北伐后日趨邊緣化,再不復國共合作、東征北伐時期那般壯懷激烈了。 ![]() 圖4:孫總理紀念碑 紀念碑的建設由代理校務何遂主持。何遂此前經歷復雜,也并非黃埔嫡系人士,但頗有作為,島上現存的東征墓園、北伐紀念碑、教思亭等等的修建亦有何氏之功。因經費不足和銅像尚未運到,工程遷延日久,直到1930年9月26日方正式告竣,當日亦在紀念碑下舉行了黃埔七期(廣州部分,一說番號敘為七期第二總隊)的畢業(yè)典禮。黃埔軍校在“黃埔”的歷史至此也算是大致落下帷幕。 ![]() 圖5:黃埔軍校正門 參謁已畢,三點約期將近,遂下來換票入場。當日并非周末,但游人之多遠超我想像,足見“黃埔”之名直到今日仍深入人心(可再對比一下我省的保定軍校)。入場隊列行進緩慢,行至正門,只見各式人等在此合影、自拍,為拍上面這張場景較空曠的照片,我可是等候良久,煞費苦心。軍校在抗戰(zhàn)時期被日軍炸毀(準確時間為何?這正是我此次籌寫游記時發(fā)現的新問題,在朋友的幫助下現已略有所得,之后我將抽空撰文另述之),到新中國成立時,可謂貨真價實的舊址——只剩下這塊地了,基本上“身無長物”。如今所見校本部主體建筑為1996年復建,文物屬性有限,但卻讓我實有“只緣身在此樓中”之感。涉足十載,終到原點! ![]() 圖6:大花廳 ![]() 圖7:校長室 由于疫情原因,校本部內許多展館并不開放,隨同大眾游客樓上樓下走馬觀花一圈后,我也并未在此感懷太久。因為時不我待,還有一重要之處——東征陣亡烈士墓要去走訪,那邊是有關門時間的,我生怕趕不上。兩處在地圖上看著近,實際上要繞很大一圈路,也無合適的交通工具,我只好再度暴走(全程徒步約三公里)致敬先賢。 與人頭攢動的校本部相比,東征烈士墓這里冷僻了許多,工作人員七八個,游客則僅我一人,也許絕大部分到黃埔參觀的人并不會來此。我最是喜歡這種幽靜肅穆,一路無話,徑直往深處行至墓前,恭敬鞠躬致意。1925年2月東征討伐陳炯明,是黃埔建軍后的第一戰(zhàn),實有里程碑之意義。墓園落成于1926年,亦屬“黃埔軍校舊址”國保項下的一部分,在此長眠著兩次東征、掃平楊劉諸役犧牲的烈士五百余人,他們都是真正的黃埔精英,若非英年早逝,許多人日后必然肩扛將星。 ![]() 圖8:東征烈士墓 我在東征烈士墓觀摩頗細,也發(fā)現了一些值得一書的歷史細節(jié),一如前例,暫不在游記中提及。雖一直呆到了落鎖清場,但時間仍略顯倉促,出來后才有機會仔細看外面的紀念坊。這是在1936-1937年間增修的,正面有“蔣中正”題“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等等,怎么是篆字,而且還非常圓潤成熟?我好像從沒見過蔣公有這門技藝來著。略考一番發(fā)現,原來名字是蔣中正起的,字卻是黨國元老吳稚暉寫的,這一來就對了,只不過吳老寫了半天字卻成做嫁衣,不知心里痛不痛快。 ![]() 圖9: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 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建筑宏偉,朝北正對珠江,唯正面視角狹小,難以拍攝全景。此時我已無需再趕時間,終可好整以暇地立于碼頭沐浴江風,看那夕陽下金燦燦的江水,一時遐思無限。回程路上又參觀了北伐紀念碑和教思亭(百度地圖中關于少將墓、蔡光舉墓、入伍生墓的定位均是完全錯誤的,這三個都在東征墓園中,而非來這的沿途),掩藏于居民樓間的教思亭,尤是讓人唏噓。 ![]() 圖10:北伐紀念碑 ![]() 圖11:教思亭 因黃埔造船廠的發(fā)展,如今的長洲島大部成了黃船的生活區(qū),人口稠密,富于生活氣息,但大部分社區(qū)皆有較長房齡,整體看起來很顯破敗。當晚我夜宿長洲島,住在了最貼近黃埔軍校的地方,旅店也許久無住客,房間里有一股潮霉味,床單上甚至還有蟑螂屎...好吧,這就算我第三度致敬先賢吧。 ![]() 圖12: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照 晚飯后于島上隨意漫步,仰望夜空,但見星河璀璨,耳畔仿佛響起了那嘹亮的歌聲:“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回酒店后思如泉涌,便以“黨旗飛舞”為題,揮“機”寫下藏頭詩一首,隨即酣然入夢。 詩曰: 黨軍起崢嶸, 旗幟血映紅。 飛突掃六合, 舞劍問蒼穹。 靜思齋 于岳 2021年11月1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