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發(fā)文了,最近瑣事纏身,更新速度會變慢,過段時間再恢復。 但是以往發(fā)過許多文章,學習這事,不是看新聞,過期就會作廢。 恰恰相反,越早發(fā)的東西實際上越有價值,因為早期發(fā)的都是一些最核心的內容,后來發(fā)多了,江郎才盡了,只能修修補補,發(fā)些邊角料了。 這也是許多公眾號你剛開始關注的時候內容特別好,后來就難以為繼的原因。 所以建議大家有空把以前的內容看看,沒必要追更,又不是時尚雜志,非最新的不看。 許多同學平時的提問,其實在以往的文章中,都有過解答。 今天主要講一個小問題,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就是大問題。 那就是申論做題順序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說,申論不就是按照題目順序一道道做下來嗎? 如果這么簡單,我還要專門發(fā)文嗎? 想必大家都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出場順序不一樣,結果不一樣。 這個道理在申論中也是適用的,做題順序不一樣,可能成績就不一樣了。 本質上,是一種心理戰(zhàn)術,大有講究。 我們舉例說明吧。 比如2021年國考副省級: 第一題:“給定資料1”中說:“這些努力和奮斗所換來的,有形的會老去,無形的卻能從此改變小谷村?!闭埬愀鶕?jù)“給定資料1”,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15分) 第二題:“給定材料2”中,S市進行了“局區(qū)合一”改革,請你概括這項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10分) 不知道大家是否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變化,這套題目的出題順序和以往不一樣,以往第一題都是概括題,分值10分,分析題是放在后面出的,但是今年的題目順序顛倒了。 把比較難的題目放在前面,簡單的放后面。 不要小看這么一個細微的變化,影響很重大。 第一題的難度相對第二題而言,不是一個檔次的,如果我們先做第一題,一來浪費大量時間,二來會打擊信心,產生一種心理暗示,第一題都這么難,后面該咋辦? 最后會讓自己懷疑人生,破罐子破摔。 尤其是一些心理素質不好的人,可能會直接導致考試崩盤。 而如果先做第一題,就像跑步之前的預熱一樣,能讓狀態(tài)逐漸發(fā)揮出來。 因此,拿到試卷后,不要急著做題目,先看看題型和分值,假如出現(xiàn)類似情況,建議先做分值比較低的概括題,這種新的變化趨勢,可能會在今年的各個省考中也出現(xiàn)。 這是第一種做題順序,我們稱之為以題型為依據(jù)的做題順序。 第二種就是以材料為依據(jù),這種在省考中比較常見,國考的出題通常是按照材料順序來的,省考經(jīng)常出現(xiàn)題目和材料順序不一致的情況。 比如2016江蘇省考: 第一題:“給定資料”列舉了新形勢下呈現(xiàn)出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請歸納概括出這些社會現(xiàn)象對形成社會風氣所產生的影響。 第二題:“給定材料2”中M媽媽與“給定材料3”中的N教授在面對世俗習慣與社會潮流時采取了不同的應對方法,請對此進行比較分析。(15分) 第三題:“給定材料1”中Y區(qū)第六屆“德孝文化節(jié)”將在2016年4月舉行。如果你是該區(qū)政府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擬定一份本屆“德孝文化節(jié)”的工作方案。(25分) 第一題沒有指定材料,二三兩道題目對應的材料順序是相反的。 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適合先做第一題,因為第一題可能涉及到多個材料,需要把全部材料都閱讀一遍,浪費大量時間。 所以我們建議從第三題開始做,然后第二題,這樣有兩個好處: 一是方便我們閱讀材料,二來后面兩個題目做完了,相當于已經(jīng)有三個材料讀過了,再做第一題的時候就不會浪費時間。 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上面提到過的,第一題難度比較大,先做第三題可以降低做題難度,有利于我們建立信心。 今天就簡單講這些,都是一些細節(jié),但是很重要,能夠幫助我們從戰(zhàn)略上建立良好的考試心態(tài),取得更好成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