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徐峰:我的前半生(35)

 早6點半 2021-11-14

01新兵集訓  體驗非凡

這次招募的北海海軍技術勤務兵主要來自安徽和山東兩省,總共一百多人。海軍技術勤務兵是一種特殊的技術兵種,其主要任務是抄錄情報、拍發(fā)情報、譯釋情報,為國防海軍提供準確的文字資料。一個成熟的海軍技術勤務兵既要有強健的體魄,又要有純熟的抄報、發(fā)報和釋報能力。特別是對他們的技術要求,軍隊更是非常嚴格,因為海軍技術勤務兵在抄報、發(fā)報、釋報方面絕對不允許有半點出入與含糊,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這批入伍的新兵一到延慶就接到海軍部技術勤務團的命令:必須把這批新征的海軍技術勤務團在半年內(19684月—10月)訓練成業(yè)務能力過硬的戰(zhàn)斗員。于是,海軍技術勤務團訓練隊立即執(zhí)行上級命令,隨即將這一百多人編成兩個中隊,每個中隊再劃分成五個班,兩個中隊共計十個班,每個班十人左右。徐光學編在第一中隊第二班,這個班有十一人,德玉任班長,徐光學任副班長,成員有任發(fā)、曉青、永久、光昌、晉田等。

4月的北京剛剛能看見一點點春天的影子。延慶的春天顯得是那么地嬌弱,經不起一絲一毫地沖擊。這時,北方總是不時地有小股冷空氣南下,把這個嬌弱的春天弄得十分難看。寒風刮來,讓人有刺骨的疼感,用“春寒料峭”這四個字來形容似乎還有點淺了,不足于說明春寒的厲害。不過,就一般情況而言,這時的延慶中午較為溫暖,早晚還是比較涼。而此時江淮大地上早已是春光融融,萬木蔥蘢了。在徐光學的老家桐城,這時已是“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了,那里的青山應該都披上綠裝,那里的流水應該全都歡快起來。面對異域的氣候與景致,許多第一次離開家的新兵不免產生思家的念頭。而徐光學由于曾經有過只身千里逃難的經歷,所以他思家的念頭并不像其他新兵那么強烈。他全身心地投入新兵訓練中去了。

軍隊的生活嚴謹而又有序的。三個月新兵訓練內容主要是敬禮、立正、稍息、向左轉、向右轉、正步、慢步、伏地前進、隊列訓練、集合、解散等軍人基本要素。徐光學嚴格按照軍隊的作息時間生活: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六點半做早操,七點收操,七點五十分吃早飯,八點半正式訓練,十一點下操吃午飯;下午兩點又訓練,直到五點下操,五點四十分吃晚飯,七點半學習、開班務會或看電影,九點半休息,十點熄燈。盡管徐光學等人都是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可是一天下來,還是覺得疲憊不堪,不過經過一夜的休息,他們很快又恢復了體力。剛開始時,徐光學覺得新鮮、有趣,除了累點外,并沒有什么其他特別感覺,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天天如此,徐光學感覺有點單調、枯燥、泛味,似乎軍人生活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就是“一二一、一二三四”,就是“立正、稍息、齊步走”等。大多數新兵都產生了厭倦情緒,訓練熱情不高,徐光學也有類似想法。為了讓新兵安心而又認真地訓練,指導員即時地告誡他們:對于一個新兵而言,這些訓練必不可少,所訓練的內容都是每一個正規(guī)士兵所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素質,這些內容不訓練是絕對不行的;再說,平時多流汗,戰(zhàn)時少流血,這是一個軍人應該時刻牢記的準則;另外,訓練中,大家一定要能夠耐得住寂寞與枯燥,要知道對于一個優(yōu)秀的軍人來說,戰(zhàn)勝寂寞與枯燥是其必須具備的品質。經過指導員多次耐心的教導,曾經產生厭倦情緒的年輕海軍技術勤務兵們認識到基本素質訓練的作用和意義,于是安下心來訓練,他們天天都能在這樣單調、枯燥、泛味的訓練中認真地訓練著、生活著……

為了能使戰(zhàn)士們的訓練取得更快的進步,訓練總部要求要搞匯報表演。所謂匯報表演就是每周都將海軍技術勤務兵這十個班集中起來進行一次的“會操”比賽,每月進行一次隊列訓練比賽。比賽是以班為單位進行,每次比賽都公布結果。這種比賽方式可以促使每班都行動起來,加強訓練力度和訓練強度,在兩個中隊形成了一個比訓練、比成績、趕超先進的好氛圍,這一招使這兩個中隊的訓練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每次“會操”比賽和隊列訓練比賽中,一中隊二班的表現相對突出。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后,兩個中隊一百多新兵都能比較準確地完成每一個指令。在三個月后的會報表演中,徐光學所在的班在兩個中隊十個班中榮獲第二名。這是全班戰(zhàn)士用汗水與辛勞換來的,個個感到無尚光榮,作為副班長的徐光學滿臉笑容。

徐光學這時才深深地體會到,基本素質訓練對于一個新兵多么重要。這一百多新兵大都是來自農村,走和坐的姿勢都不好看。經過訓練之后,大家都能按照統一的方式進行,無論是站立還是行走,無論是敬禮還是起坐,都能像一個真正的軍人一樣,表現出真正的軍人風格和氣度。

三個月的隊列基本功訓練結束后,19687月,徐光學等技術勤務兵又要接受新的訓練任務——帶槍打靶。這次招募到延慶來的海軍技術勤務兵年齡都不超過18周歲,他們打靶訓練不宜使用步槍,而使用了手槍。手槍的款式主要是五四式的。徐光學雙手第一次同手槍親密接觸,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慰。他第一次拿到手槍都是沒有裝上子彈的空槍,就是這把空殼手槍足以使這些從未碰過槍的人激動不已。徐光學手里捧著一把嶄新的五四式手槍,兩只眼睛緊緊地盯著它,像剛剛抱出臥室的滿月的孩子第一次睜開眼睛認識世界似的,感到新奇,他緊緊地攥在手里,似乎是在擔心它在自己稍不留神的時候會飛走似的。

教射擊的教練員姓楊,是陸軍院校畢業(yè)的高材生,剛分到海軍教導隊。楊教練身高一米七左右,相貌堂堂,和藹可親,戰(zhàn)士們都非常喜歡他。但是,在訓練時,楊教練卻十分嚴格,有時嚴格得近乎苛刻。他首先給一中隊二班的海軍技術勤務兵上一堂別開生面的軍事課,讓每一個士兵明白戰(zhàn)士會用槍、用好槍的重要性,然后再讓戰(zhàn)士們熟悉手槍,了解手槍的構造及其基本性能,接著,他告訴年輕的技術勤務兵,手槍打靶訓練要注意站姿,練習平衡,手槍射擊主要靠手腕用勁,三點(缺口、準星、目標)成一線,要慢擊發(fā)、穩(wěn)擊發(fā),以擊中目標為最終目的。聽了楊教練員的教導,徐光學便潛心研究手槍射擊。他反復揣摩楊教練員的話,領會他講話的要點,努力吃透他講話的實質,再結合自己的練習實踐,便很快地掌握了手槍射擊的竅門。徐光學研究手槍射擊幾乎達到了入迷的程度,吃飯的時候,他會想到射擊的姿態(tài),于是將手中的筷子一橫用來當手槍,將頭一歪,眼一瞇,算是一次射擊訓練;晚上他將心得體會記在日記本上。寫日記時,每有“神會”之處,他都會將手中的鋼筆當用手槍,再操練一回。他的這些動作,戰(zhàn)友都很熟悉。有的戰(zhàn)友喜歡拿他的這些動作開玩笑,不過,大家都是一笑了之。

在楊教練的悉心教導下,戰(zhàn)士們通過一個多月的刻苦訓練,一中隊二班的射擊水平在兩個中隊十個班中是最棒的,全體戰(zhàn)士射擊命中目標的比例都能夠在90%以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向團部的匯報操練中,全班十一名戰(zhàn)士的射擊水平100%達標,身為副班長的徐光學打靶成績最好,打靶命中率為100%,他這一驕人成績贏得戰(zhàn)友的尊敬和軍隊領導的表揚。

8月,海軍機要新兵投入其名副其實的基本技術訓練,主要是訓練新兵的抄報、發(fā)報、釋報的能力。徐光學分在抄報組,因為抄報組要求抄報人有很好的文化功底,并且懂英文者優(yōu)先。徐光學算是老三屆學生,文化基礎較好,英文也不錯,所以被分在抄報組。抄報者得先學電碼后學抄報。所謂電碼就是英語短碼(也是國際通用電碼、符號)。每一個抄報者必須把每一個英文短碼都背誦出來。英文短碼數量之多,背誦量之大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盡管徐光學有一定有英文基礎,但是背短碼和學英文畢竟不是一回事,得花大力氣。好在徐光學的記憶能力特別強,別人花三天才能背出來的內容,他只用一天時間都能背得出來。和其他戰(zhàn)友相比,在背誦英文短碼方面,徐光學顯得有特長。也許上天就是這么安排,讓徐光學有較好的記憶力,好安排他來當海軍技術勤務兵吧。

海軍技術勤務兵光背誦短碼還不行,還要把背誦的內容運用到實戰(zhàn)中去。所謂運用就是指抄報,即有報務員發(fā)報,讓抄報員將發(fā)報員拍發(fā)的內容準確無誤地抄錄下來。指導抄報組的教練員還是教射擊的楊教練。楊教員不但手槍射擊的高手,抄錄英文短碼的技術也很棒,每分鐘抄英文短碼一百四十個以上。為了鼓勵抄報組的士兵學習抄報的積極性,楊教練將自己的學員領進了訓練房,當場演示自己的抄報技能,其抄報速度之快令抄報組的學員大開眼界。于是,大家以楊教練為楷模,各就各位,戴上耳機,提起筆開始練習抄報技術。

看楊教練抄報仿佛是夏天里吃了冰西瓜——真爽!那簡直是藝術,而不僅僅是技術??墒禽喌叫旃鈱W學抄報時,才發(fā)現,將短碼準確地抄錄下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像其他學員一樣,真正動筆抄報的時候,徐光學感到茫然。楊教練鼓勵他們干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得慢慢來,天下沒有人能一口就吃成個胖子。在楊教練的指導下,新學員們開始學習抄報了。訓練的方法是這樣的:要求抄報員將發(fā)報員所拍發(fā)英文短碼準確無誤地抄錄下來。這對于初學者來說可是一件難事。剛開始的時候,楊教練讓發(fā)報員每分鐘拍發(fā)十幾個短碼,后來不斷地增加拍發(fā)的短碼數量;兩周后,每分鐘拍發(fā)的短碼增加到五十多個;一個月后,每分鐘拍發(fā)的短碼更增加到一百多個;最多時每分鐘拍發(fā)的短碼增加到一百四十甚至到一百八十多個,有時還要壓碼4-5個。徐光學剛開始學習抄報時,覺得難度較大,但是他心里十分清楚這項技術再難也要做好,他決心要把這項工作做得符合要求。為此,他必須多寫多練才行,埋頭苦學。戰(zhàn)友們都休息了,他一個人在教室里戴著耳機進行訓練。經過兩個多月的刻苦訓練,徐光學的食指和中指都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手上都磨出了泡,還是堅持學習,勤練不輟。辛勤的汗水換來豐碩的成果,徐光學終于能夠在一分鐘時間內準確無誤地完成一百四十個電碼的抄錄,其成績在抄報組中遙遙領先。

他在自己的一篇《學好技術》的日記里寫道:

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者?!比魏渭夹g都是學而知之而不是生而知之的?,F在,我的技術在中隊里算是比較好的,無論抄報、打靶,我都是中隊前幾名,那為什么還要扎扎實實學習技術呢?古人又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币簿褪钦f,學習技術也是這樣。人活著就要學習,人們不是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嗎?海軍技術勤務兵就是要技術不離手,一定要多練,熟能生巧,手不經常訓練是會生疏的,所以要學好技術必須在“練”字上狠下功夫。

學習技術還要明確目的,那就是為祖國而學、為革命而學、為戰(zhàn)斗而學、為實戰(zhàn)而學。我每天練習抄報都不能有任何一點馬虎,一個英文短碼也不能聽錯,更不能抄錯,抄完后再打開錄音機再校對一遍,直到確信沒有錯再交稿。我想,一個海軍技術勤務兵只有明確這一目的才能學好技術。

經過半年集訓,這批剛招募的海軍技術勤務兵已經成為一個有相當戰(zhàn)斗力的部隊了。這半年中,徐光學覺得收獲頗豐。他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中學畢業(yè)生,而是真正的海軍戰(zhàn)士,從一個自由散漫的社會青年成長成為一個有一定知識一定能力的海軍戰(zhàn)士。他為自己的進步感到自豪與驕傲。

19681013日,中央八屆十二中全會在毛澤東主持下在北京召開時,海軍技術勤務兵軍事訓練即將結束。通過考核,參加軍事練訓的新兵,其技術全都合格。徐光學被分到五中隊去工作。五中隊是個老連隊,下有三個分隊,每個分隊有三個班,徐光學被分在第五中隊第一分隊第一班。開始上崗實習,每個實習生都有一個老同志帶,老同志負責對實習生進行實戰(zhàn)技術指導。徐光學的指導師傅姓劉。劉師傅是天津人,高個子,大眼睛,滿臉稻草胡子,說話慢騰騰地,是黨培養(yǎng)出來的工農干部,雖然只是小學畢業(yè),但刻苦學習,技術過硬,每分鐘抄英文短碼竟達160個,是五中隊的技術骨干;劉師傅還是電臺臺長。劉師傅熱情真誠,對實習生是手把手地教。徐光學跟在他后面見習只三個月,然后就開始獨立工作了。

在獨立工作當中,徐光學工作態(tài)度認真,工作成績突出,很快就光榮地加入了共青團組織,成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

【作者簡介】徐峰,真名徐光學,詩人、作家。194910月生,安徽桐城魯谼山人,畢業(yè)于成都理工大學,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有23年軍旅生涯,曾榮立三等功。歷任合肥軍分區(qū)軍械倉庫主任兼黨支部書記、合肥軍分區(qū)軍械所所長兼黨支部書記、安徽日報社開發(fā)處處長兼黨支部書記、安徽日報社印刷廠廠長兼黨總支書記、安徽日報社審計處處長、安徽日報報業(yè)集團經營總監(jiān)。

另曾任《中華訊報》記者;《市場了望》編委;安徽日報主辦的《適用專利技術》主編。

    曾獲“江淮十杰”,軍隊青年企業(yè)家、安徽省軍區(qū)“四有”干部稱號、安徽日報社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系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散文詩協會會員,合肥市作家協會理事、安徽公共關系協會理事、安徽省高級審計師評委會會員、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中國會員。先后在《詩歌報》《安徽文學》《安徽日報》等報刊發(fā)表的故事、詩歌、散文、論文1500多篇(首),110多萬字。合作出版大型攝影畫冊《中國三峽》,著有詩集《月影花情》;散文集《心語足音》《愛與人生》;長篇人物傳記《奔馳人生》(上、下)。其個人傳略載《中國企業(yè)家大辭典》《中華魂·中國百業(yè)領導英才大辭典》《世界名人錄》等六部辭書。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fā)布)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