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天順年間(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年號,公元1457年—1464年),有一個人姓王,本來是臨安衛(wèi)的指揮,因為工作不到位,被別人彈劾,調(diào)到河南南陽衛(wèi)做了千戶。 王千戶老婆姓周,跟他生了兩個女兒,長女叫王嬌鸞,小女叫王嬌鳳。嬌鳳已經(jīng)嫁人,嬌鸞還沒有,于是她一路跟隨父親到南陽。嬌鸞自幼讀書,精通經(jīng)史,王千戶文書類工作,都是她來代筆,所以對這個女兒很疼愛。 嬌鸞身邊有個隨從,準(zhǔn)確來說是她母親的妹妹,即姨母。姨母夫君姓曹,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又窮又寡的姨母就到了姐姐家生活,嬌鸞稱她曹姨。 到了南陽后,一日是清明節(jié),古代清明女子可以蕩秋千,這是個習(xí)俗。 嬌鸞和曹姨帶著婢女在后園蕩秋千玩,嬉戲耍樂。忽然有男人的聲音傳來,嬌鸞回頭一看,發(fā)現(xiàn)有個美少年在偷看,嘴里連說“羨慕”。嬌鸞等人連忙去屋里了,手帕丟在了地上。那美少年看到了,翻墻把手帕撿去了。 不一會兒,有個婢女來找手帕,美少年笑著說:在我手里呢,不用找了。婢女問他要,他卻不給,還問是誰的手帕,婢女告訴他,是主人的愛女,鸞姐的手帕。 少年馬上說:如果她親自來,我就雙手奉還。婢女問他家庭情況,原來少年叫周廷章,蘇州吳江人,父親是本地司教,就住在隔壁。少年還說,早就聽說嬌鸞精通詩書,自己寫了一首小詩,希望她看看,然后再把手帕還給她。 少年拿出桃花箋,上面寫著詩,婢女拿到后,送給嬌鸞看。 嬌鸞開箋,發(fā)現(xiàn)是一首相思詩:帕出佳人分外香,天公教付有情郎。殷勤寄取相思句,擬作紅絲入洞房。于是,她也寫了一首:妾身一點玉無暇,產(chǎn)自侯門將相家。靜里有親同對月,閑中無事獨看花。碧梧只許來奇鳳,翠竹那容入老鴉?寄語異鄉(xiāng)孤另客,莫將心事亂如麻! 一來二往,兩人雖未見面,但是已經(jīng)很熟悉了。 很快,端午節(jié)到了,王家在園中擺宴,一家人共度佳節(jié)。周廷章聽到后,恨不得坐到王嬌鸞身邊。于是,他又寫了一首詩,讓婢女拿給嬌鸞。嬌鸞看的時候,不巧被曹姨看到了,嬌鸞于是告訴了她。曹姨說:周生乃江南之秀,與你門當(dāng)戶對,為什么不讓他來提親,成就你們的姻緣呢? 王嬌鸞也不含羞,點頭稱是,然后寫了一首詩,末尾兩句是“多情果有相憐意,好倩冰人片語傳”。冰人,就是媒人,這意思很明顯,讓周廷章來提親。周廷章沒有直接跟父親說,找了媒人,讓媒人偽托父命,前來提親。 王千戶對周廷章也很滿意,只是他不希望女兒遠(yuǎn)嫁,所以還在猶豫。 此時,周廷章等不及了,他謊稱自家屋子太小,要到王千戶家后園學(xué)習(xí),而且他和王千戶妻子周氏同姓,拜周氏為姑姑。王千戶本來就覺得周廷章不錯,又喜歡他這么奉承,于是答應(yīng)了,而且還包吃。 于是,周廷章和嬌鸞也就成了兄妹。 后來,曹姨私底下自封盟主,讓周廷章和嬌鸞對著自己發(fā)誓,兩人就此私定終身。從此,兩人和真正的夫妻沒有任何區(qū)別。 半年后,周廷章父親升官走了,他托病留下;又過了半年,其父因病回老家,周廷章就想回去看望,但又舍不得嬌鸞。嬌鸞發(fā)覺后,勸他:你戀著我不去看父親,不但失了君子之道,而且連累我失了婦道啊。曹姨也勸周廷章早日回去,最好讓他父親趕緊定了這門婚事,總這樣也不是辦法。 周廷章同意,跟王千戶道別。王嬌鸞送別時,和周廷章再次起誓,要矢志不渝,還問了他家具體地址,以便于通信。 回到家后,周父已經(jīng)給他定了婚姻,周廷章一開始不愿意,得知對方是美人后,他頓時忘了王嬌鸞以及誓言。很快,他和美人完婚了。兩人關(guān)系不錯,周廷章夜夜笙歌,王嬌鸞早已被拋諸腦后。 再說嬌鸞,很久沒有收到周廷章消息,相思成疾,她多次寄信給周廷章,但是一直沒有回音。王千戶不知道女兒跟周廷章已經(jīng)私定終身,還一直張羅著給她找個婆家,但嬌鸞拒絕了。 于是,嬌鸞找了父親手下一個小卒孫九,給了他很多錢,讓他帶一封書信到吳江給周廷章。書信中有一首詩,大意就是回憶兩人之前的美好,山盟海誓,以及問周廷章怎么不回來,還有自己的思念。 曹姨也寫了一封信,說自己外甥女對周廷章很思念,希望他盡快回話。 孫九到了吳江后,打探清楚周廷章的家,也知道他已經(jīng)娶了老婆。他找個機(jī)會,看到周廷章單獨外出時,把書信交給他。周廷章看完后一句話也不說,回家把昔日的手帕,以及他和嬌鸞的誓言書都給了孫九,還讓他傳話,叫嬌鸞不要想他了。 這么說,擺明了就是拋棄嬌鸞了。 孫九至吳江,得生居于延陵橋下,知生再娶,乃候面,方致其情,生一語不答,入而復(fù)出,以昔日羅帕并誓書封還,使鸞勿念。孫九憤然而去,逢人訴之,故生薄幸之名,播于吳下。 孫九雖然只是小卒,但是頗有情義,他看不慣周廷章如此無恥,于是憤然離去,見到人就說周廷章是個負(fù)心漢。很快,周廷章的名聲,在當(dāng)?shù)爻袅恕?/p> 回來之后,孫九把所有的事都告訴了嬌鸞。 王嬌鸞并不死心,寫了三十六首《絕命詩》,還寫下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及兩人在一起和離別后的許多事情。她希望周廷章回心轉(zhuǎn)意,言辭懇切,并希望孫九把這些帶給周廷章看。孫九不愿意再去見周廷章,直接拒絕了。 嬌鸞絕望了,她想自殺,只是她又抱著一絲希望,又怕父親母親傷心,所以還沒狠下心來。 沒幾天,王千戶有公文需要投到吳江縣。嬌鸞得知后,瞞著父親,把她之前和周廷章的詩詞,以及她后來寫的《絕命詩》《長恨歌》,包括兩人山盟海誓的婚書等,全部放在公文中,送到了吳江縣。 當(dāng)天晚上,嬌鸞取出當(dāng)日的手帕,自縊身亡。 很快,公文到達(dá)吳江,吳江的縣令看到了這些詩詞,大為吃驚,他趕緊找到上司,說明了這件事。上司看到詩詞、絕命詩以及婚書后,既嘆息嬌鸞才華和癡情,又痛恨周廷章薄情負(fù)心,他想懲罰周廷章,但又不方便。 上司后來想了個辦法,他派人秘密調(diào)查周廷章和嬌鸞的事,得知屬實后,他又讓人用鞭子把周廷章活活打死了。負(fù)心漢被人活活打死,當(dāng)?shù)匕傩章犝f后,無不拍手稱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