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五月份的一個風清云淡的日子,游覽了淶源縣古跡閣院寺。?因為也算探尋吧!對閣院寺是不是開放,當?shù)啄懿荒苓M去看看心里是很忐忑的。幸好剛從門樓出來一個大媽,給了10塊錢讓進去看看。閣院寺從前是開放的,現(xiàn)在看樣子是不對外開放的,也許更好保護文物。
閣院寺山門一看就是經(jīng)過維修過,不過看到斗拱也是古建筑吧!山門單檐歇山頂,有一個券門,券門左右兩個券窗。山門西面還有一個門樓,很舊顯然是沒有經(jīng)過修繕過。 ?
?從門樓進入,就看到了一個大殿。這就是遼代建的遺存到了現(xiàn)在,而且一千多年了,就是近幾年屋頂維修過。是不是感嘆存留了現(xiàn)在覺得不可思議吧!一千多年了經(jīng)歷那么多風風雨雨,戰(zhàn)亂變故到現(xiàn)在絕對不容易的。大殿的挑檐往外張的很大,如同兩個手臂張開擁抱人。檐下的斗拱碩大,而且復雜又精美,這都是遼代建筑特征。大殿正中檐下掛著“大智文殊”的牌匾,書法工整,只是字跡周圍掉了色。在往下是三間的窗門,門上面有各式各樣的精美規(guī)整窗格子,真是讓人覺得巧奪天工,據(jù)說中間兩扇是遼代的。大殿前面是月臺,有兩棵古樹,一棵好像以經(jīng)死了,仍然矗立。
大殿東西有兩個禪房,東面禪房邊還有一口大鐘,當然也是遼代的,是不是和明清的大鐘有很大區(qū)別的。 因為閣院寺不對外開放,再往里面就不讓進了。不過我還是感謝能這么近距離接觸千年前古建筑,感嘆古人的智慧和建筑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