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說文》說:“廉,慶也。泉,水泉也。”。泉,象形字,象水從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樣子。如《詩·小雅·節(jié)南山之制'·小曼》日:“如彼泉流,無淪胥以敗”。楊上善注:“廉泉,舌下孔,通涎道也?!鄙嘞驴诪槿梭w津液輸布之道,產(chǎn)生人體之涎唾,其所出如清泉,因此將“舌下兩腺”命名為廉泉。 廉泉尤天池之水,源源若泉,經(jīng)過咽喉,降瀝胸腹,內(nèi)潤臟腑,外澤肌腠,猶地泉之水,滲透上滋?!鹅`樞·口問》說:“胃緩則廉泉開,故涎下。補足少陰”?!鹅`樞·脹論》也說:“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span> 在腧穴廉泉、陰陵泉、陽陵泉、極泉等腧穴,該類腧穴名稱中都帶有“泉”字名,故而這類腧穴和津液輸布有關系,正如《千金翼方》所云:“凡諸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 廉泉穴Liánquán CV23 位置: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結(jié)喉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 歸經(jīng):任脈;任脈與陰維脈之會穴。 別名: 本池--《針灸甲乙經(jīng)》 舌本--《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 局部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左右胸骨舌骨肌之間→左右甲狀舌骨肌之間→甲狀舌骨膜。 功效:利喉舒舌、消腫止痛 主治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指出廉泉治療“口噤,舌根急縮,下食難?!斌w現(xiàn)穴位所在、主治所及的局部取穴特點。 廉泉穴被廣泛地應用于治療中風后言語功能障礙、吞咽功能障礙,而且療效顯著。
程富香等在基礎藥物治療相同的條件下,對比針刺廉泉穴、針刺合谷穴和內(nèi)關穴以及吞咽康復訓練對卒中后吞咽困難的治療效果,證明了廉泉穴的針刺治療具有突出療效,可以有效的促進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和損傷的神經(jīng)功能的修復。 特色應用 吳怡和應用蒼龜探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結(jié)果蒼龜探穴法廉泉、啞門、風池、翳風在改善腦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較常規(guī)針刺組有明顯優(yōu)勢。 蒼龜探穴法操作 采用坐位或半坐位。穴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先針廉泉穴,向舌根方向斜刺0.8一l寸,針尖直達舌根部,針感舌尖、舌根發(fā)麻,后將針退至皮下,向左30°刺入1一1.5寸,針退至皮下,再向右30°刺入1-1.5寸,再退至皮下,向前30°刺入1-1.5寸,再退至皮下,最后向下30°刺入0.5-0.8寸,最后呈直刺狀態(tài),留針30分,期間行針3次。 啞門、風池、翳風方法同廉泉穴,先直刺入1寸的氣后退至皮下,再向各方向透刺。 蒼龜探穴是飛經(jīng)走氣四法之一,首載于《金針賦》,日“蒼龜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進,鉆剔四方?!笔侵高M針得氣后如龜入土般慢慢而進,先退出皮下,再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由天地人三部緩慢而進。 經(jīng)多位臨床醫(yī)家的深入研究,蒼龜探穴法的發(fā)展越趨成熟,也形成了多種各具特色的“蒼龜探穴法”。武玉和等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蒼龜探穴法進行了對比分析。首先,根據(jù)徐風在《金針賦》所載,蒼龜探穴法具體操作時,首先是通過直刺進針至肌肉深部后得氣,進針得氣后再將針具提至肌肉淺部,此為“一退”;隨后用兩指將針身扳倒,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再斜刺緩慢進針,每個方向進針時都應從天部至地部逐層深入緩緩而進,此為“三進”,進針得氣后再將針退至淺部,再朝另一個方向重復上述操作,直至四個方向都進針至得氣。 呼吸系統(tǒng) 趙柯等針刺廉泉穴治療OSAS合并高血壓患者,測定患者氧飽和度、呼吸紊亂指數(shù)改善以及血壓變化情況,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患者血漿尾加壓素U-II水平,患者體內(nèi)具有內(nèi)皮素等可以使血管收縮的物質(zhì),當這些物質(zhì)分泌量增加,OSAS患者則會出現(xiàn)夜間血壓的升高,頻繁的短暫性缺氧,U-11分泌增加導致OSAS患者夜間血壓的升高,通過針刺廉泉穴,針刺刺激該穴下對應的神經(jīng)以及肌肉,增加了穴位刺激部位的肌肉收縮力,使氣道開放,保持了呼吸道的通暢,使患者在睡眠:狀態(tài)下出現(xiàn)反復缺氧,高血氧飽和度狀態(tài)得到改善,血漿中U—II的分泌量明顯降低,從而血壓降低。 腧穴配伍 廉泉配風府,用于舌腫難言、喉痹等,《針灸甲乙經(jīng)》指出廉泉治:“舌下腫,難以言,舌腫涎出”;趙家瑩等通過古籍文獻研究發(fā)現(xiàn)風府穴位于頭項部,治療頭面部疾病及頸項部疾病占其主治病癥的大部分;廉泉屬任脈,風府屬督脈,二穴對刺,一陰一陽,一前一后,通調(diào)陰陽,前后相引,直達病所。 任脈廉泉與足少陰廉泉 廉泉穴之具體歸經(jīng)及位置,古代醫(yī)家持有爭議,認為廉泉穴應區(qū)分歸屬于任脈、足少陰的不同。 《靈樞·根結(jié)》亦云:“少陰根于涌泉,結(jié)予廉泉?!薄稛捁Ρぞw論》:“舌下有四竅,二竅通心為液,二竅通腎為津,實我神室”?!督?jīng)穴纂要》引《口齒類要》日:“舌下廉泉者,此屬少陰”。由上述可見,足少陰經(jīng)在舌下有二穴,名為廉泉。舌下兩脈即舌系帶兩側(cè)之靜脈,屬經(jīng)外奇穴,其左為金津,右為玉液。 上廉泉 經(jīng)外奇穴,廉泉穴上1寸,本穴在任脈廉泉穴之上,故名上廉泉。 有清音利喉之效,主治流涎、急慢性咽炎、口腔炎癥、語言不清、音啞、舌強、舌下神經(jīng)麻痹等。 |
|
來自: 成中行 > 《②經(jīng)絡穴.針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