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公生祠 在縣治五通廟左,康熙三年士民建。祀本縣知縣王篤親,今毀于災。 鄧可權(quán)《題王公祠報德碑記》乙未進士沙縣人. 嘗聞古之君子,淡然寡嗜。視富貴無足輕重,然后能審進退;審進退,然后能不忘君父;不忘君父,然后能推賢讓能,以濟其國家,而利其社稷。故朝廷不可一日無此人品,天下不可一日無此風俗也。不佞可權(quán),持是說久矣,求之今世,其我清邑侯王公乎? 公安肅名孝廉,來蒞我清。清介水陸之沖,煩重難理。往時治者,即思奮拔更始,聿新視聽。公曰:“無庸也。前人之規(guī)轍,可以修整,不可以猝易也。惟默師乎古先之成法,而神明出之?!币怨氏萝囍眨偈恐氝_者,議興除;召民之老成者,權(quán)利病。期月以來,吏習民安。庭無雀鼠之訟,野無萑苻之憂。民樂耕桑,士酣經(jīng)學。是即文翁之興學校,羊續(xù)之恤閭閻,則公之善于教養(yǎng)為何如耶!在公不過提綱挈目,相其窳而導之。而人遂戴公之廣大,服公之精明,敬公之廉飭者,遍七里。使稍需歲月,內(nèi)而臺垣,外而牧守,易易耳。公戚然曰:“吾不樂于此,久矣。”拂衣高謝,如棄敝屣。清之士庶,無不為公惜者。惜之不已,相率起而留之。嗟乎!君子之出處,要在內(nèi)斷之心,而不必徇乎眾。 《白駒》詩人為國留賢,至動之以公侯,慰之以逸豫。其用心亦云摯矣,而賢卒不可留。無他,賢者之志決,人不得而留之也。仲尼:“不義而富貴,于我如浮云?!?/span>今公義而富貴,亦浮云也。徜徉出水之間,徘徊釣游之處。吟風弄月,飲酒賦詩,彼富貴又何足云乎?陶靖節(jié)之詩曰:“嘯傲東山下,聊復得此生?!庇衷唬骸?/span>世(注:據(jù)原版改也為世)短意恒多,斯人樂久生?!倍娫谌ヅ頋芍?,如公今日??梢跃蒙?,可權(quán)屬在編泯。因從清人之請,不禁樂道其詳云。 公保定之安肅人,諱篤親,號存我。庚午舉人。 張水藩讀文: 王公生祠 在縣衙五通廟左邊,康熙三年士民建。祭祀本縣知縣王篤親,今毀于火災。 鄧可權(quán)《題王公祠報德碑記》乙未進士沙縣人. 曾經(jīng)聽說古時候的君子,淡泊名利愛好不多??创毁F無足輕重,然后能仔細思考適度言行;能審進退,然后能明不忘君父的道理;不忘君父,然后能舉薦賢人,讓位于能者,以補益其國家,而利其國家社會。所以朝廷不可一日沒有這樣的人品,天下不可一日沒有這樣的風俗。沒有才能的我鄧可權(quán),持這種看法已經(jīng)很久了,以這個標準求之當世,難道這就是我們清流縣令王公嗎? 王公河北安肅有名的舉人,來到我們清流。清流介于水陸通行的大路,負擔繁多而沉重難以管理。過去的管理者,一到就想奮起拔除舊制重新開始,一新視聽。王公說:“不用啊。前人的規(guī)矩做法,可以修改整理,不可以猝然改變。只有默默地學習先古的成法,善加運用妙法就出來了?!币驗檫@個原因王公下車之日,就召集士子中干練通達的人,討論怎么興利除弊;召集百姓中的老成者,權(quán)衡往常做法的好壞。一個月以來,吏員習慣百姓安定。公庭上沒有細小的爭訟,野外沒有盜賊的憂擾。百姓樂于耕田種桑,士子沉浸在經(jīng)學里。這就是西漢文翁的興辦學校,東漢羊續(xù)的憐憫平民的再現(xiàn),這么看王公的善于教養(yǎng)為怎么樣呢!在王公不過是提綱挈領(lǐng),看中其中粗劣地方而引導它。而人們就感戴王公的廣大,膺服王公的精明,敬重王公之清廉謹慎的人遍布全縣七個里。假使能稍微給些時間歷練,則朝內(nèi)的都察院、六科,朝外的州牧太守,也不是很難的。王公憂傷地說:“我不喜歡這個已經(jīng)很久了。”辭別歸隱,像丟掉無用的東西,一點也不可惜。清流的的士人和庶民,沒有不為王公惋惜的。惋惜之不已,相率起而挽留他。哎!君子的出仕及退隱,要在乎內(nèi)心的判斷,而不必曲從眾人。 詩經(jīng)《白駒》詩人為國留賢人,至于動之以公侯,慰之以閑適安樂。其用心也可以說很誠摯了,而賢人卒不可留。沒有其他的原因,是賢者的心志堅決,人們不能留住他啊??鬃拥摹安涣x而富貴,于我如浮云”,現(xiàn)在王公義而富貴,也是浮云。徜徉于出水之間,徘徊于釣游之處。吟風弄月,飲酒賦詩,那個富貴又算什么?陶淵明的詩說:“嘯傲東山下,聊復得此生?!庇终f:“世短意恒多,斯人樂久生。”二句詩寫在離開彭澤縣令之后,就像王公的今天,可以長久存在了。我可權(quán)屬在編泯行列,因遵從清流人的要求,不禁樂道其詳就是。 王公保定的安肅人,名叫篤親,號存我。庚午年的舉人。 讀后: 讀清流道光縣志(卷之四 官職志 生詞《題王公祠報德碑記》) 鄧可權(quán)乙未進士,沙縣人。鄧可權(quán)的出生地,現(xiàn)在已經(jīng)劃為梅列區(q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