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虎貓_迷糊難得的博客》) 一向自認為耳音還算不錯,音高的分辨能力不敢跟電子校音器相比,但用單個校音管調(diào)揚琴的那么多弦,也不會出現(xiàn)轉(zhuǎn)調(diào)后音程有明顯偏差。 練京胡二個多月后,把自己拉的琴聲和標準信號(自己編的軟件)一比,嚇了一大跳——音高嚴重失準(因為沒用儀器,不知道到底差了多少音分,但肯定有些音偏得不少),特別是7,4,高1。 怎么回事?想了想,原因: 1)運弓力度對京胡的音高有影響,聽習慣了京胡聲后,耳朵對音高就不太苛刻了。 2)跟其它音樂相比,京胡曲、京劇唱段的音都不是特別準——包括名家名段。彈撥樂的音準本來就不是很好。聽習慣了這些后,耳朵被攪渾水了。 以前聽朋友說過這一現(xiàn)象。開始還自編了個“京胡定弦正音”專用軟件,但后來就忘了想這檔事。專用軟件也只用來做“定弦”了。 3)京劇的4本來就不是規(guī)范音,于是間接影響到對其它音的分辯。 不得不采取措施了,不然真可能成為半“音盲”,以后唱歌會被人笑話了。寧可把戲唱得象歌,也不能把歌唱得象戲,何況本人只拉京胡不唱京戲。 措施: 1)定期用“京胡定弦正音”軟件存幾小段有針對性的小曲,跟著拉幾次。為防遺漏,定死在星期一。 2)不能成天只聽京味,也該常聽聽洋樂曲,聽聽歌曲(不過,不包括通俗唱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