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好的電影就是: 先向你展示絢麗的幻象,在你沉迷其中的時候,又暴露出腐朽的真相。 今天漫電影帶來的這部電影,正是如此—— 《在路上》 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杰克·凱魯亞克的自傳同名小說, 該小說被奉為“跨掉的一代”的圣經(jīng)。 作者更是美國“垮掉的一代”典型代表人物。 然而小說改編的電影通常都不討喜,尤其《在路上》本身就并不是一本很容易改編成電影的書。 因為“垮掉的一代”的文學流派的風格,通常不遵守傳統(tǒng)創(chuàng)作的常規(guī),結(jié)構(gòu)和形式上也往往雜亂無章,語言粗糙甚至粗鄙。 《在路上》也不例外,書中的主線劇情都沒有詳實的著墨,更多的卻是意識流般的零散語句篇章。 書中涉及的人物眾多,主角賽爾數(shù)次貫穿美國甚至墨西哥,時間線也長達數(shù)年之久,想要把這些搬上銀幕無疑難上加難。 因此改編成電影之后,雖然保留了大量書中的人物和對白,卻也大刀闊斧刪減了一些段落。 重點保留在主角和迪安,瑪麗露,卡羅等幾人身上,著重凸顯了幾人之間的友誼、情感以及混亂迷茫的青春。 看著他們酗酒、吸毒、嫖娼,生活非常糜爛。 然而事實上,“垮掉的一代”的核心理念, 正可以用影片中的一句臺詞來解釋: “因為我很貧窮,所以我擁有一切?!?/strong> 這原本意義更多地在于提倡平等,自由以及自我價值的追尋,區(qū)別于60年代的“嬉皮士”。 可惜的是,享譽世界的巴西名導沃爾特·塞勒斯這次卻沒有很好地延續(xù)《中央車站》的水準,沒能精準把握好原著表達的主題。 對于“垮掉的一代”的詮釋流于表面, 沒能深刻觸及其追尋自我價值的精神內(nèi)核。 不過倒也因禍得福,影片在故事性上,反倒更符合電影的劇情需求,增加了觀賞性。 此外,電影的攝影、剪輯、配樂無需贅言,技術(shù)過硬,效果不俗。 加上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特洛伊》、《醉鄉(xiāng)民謠》中均有不俗表演的加內(nèi)特·赫德蘭;男性夢中情人艾米·亞當斯;“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等眾多熒幕熟面孔參演,整部電影實則值得一看。 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50年代前后,本身并不復(fù)雜,賽爾是不得志的作家,當他苦于創(chuàng)作靈感枯竭的時候,認識了過著浪子生活的迪安,并和他成為了朋友。 人人都愛迪安,他總是人群中的焦點,語出驚人,且從不按常理出牌,他給了賽爾最真實的創(chuàng)作素材。 而《在路上》的作者杰克·凱魯亞克即是賽爾的原型,他如同片中的賽爾一般,寫下自己和朋友們的故事。 他們開著一輛破車就能上路,從不計較隨身行李或者路費,沿途總有酒精和大麻,也總有年輕的肉體。 畫面、演員、旁白、配樂相互配合,讓電影有了詩意,并傳遞出或躁動或萎靡的熱情。 '我1949年離開紐約,身無分文穿越全國……' 伴隨著低沉緩慢的音樂,影片開始。 ![]() 初次的相遇短暫而隨意, 賽爾、迪安和卡羅僅憑一面之緣后就結(jié)下深刻的友誼。 迪安渾身都是無處釋放的活力,酒精和大麻驅(qū)動著他,年輕的面孔美化了他的行為。 在派對上,他一邊喝著酒,一邊快節(jié)奏無意義地抖動身體,在場之人都被他的活力所感染。 ![]() 年輕的他們,肆無忌憚地揮霍著青春,只需朋友的一句邀請,就會踏上去遠方的路,從未想過明天該怎么做。 迪安與生俱來的語言天賦也讓他更具魅力,無論是對待女人的花言巧語,還是對著兄弟的玩笑,他總是能用獨特的修辭表達出來。 ![]() 迪安和瑪麗露結(jié)婚又離婚,又娶了卡米莉,在卡米莉為他生了孩子之后,迪安雖然覺得很幸福,且過了一段時間的正常生活,但躁動的心還是將他帶到了路上。 ![]() ![]() 浪子是永遠不會安定下來的。 他們情感豐富、鬼話連篇、毫無底線。 在低落的時候,迪安露出深情的一面,他說自己想擁有一個家,在小房子里過著平凡的生活;他想去找到自己的父親;他拿出女兒的照片,給朋友看…… 但在真正擁有之后,他內(nèi)心的不安分又毀掉了這一切。 ![]() 相對于迪安而言,賽爾顯然要靠譜得多。 但在他踏上去遠方的路時,也傷了不少人的心。 賽爾收到迪安的信,決定去丹佛找他,在他為這次旅行收拾行李的時候,他媽媽在隔壁落寞地呆坐著。 ![]() 他在路上偶遇了一個彈棉花的女人,并和她過上了同居生活,但在厭倦之后,又用拙劣的謊言逃離。 ![]() 路上有著陰暗的一面,除了自由之外,也意味著不負責任,當時間流逝,不年輕的面孔,再也無法美化落魄的生活,于是一切都回到了現(xiàn)實。 一直沒放棄寫作的賽爾功成名就,始終不靠譜的迪安被妻子和朋友拋棄,想要安定生活的瑪麗露嫁給了一個水手…… 片尾,迪安和賽爾在紐約相遇。 在迪安將因吸食大麻后瘋狂性愛而發(fā)燒的賽爾丟在墨西哥,甚至在拿走了他的錢包之后,他又坐了5天5夜的火車來看賽爾,對他說:我永遠愛你。 迪安沒有說謊,他的語氣微微顫抖,雙眼依舊熱忱。 ![]() 但此時的塞爾,顯然已厭倦'年輕人'之間的游戲。 他踏上轎車去參加一場音樂會,將迪安甩在了街頭。 ![]() 小說《在路上》問世之后,評論家創(chuàng)造了“垮掉的一代”形容書中的人物,這個群體由落魄的藝術(shù)家組成,如賽爾、如迪安、如卡羅,他們是民間的作家和詩人,身體力行地寫作。 他們的特性,如賽爾所說—— '我只喜歡這一類人,他們的生活狂放不羈,說起話來熱情洋溢,希望擁有一切。他們不屑于陳詞濫調(diào),只是燃燒、燃燒、燃燒,像神話中巨型的黃色羅馬蠟燭那樣燃燒。' ![]() ![]() 然而“遠方”不存在救贖,“說走就走的旅行”無法改變生活現(xiàn)狀。 當你對生活不滿,想要通過離開來找到答案時,也別忘記想想,如何繼續(xù)自己的生活。 1 編劇: 何塞·里維拉 主演: 薩姆·賴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