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館藏國寶 | 河北博物院十大鎮(zhèn)館之寶,“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gudian386 2021-11-05

泱泱中華,歷史源遠流長,

而博物館

就是收藏各個歷史時期

文物珍品的寶庫。

文創(chuàng)特推出“館藏國寶”欄目,

帶你欣賞各大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本期探秘的,

是河北博物院!

館藏國寶 | 河北博物院十大鎮(zhèn)館之寶,“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十大鎮(zhèn)館之寶

透雕龍鳳紋銅輔首

館藏國寶 | 河北博物院十大鎮(zhèn)館之寶,“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所處時代:戰(zhàn)國

器物規(guī)格:長74.5厘米,重21.5公斤

出土時間:1966年

出土地點: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

透雕龍鳳紋銅輔首,系燕國宮門構件,是燕國代表性器物。該銅輔首器形巨大,長74.5厘米,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時期最大的青銅輔首。

透雕龍鳳紋銅輔首作獸面銜環(huán)狀。獸面卷眉凸目,口銜八棱形環(huán),獠牙外露,獸額正中浮雕一只展翅欲飛的鳳鳥,鳳鳥雙翅被兩條長蛇纏繞,輔首兩側則各有一條攀龍。這件輔首采用了浮雕和透雕相結合的鑄造工藝,紋飾華麗,形象生動,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中山王鐵足大銅鼎

館藏國寶 | 河北博物院十大鎮(zhèn)館之寶,“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所處時代:戰(zhàn)國

器物規(guī)格:高51.5厘米

出土時間:1977年

出土地點:河北平山縣三汲村戰(zhàn)國中山王墓

中山王鐵足大銅鼎,出土于河北平山縣戰(zhàn)國中山王墓,是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該鼎外壁刻有469字長篇銘文,是目前所見銘文最長的一件戰(zhàn)國銅器,讓今人看到了字體修長秀麗、文辭典雅優(yōu)美的戰(zhàn)國文字。

中山王鐵足大銅鼎為銅身鐵足,圓腹圜底,中部有凸弦紋一道,上有覆缽形蓋,蓋頂有三環(huán)鈕。外壁的銘文記載了中山國相邦司馬赒率師伐燕、擴大疆土的功績,告誡后代吸取歷史教訓,警惕周邊諸國的進攻,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

館藏國寶 | 河北博物院十大鎮(zhèn)館之寶,“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所處時代:戰(zhàn)國

器物規(guī)格:通高36.2厘米,長47.5厘米

出土時間:1977年

出土地點:河北平山縣三汲村戰(zhàn)國中山王墓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1977年河北平山縣中山王墓出土,出土時案面已朽,僅存案座。此案座造型復雜,集鑄造、鑲嵌、焊接等多種工藝于一體,制作精巧,無以復加,是商周以來青銅器制造工藝的集大成者,堪稱戰(zhàn)國青銅器工藝的巔峰之作。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的底座為圓環(huán)形,由兩雄兩雌跪臥的梅花鹿承托案面,四龍四鳳組成案身。鹿的神態(tài)溫順,鹿身及雙頰的紋飾疏朗雅致,柔中帶剛。龍挺胸昂首,生動地刻畫出龍的軒昂氣度與獨特風神。鳳引頸長鳴,頸飾花斑羽紋,垂尾飾修長花羽紋,生動華麗,典雅迷人。整個案座結構復雜,龍飛鳳舞,無論是造型設計還是鑄造工藝,此案座均屬精湛上乘之作,是錯金銀工藝中的一件瑰寶。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

館藏國寶 | 河北博物院十大鎮(zhèn)館之寶,“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所處時代:戰(zhàn)國

器物規(guī)格:長51厘米

出土時間:1977年

出土地點:河北平山縣三汲村戰(zhàn)國中山王墓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為連接兩扇屏風的插座,1977年出土于河北平山縣戰(zhàn)國中山王墓。與其同時出土的還有錯金銀銅犀牛屏座和錯金銀銅牛屏座,這三件銅屏風底座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的屏風實物。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造型設計獨特,展示了老虎捕食的一個瞬間。猛虎身軀矯健、色彩斑斕,弓身右曲,正將一只小鹿送入張開的巨口之中,猛虎噬鹿的造型傳神地勾勒出了一幅大自然中弱肉強食的生動畫面。這種極具想象力的藝術創(chuàng)作,鮮活地展現(xiàn)戰(zhàn)國中山國古樸奔放的游牧民族風情,反映出一個時代的審美情趣。

劉勝金縷玉衣

館藏國寶 | 河北博物院十大鎮(zhèn)館之寶,“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所處時代:西漢

器物規(guī)格:長188厘米

出土時間:1968年

出土地點:河北滿城縣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

劉勝金縷玉衣,1968年河北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是我國首次發(fā)現(xiàn)、規(guī)格最高、最完整的玉質葬衣。它為研究西漢葬制、西漢的玉石金工藝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劉勝金縷玉衣的外觀與男子體型相似,體軀肥大,腹部突鼓,由頭罩、上衣、手套、褲筒和鞋五部分組成。全套玉衣由各種形狀的玉片組成,用金絲加以編綴,共用玉片2498塊,金絲重約1100克,玉衣各部件的邊緣則以織物和鐵條鎮(zhèn)邊,加固成型,使之整齊美觀。劉勝金縷玉衣制作技藝水平極高,按人體部位的不同,決定玉片的大小和形狀,有些玉片背后尚能依稀辨別當時墨書的編號,說明制作經(jīng)過縝密的設計。玉料的選用也經(jīng)過周密的考慮,顏色協(xié)調倩麗,上身呈碧綠色,下身為黃灰色,編綴精致。制成這套金縷玉衣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之大,可想而知。

長信宮燈

館藏國寶 | 河北博物院十大鎮(zhèn)館之寶,“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所處時代:西 漢

器物規(guī)格:高48厘米

出土時間:1968年

出土地點:河北滿城縣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

長信宮燈,于1968年在河北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墓中發(fā)現(xiàn)。此宮燈為青銅制造,卻一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整個造型精致小巧,是一件實用且美觀的燈具珍品,被譽為“中華第一燈”。

長信宮燈通體鎏金,外形為跪地執(zhí)燈的宮女,神態(tài)恬靜優(yōu)雅。此燈構造精巧,整盞燈是中空的,部件可靈活拆卸,燈罩可通過調節(jié)開合角度控制燈火的明暗,宮女高舉持燈的右臂是一條煙道,燃燈后煙灰經(jīng)右臂進入體內,從而保持室內清潔。長信宮燈被認為是我國工藝美術品中的巔峰之作和民族工藝的重要代表,其精美的制作工藝和獨特的藝術構思,在漢代宮燈中首屈一指。

西漢錯金博山爐

館藏國寶 | 河北博物院十大鎮(zhèn)館之寶,“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所處時代:西漢

器物規(guī)格:通高26厘米

出土時間:1968年

出土地點:河北滿城縣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

博山爐為古代熏香用具,盛于兩漢魏晉時期,在我國熏香器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68年出土于中山靖王劉勝墓的西漢錯金博山爐工藝卓絕,體現(xiàn)了漢代工匠純熟圓融的鑄造技藝,具有獨特的藝術文化特征。

西漢錯金博山爐造型壯觀,宛如多峰之山。整器分為爐座、爐盤、爐蓋三部分,爐盤和爐蓋鑄出高低起伏的山巒,山巒間人獸的隱現(xiàn)為其增添了神秘感。金絲和金片錯出的舒展云氣紋裝飾著山巒,呈現(xiàn)出行云流水的藝術效果。當熏香之時,博山爐內煙火裊裊升起,山巒及群生若隱若現(xiàn),靈動神秘,仿若仙境,令人百看不厭。

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畫

館藏國寶 | 河北博物院十大鎮(zhèn)館之寶,“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所處時代:北齊

器物規(guī)格:長37米,最深處8米

出土時間:1989年

出土地點:河北磁縣灣漳村高洋墓

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畫,1989年出土于河北磁縣灣漳村高洋墓。其長37米,最深處8米,面積約320平方米,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型的北朝時期墓葬壁畫,代表了北朝時期繪畫藝術的最高水平。

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畫表現(xiàn)的是高洋皇帝出行的場景,氣勢恢宏,場面壯闊。東西兩壁繪制了106個真人大小的儀仗人物和41個祥禽瑞獸,布局對稱,形象逼真,氣韻生動,場面宏大的儀仗圖體現(xiàn)了墓主人高貴的身份和地位。該墓道壁畫不僅對研究北朝繪畫藝術具有重要意義,壁畫中展示的儀仗用具、服飾風格,對研究北朝時期的儀仗制度、服飾發(fā)展等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彩繪石散樂浮雕

館藏國寶 | 河北博物院十大鎮(zhèn)館之寶,“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所處時代:五代

器物規(guī)格:長136厘米,高82厘米

出土時間:1995年

出土地點:河北曲陽縣西燕川村王處直墓

彩繪石散樂浮雕,為墓葬墻面裝飾品,于1995年河北曲陽縣西燕川村王處直墓出土。該浮雕既真實再現(xiàn)了唐末五代時期的樂舞場面,上承大唐之余韻,又展現(xiàn)出五代時期曲陽石雕的藝術風采,因此彌足珍貴。

彩繪石散樂浮雕采用浮雕形式,以漢白玉石精雕細刻而成,唯美華彩。圖中有人物15人,表現(xiàn)了樂隊吹奏表演的熱鬧場面。右邊第一人著男裝,可能是樂隊指揮,12名演奏者均為女子,頭梳高髻,身著窄袖襦衫,長裙曳地,手持箜篌、笙、箏、橫笛等不同樂器,仿佛正在合樂演奏,極富韻感。這些樂伎人物頗有“晚唐遺風”,無一不面部圓潤、體態(tài)豐滿,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審美觀。

青花釉里紅開光貼花蓋罐

館藏國寶 | 河北博物院十大鎮(zhèn)館之寶,“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所處時代:元

器物規(guī)格:通高42.3厘米

出土時間:1964年

出土地點:河北保定市永華南路小學元代窖藏

青花釉里紅開光貼花蓋罐,于1964年河北保定市永華南路小學元代窖藏出土。元代青花釉里紅存世作品極為罕見,此蓋罐集繪畫、浮雕、貼塑等多種技法之大成,是存世元青花中的頂級藝術珍品。

青花釉里紅開光貼花蓋罐通體施青白釉,釉層凝厚,釉面潤澤光亮。罐體采用彩繪、鏤雕、堆貼等多種裝飾技法,裝飾紋樣多達11層。腹部主題紋飾為四組菱花形開光,開光內鏤雕四季花卉及山石,枝葉用青花渲染,花朵與山石用釉里紅涂繪,藍紅輝映成趣。整體來看,此蓋罐既有青花幽靜雅致的特質,又融合了釉里紅濃重熱烈的色調,形成了氣度雍容又花團錦簇的藝術效果;腹部開光紋飾使用貼花技法,使器物的平面裝飾又增添了鏤雕藝術的立體效果,工藝高超,為元代青花瓷器代表作。

圖片來自河北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