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秋天,各大博物館的重磅大展陸續(xù)開啟,讓人仿佛回到了2019年以前展覽的黃金年代。 老舍先生說,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北平的秋天就是天堂的樣子。而對于我們書畫愛好者來說,秋天的文華殿,美好如天堂。 剛剛落幕的林下風(fēng)雅——故宮文華殿的歷代人物館藏書畫展,佳作云集,受到超多好評。
名家重點畫作展出機會難得 01 五代南唐宮廷畫家周文矩的《琉璃堂人物圖》,這個版本的人物刻畫精細(xì),姿態(tài)傳神。描繪了李白等幾位文人運思覓句的生動場景。設(shè)色古樸典雅,是一幅難得精品之作。 周文矩 琉璃堂人物圖 北宋畫院的精品之作《聽琴圖》雖然是否徽宗真跡還有爭議,但是畫作的絹本歷經(jīng)900多年依然鮮亮,人物的描繪細(xì)膩生動,代表了北宋皇家畫院的最高水平。包括徽宗親筆題名的瘦金體,滿滿的自信和瀟灑,是其成熟的書法佳作。 聽琴圖 南宋四大家之首李唐的《采薇圖》,李唐的傳世名作不多,展出機會也很少。人物有李公麟的白描余韻,松柏蒼翠間,伯夷的憂慮堅定,叔齊的欲說還休,著名的斧劈皴法干脆利落,又有一彎溪流伸向遠(yuǎn)方,令人回味悠長,綿綿不絕。 李唐 采薇圖 陸曜的《六逸圖》首次展出,作為唐代名家畫的摹本,魏晉形象天然、高古,展現(xiàn)魏晉名士閑雅從容、自我放飛的場景,令人忍俊不禁。 陸曜(傳) 六逸圖局部 來感受極致的宋代美學(xué)和文人雅事場景 02 《聽琴圖》里的宋代香幾,湖田窯香器、青銅鼎花器讓徽宗這場小型雅集蓬蓽生輝,松樹上還有宋人喜愛的凌霄花,寓意志存高遠(yuǎn)。凌霄花最早見《詩經(jīng)·小雅》之“苕之華,其葉青青”自古以來是文人墨客詠物對象。 北宋英宗時代宰相賈昌朝詩《詠凌霄花》: 披云似有凌霄志, 向日寧無捧日心。 珍重青松好依托, 直從平地起千尋。 《伯牙鼓琴圖》里的場景中,古樸典雅的香幾,還有漢代造型的博山爐。當(dāng)焚香之時,香煙會環(huán)繞在香爐蓋的周圍,形成像山嵐的形狀,之后裊裊上升如同仙境的感覺,為這場知音演奏專場增添了雅興,令人神往。 伯牙鼓琴圖 宋人《盧仝烹茶圖》等三幅是宋代茶事的著名題材,盧仝是初唐四杰盧照鄰的孫子,不僅會作詩,還有“茶仙”的美譽,與陸羽齊名。畫作中松槐掩映間,旁屋有老翁(年代久遠(yuǎn)人物已經(jīng)消失)正在煮茶,盧仝擁書而坐,仿佛側(cè)耳入松風(fēng),是世代文人向往的生活。 盧仝烹茶圖 《蘭亭修褉圖》是七十三歲的文徵明,繪就反映東晉王羲之《蘭亭序》中的景象并書寫《蘭亭集序》的情景。文徵明的詩、文、書、畫方面皆成大家,因此書法也值得觀賞。 文徵明 蘭亭修褉圖 圖繪崇山峻嶺,溪流蜿蜒,溪畔眾多文士或坐或臥,觀賞著山光水色間淙淙溪水送來的酒觴,潛心構(gòu)思。 會稽山陰的蘭亭水邊,東晉名士王羲之召集謝安、孫綽等一眾名士共41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著宛轉(zhuǎn)的溪水,以觴盛酒,讓盛滿美酒的觴順流而下,置于水上停于某人之前,他就必須即席賦詩。 這是古代文人喜愛的游戲,就叫做流觴曲水之戲。這天,有26人即興作詩,編成了詩集《蘭亭集》,王羲之作序,千古不朽的《蘭亭集序》就這樣誕生了。 近距離觀賞古人雅士生活態(tài)度 03 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快而且豐富多樣,我們是否能停下來想想,古人是怎么生活的。原來,沒有手機、WIFI平板、資訊爆炸,他們一樣會過得精彩。 《伯牙鼓琴圖》中,伯牙專注撫琴,子期右腿搭在左腿上,好像隨著琴聲節(jié)拍輕輕搖動,深深陶醉其中。手捧如意的童子也專注地聽著,此時此刻,就連看畫的我們也安靜下來,生怕擾了他們。 《會昌九老圖》中描繪了老朋友們退休后相聚的時光,三五好友對弈,一起展卷賞畫,讀書吟詩,還有童子端茶打掃,兼具詩情畫意和生活氣息,自有一番樂事在心頭。 會昌九老圖 《琉璃堂人物圖》中,有位名仕托著腮苦苦思索,另一位倚在松樹上凝思,仿佛忘了周圍的一切。這股子認(rèn)真勁令我們感動不已,神獸們學(xué)習(xí)上要是有這一半的鉆研精神,也了不得呢。 說到文人雅趣,不得不提到陶淵明和林逋兩位先生,一位愛菊成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成為后世文人的精神向往。一位愛梅,寫下了千古詠梅絕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清 蕭晨 林逋探梅圖 陳洪綬《觀畫圖》,現(xiàn)代人工作忙碌,還要照料神獸,身心疲憊,既不想吟詩,也不想撫琴、下棋,那就煮一壺茶,像這幾位帥哥一樣,安心賞畫也是美事一樁。 陳洪綬 觀畫圖 《李謐秋林讀書圖》,古往今來,閱讀是讀書人永遠(yuǎn)的追求。那我們也不妨趁著秋高氣爽,帶幾本書,去找個地方靜靜閱讀吧。 清 華嵒 李謐秋林讀書圖 本次展覽涉及的歷史上著名雅集 04 蘭亭雅集:《蘭亭修褉圖》 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王羲之發(fā)起的魏晉名士的集會,誕生了文辭與書法并重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元豐年間(1078-1085年),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儀、鄭嘉會、張耒、王欽臣、劉涇、晁補之以及僧人圓通、道士陳碧虛等人會集于王詵府邸西園,故稱“西園雅集”。這是一次影響僅次于蘭亭雅集的盛會。 琉璃堂雅集:《琉璃堂人物圖》 史稱“詩家夫子”的盛唐大文豪王昌齡,以邊塞詩歌名世。他在開元年間任江寧縣丞時,寓所毗鄰“十里秦淮”河畔的桃葉渡一帶。王昌齡常與文士好友在秦淮河畔宴飲賦詩,并且吟有流芳千古的《留別岑參兄弟》等詩作,因此成就了一段名播古今的文壇佳話。周文矩的《琉璃堂人物圖》畫卷,生動地再現(xiàn)了王昌齡與一群文友(據(jù)說還有李白、高適等),在江寧縣衙的琉璃堂中,詩會唱和雅集的悠然情致。 玉山雅集:《玉山觀畫圖》 顧瑛是元后期江南名士,號金粟道人。顧瑛與倪云林、曹夢炎并稱為江南三大巨富。顧瑛好慕孟嘗君之為人,薄功名,購古書名畫、秘玩彝鼎并邀天下勝流如黃公望等相唱和,風(fēng)流文采,鼎甲一時。據(jù)顧瑛《玉山草堂名勝集》記載,其大小雅集有50多次。 清 王概 玉山觀畫圖 會昌雅集:《會昌九老圖》 由白居易發(fā)起,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暮春三月,白居易邀來六位老者,漫步山林,把酒言歡。這次聚會,加上白居易共計七人。座中最年長的是胡杲,已經(jīng)89歲,依齒序排列,吉皎88歲,劉真87歲,鄭據(jù)85歲,盧真82歲,張渾77歲。主持人白居易年齡最小,也已經(jīng)七十有四。 部分歷史典故 05 《竹林七賢圖》(傳)李公麟。 《采薇圖》故事取材于《呂氏春秋·誠廉》《史記 伯夷傳》。 明代戴進《商山四皓圖》,出自《漢書》《史記》。 四僧之一石濤作品《人物故事卷》中,出自《莊子·讓王》、黃浦謐《高士傳》。 《六逸圖》中,邊韶是《老子銘》作者,也是“大腹便便”這個成語的由來。 《孫登長嘯圖》,故事來源《晉書·阮籍傳》之蘇門鸞嘯。 《郭文舉故事圖》出自《晉書·郭文傳》。 《春夜宴桃李園圖》出自李白的詩詞《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西園雅集》陳洪綬、華嵒合作。陳洪綬畫作途中生病,留下來未完成的畫,80年后,清代華嵒繪完了前輩的著作。這是藝術(shù)史上難忘的一段往事。 《會昌圖》后面是南宋開國皇帝趙構(gòu)的兩段書法,都是精品佳作。 趙構(gòu)書法 畫作現(xiàn)在大家都認(rèn)為是明代之作。看到陶潛葛巾濾酒前面那幅字帖了嗎,就是陶大人的《飲酒》詩。 陶潛葛巾濾酒 來文華殿觀展的人,大部分被魏晉隱士們荒誕的行徑吸引,殊不知它的跋文卻精彩紛呈。 《六逸圖》跋文王瑜、呂大臨、蔡襄(待考究) 上圖現(xiàn)在有考究說是蔡襄為呂大臨題的字,原因是: 1、時間符合,此畫作與《澄心堂》相差不到兩年,我打開了《澄心堂》對比,竟然發(fā)現(xiàn)相似度很高,有的字幾乎就是一模一樣。 蔡襄 澄心堂 2、事情機緣符合 嘉佑6年蔡襄回京履職,21歲的大臨進京考中進士。這個時間依據(jù)大防和蔡襄的關(guān)系,大臨和蔡襄交集的可能也不是沒有。 3、稱呼也符合 當(dāng)時的蔡襄對比自己小將近30歲的大臨(正考功名)直呼其名也是合理的。 而且跋文有明顯被裁的痕跡,字體明顯不同。 跋文還提供了張彥遠(yuǎn)和《歷代名畫記》、陸曜善鬼神人物。今天的《歷代名畫記》只有一句介紹。 唐武宗朝名相李德裕曾經(jīng)收藏,他與白居易不和,與李紳和元稹較好。 還有王瑜,已有的資料得知,他是蘇軾的好友。無意中,本畫作居然和蔡襄、大臨二哥呂大防(上次蘇軾展出過作品)、王瑜這些舊黨人物鏈接在一起了。 南宋畫龍大家陳容醉酒后跋文,看起來很興奮,顯然他見到的是真跡。而真跡,我們只能從《邊韶晝眠》中遙想唐代原作的樣子。 陳容跋文 掃碼加客服 | 歡迎一起聊育兒 ● 微信號 : wenhua_mengmeng ● 新浪微博/抖音:@文話童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