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素帖》單字解析 16個字代表米芾特色《蜀素帖》是練習行書的書法愛好者的必修課之一,米芾的這件作品寫得十分靈動,用筆和結(jié)構特色非常明顯,最能體系米芾沉著痛快的感覺。本文選取16個最能代表米芾好書法特色的字,進行單字解析,以饗讀者。 一、凌 凌字本是左右結(jié)構,一般人行書往往容易把它寫得很散。米芾這個凌字處理得很巧妙,他把左邊兩點水,有意地往上提升,跟右邊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使得左右兩部分非常緊湊。 二、古 這個字字形結(jié)構比較簡單,但是并不好寫。米芾的巧妙之處,將“古”字寫得像一個倒三角形,上面大,下面小,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險絕之勢。用筆比較厚重,中鋒行筆緩慢,寫出了古樸厚重的味道。 三、牽 “牽”字寫得非常靈動輕巧,筆法上以中鋒用筆為主,上大下小的結(jié)構,加上造型上取斜視,配以柔韌的線條,起筆很高,有意拉開距離,使全字斜中求正、收放自如。 四、旖 這個字的結(jié)構上左右相互依靠,下半部分形成巨大空間。筆法上左邊的首點圓潤,撇與橫折挨得很緊。右邊的最后一筆,拖得很長,以蟹爪鉤收筆,這是米芾的典型寫法。 五、得 “得”字左右結(jié)構,左邊取斜勢,右邊取起正勢,一斜一正,相得益彰。左邊形體收斂,右邊結(jié)構放縱,左右間相互依靠,中間又有大片的空白,顯得疏密有致。 六、寒 “寒”字寫的形體挺拔,側(cè)鋒起筆,寶蓋頭的提按,使得筆法跳躍,很有韌勁。中間兩豎寫得很挺拔,右邊捺筆收斂為點,與下面兩點參差錯落,收放有度。試想一下,如果把右邊的捺畫寫長,那就不好看了。 七、附 “附”字寫得非常巧妙。一方面,在形體上進行了筆畫精簡,將原本復雜的筆畫,化繁為簡。另一方面,寫得參差錯落,重點體現(xiàn)在三筆豎畫上面,無論是長短、輕重、方向,都不相同,體現(xiàn)了求同存異、不拘一格的藝術特色。 八、雨 “雨”字寫得活潑可愛,疏密有致。以中鋒的用筆方式輕盈流暢地寫下,起筆化橫為點,下半部分開張,中間四點以牽絲相連,濃重收斂,形成虛實對比關系。 九、垂 垂字寫得張揚而又穩(wěn)重,如果把外形用筆畫連接起來,就形成了一個穩(wěn)定的三角形。筆法上注重變化,筆畫各橫畫的寫法。主筆橫畫左部比較放縱,右邊比較收斂,整個字內(nèi)緊外松,安排巧妙。 方放老師同款筆 | 青松勁挺 | 靈敏·健挺·不分叉 4支99元 ▼點圖下單 小程序, 十、何 何字寫的輕盈美妙,整體給人的感覺十分銳利、挺拔,單人旁撇由細轉(zhuǎn)粗,豎由尖變圓且形往回收,“可”的長橫則回鋒帶鉤,豎鉤長而有弧度且出鉤小,而“口”的上移使全字產(chǎn)生空間上的奇妙感。 十一、聽 以側(cè)鋒的方式起筆,“耳”寫得很長很高很窄,而且“耳”里的雙橫主要靠下,將重心壓到了下面,右半部分取斜勢,寫得寬展,靠在左半部分上,正好形成了對比。 十二、肅 以中鋒的方式用筆,寫得很細,中豎不出頭,寫出了蕭肅的感覺。上面橫畫很多但卻筆筆不同又交代清楚,下面的三豎兩點各異又不繁瑣。 十三、前 寫得輕盈開張,挺拔有力。起筆兩點寫得很大,以實筆相連,全字一筆寫成,中間不斷,顯得線條流暢,最后一筆大膽寫出,寫得氣勢磅礴。 十四、風 “風”字以中鋒用筆來完成,結(jié)構上左收右放,而且收得很緊,放得很開,外面“幾”用方筆,而中間的“蟲”用圓筆且內(nèi)含勁力。最后一點省略,戛然而止,令人意猶未盡。 十五、氣 “氣”由小到大以中鋒行筆,全字很大氣,“氣”的彎鉤寫得較短,有意收斂,“米”字順勢寫長,兩點左右呼應,全字向右上斜而有欹側(cè)之美。 十六、深 深字用筆非?;顫?,左右結(jié)構呈現(xiàn)“V”的形狀,而且都將重心放在了下面,給中間留下了空間,構成中虛外實之態(tài),三點水虛實相連,右邊中側(cè)鋒互用且上放下收。 以上為著名行書法帖《蜀素帖》的單字解析,這16個字代表米芾書法用筆特色,特分享給各位書友。歡迎收藏轉(zhuǎn)發(fā)。 米芾代表作《苕溪詩帖》 20個單字技法解析(干貨) 米芾38歲時候創(chuàng)作的書法名作《苕溪詩帖》,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他一生當中的行書代表作之一,具有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出于天真自然,將爛漫多姿的美感發(fā)揮到了極致。 要想學好米芾行書,需要先從單字入手,一一突破。本文選擇《苕溪詩帖》中最具代表性的20個單字,根據(jù)讀帖所得,對其書法技法進行解讀,以饗讀者。 1、襄 這個字布局上往左邊傾斜,有一種運動感。用筆上上面重,下面輕,橫為側(cè)鋒,下面轉(zhuǎn)為中鋒,下面的相同筆畫形態(tài)各異,緊湊有力。 2、作 這個字來源于王羲之的行書寫法,但是又有變化。左邊側(cè)縫,用筆較濁,右邊中鋒,用筆較清。上半部分倚靠一處,下半部分分離形成空白對比。 3、限 這個字也是往左邊傾斜,結(jié)構上左小右大,因字造型,右邊筆畫伸展,猶如一醉漢倚靠在孤松上,非常生動自然。 4、歲 這個字很好地體現(xiàn)了“收放”對比。上半部分收斂,取斜勢,下半部分左邊收斂,右邊放縱,最后一點如高山墜石,非常有勁。 5、點 這個字很奇特,全字以左邊一點著力,支撐起笨重的整體,極盡險絕之能事,但是看起來又穩(wěn)穩(wěn)當當,這就是米芾行書的奇妙之處。 6、竹 這個字體現(xiàn)了行書單字構件雷同的處理方式與技巧。兩個“個”字,絕對不能寫成一樣。一大一小,一長一短,一欹一正,味道就出來了。 7、起 這個字很難寫出彩,但米芾寫得變化豐富,用筆大膽。特別是在結(jié)構上,有意識地構建了疏密對比。首橫和次橫之間,本來很緊密,故意拉開舉例,左右兩部分,本來中間有距離,卻故意寫得很緊密。反其意而用之。 8、酒 三點水寫得很開張,中間形成空白,右邊卻寫得收斂,中側(cè)鋒并用,粗細搭配,既端莊又富于變化。 9、半 字不作正局,這是米芾八面出鋒的竅門。半字整體寫得輕盈,取斜勢,且上大下小,使字動態(tài)十足,注意一豎的由粗到細。雖取斜勢但還是很穩(wěn)固。 10、話 這個字似有學蘇軾的筆意。言字旁寫得厚重略顯笨拙,有邊舌字比言字旁高,一高一低,這是蘇軾書法特色,米芾也有不少字是這樣的。 11、豈 這個字靈動而輕盈,夾在一堆字當中特別顯眼。山字頭左大右小,以中鋒用筆為主,下面“豆”的幾橫從方向、空間大小上各有不同且變化巧妙大膽,內(nèi)蘊豐富。 12、生 這個字的結(jié)構特點很突出,是一個倒放的三角形,但是由于筆畫輕重上的調(diào)整,使得這個倒三角形依然重心穩(wěn)重,險而不倒。 13、覺 以側(cè)鋒為主,且三點筆斷意連,下面“見”字的豎彎鉤省去鉤且線條由粗轉(zhuǎn)細向右上輕松挑出,十分精彩。 14、轉(zhuǎn) 轉(zhuǎn)字寫得特別大膽,一揮而就,氣勢連貫。左右一大一小,一長一短,一欹一正。左邊一豎取正局,右邊取斜勢,若把右邊寫成正局,那整個字就遜色多了。 15、梁 制造矛盾,又不斷解決矛盾,這就是書法的高妙之處。這個字往右邊傾斜,但是通過長橫向左邊伸展,又把重心拉過來了,險而不倒,甚是精彩。 16、家 一篇之中有章法,單字當中也有章法。家字的巧妙在于上面寫得放縱,下面寫得收斂,反其意而用,中間一塊布白顯得空靈通透。 書法技巧分享供同道交流,歡迎點贊、收藏、轉(zhuǎn)發(fā)。 米芾書法《天馬賦》被康熙譽為“前無古人”,代表性20字筆法詳解米芾《天馬賦》行書縱橫捭闔、筆走龍蛇,有氣吞萬里如虎之勢,被康熙譽為“前無古人”,下面我對米芾行書《天馬賦》中的一些字進行詳細解讀,對于初學者深入掌握這20字就能得其精髓。 一、故 全字以中鋒行筆,線條自然流暢,起筆處在落筆后稍提鋒,使之形成露鋒之態(tài)。豎折彎鉤一筆實為行書古字,結(jié)構左靠使右部虛出。右半部的撇、捺兩筆與左部穿插揖讓,結(jié)合緊密。 二、高 起筆的點與橫兩筆皆重墨,且橫中鋒運筆,首露尾收。下部結(jié)構皆以中鋒運筆,行筆時稍提腕,結(jié)構開闊疏朗。底部結(jié)構左短右長,形成高低錯落,左收右放之態(tài)。 三、牧 這個字寫得收放自如,變化自然,非常灑脫。左部“?!迸灾胸Q一筆改實為虛,將整字完全提活了。右部反文旁之尾捺一筆又以重墨為之,使字在線條上粗細對比變化相當明顯。 四、萬 筆畫少的字相當難寫,但米芾對這個字的處理非常巧妙,橫筆中鋒運筆為之,至尾端上翻轉(zhuǎn)后順勢而為撇筆,撇筆上出鋒落筆后即提出,使撇筆如尖錐鋒利,大起大落,氣勢非凡。 五、斯 全字中鋒運筆,書寫流暢、快速,左半部分進行了省略,線條靈活勁挺,再加上結(jié)構取斜勢,更使整個字十分有動感,多了幾分輕松的感覺。 六、建 中鋒行筆,勁健果斷,線條勁挺有力,建字底運用側(cè)鋒大膽揮灑,最后一筆十分銳利、堅實,結(jié)構左緊右松,更增加幾分動感。 七、馳 這個字的巧妙之處在于左右相背,運筆細膩精到中鋒運筆,書寫流暢大膽,看上去十分挺拔,線條松動有力量而且結(jié)構左收右放,有往右上運動之感。 八、伺 這個字與上一個字相反,左右呈相向之勢。中鋒運筆,線條明快銳利有質(zhì)感,再加上結(jié)構左下右上,更使整個字富有靈動之感,顯現(xiàn)出結(jié)構的靈活多變。左下角的空間布白也別具匠心。 九、也 這個字用筆尖一揮而就,無論是從筆法上還是結(jié)構上都十分到位,筆法上中鋒用筆,自然靈動,結(jié)構上上放下收,十分自如。書寫時注意轉(zhuǎn)折處不要過于油滑。 十、妙 整個字基本是中側(cè)鋒互換運筆,起筆為側(cè)鋒,中側(cè)轉(zhuǎn)換為“女”字旁的撇和“少”的最后一筆。都由中鋒自然行筆為側(cè)鋒,使整個字精美自然。注意第二筆起筆的細微動作。 十一、風 這個字特點是內(nèi)收外放,中鋒運筆,細膩流暢,有動感而且靈活,有一種舒服的清風吹來的感覺。整個字呈左低右高之勢。 十二、女 運用中鋒的運筆方式來書寫,線條揮灑自如、大膽流暢,有力量且十分銳利,結(jié)構緊湊,使整個字都非常挺勁,端穩(wěn)中又不失動態(tài)。書寫時注意三個圈內(nèi)的面積不要過于均等,否則就呆板了。 十三、偷 這個字寫得非常妙,妙在左收右放、左重右輕?!坝帷弊稚习氩糠值乃沙趯懛ǎ且环N反常規(guī)寫法,最后一筆更是大膽,顯得十分勁挺,且有彎度,更增加幾分韌性。 十四、猜 全字基本上運用中鋒行筆,左邊起筆方銳大膽線條明快勁挺,細致,“青”行筆間毫不猶豫,看上去流暢細膩婉轉(zhuǎn),這樣使穩(wěn)重的結(jié)構又添幾分靈活和趣味。 十五、乎 這個字的精彩在于最后一筆豎鉤,筆粗且在出鉤處鉤起較多以顯遒勁,有別于米芾常用的蟹爪鉤,全字粗細虛實對比明顯。 十六、排 這個字結(jié)構上非常大膽,可能是書寫時突發(fā)奇想。將原有的結(jié)構折開之后而又重新組合?!稗小迸c“非”字左部合成一體,將“非”字之右部單獨放置,這真是一種天才的想法! 十七、掃 結(jié)構上將左部之“扌”上移,右部之筆畫稍下放,使之有高低錯落之別,且“扌”在處理時上端稍右靠,右部“帚的上端成上揚勢,這種處理法使整字更具動感。 十八、何 這個字的妙處在于單個字的空間分布、疏密對比強烈,在處理時將整字中的豎筆拉長,使整字成縱勢而“可”字內(nèi)部之“口”則上收于橫畫之下,使整字在排布上上緊下松、左高右低。 十九、從 雙立人將兩撇筆重墨縱筆為之,各不相連,使整個左部形成上大下小之勢。而右部整體提腕虛筆處理,使左右兩部間一虛一實,一重一輕在空間布向上左低右高且右下最后一筆“捺”以平橫為之干凈利落。 二十、道 在線條運筆中比較有力量,“首”筆斷意連使全字流暢,走之底處理巧妙,捺起筆重而收筆輕使整個字非常有動感。 米芾《天馬賦》被康熙譽為“前無古人”,掌握這20字就能得其精髓。歡迎各位書友轉(zhuǎn)發(fā)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