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有許鞍華、王安憶、坂本龍一、杜可風的龐大陣容。即便有車見車載的彭于晏。改編張愛玲小說,本來就是一件危險而富有挑戰(zhàn)的事。我們知道,張愛玲真正想寫的是虱子,他們爬在袍子下面。是整個團隊配置,沒有能力拍“虱子”么?想必也不一定吧。在我看來,許鞍華的《第一爐香》也不能說錯錯錯,只是她表達的不是張愛玲。如果你看了網(wǎng)評,大抵知道《第一爐香》被罵慘,火力主要集中在電影選角上。讓運動陽光的彭于晏去演蒼白頹廢的喬琪喬、讓圓臉愛笑的馬思純?nèi)パ輧?nèi)斂心機的葛薇龍。馬思純的身材和長相,說實話很難刻畫出民國時期女性古典精明肖像。原著里,葛薇龍每一次在穿衣服的時候,都要用一個別針,在背后把衣服別起來。但馬思純豐滿發(fā)福的體態(tài),讓觀眾直翻白眼。從演技上,葛薇龍所帶給我們的頹廢美,馬思純又無力展現(xiàn),只表現(xiàn)出“剛和喬琪喬認識,就愛得死去活來,死活要嫁給他”戀愛腦的一副死樣子。再說喬琪喬?!兜谝粻t香》來說,小說里的喬琪喬是一個面無血色的混血兒,“連嘴唇都是蒼白的,和石膏一般,在那黑壓壓的眉毛與睫毛底下,眼睛像風吹過的早稻田”早稻田沒看見,倒是有點像小流氓氣息的黝黑小伙,油膩感十足。 在影視改編中,人物的契合度和原著的氣質(zhì)是非常重要的。選錯了人物,意味著電影已經(jīng)失去了一半的人心。再來。電影本應該是“三分薄涼,三分譏笑,外加四分漫不經(jīng)心”的,本應該是心機算計,狠勁十足的。用個人故事來隱射一整個時代,張愛玲的格局是很大的,愛情是她的表達手法,但絕對不是目的。張愛玲在《第一爐香》寫到“這個年頭兒,誰是那個羅曼蒂克的傻子?”但是在電影里,葛薇龍偏偏就是那個“羅曼蒂克的傻子”。確實。王安憶曾在她的文章《世俗的張愛玲》中談到,張愛玲“對現(xiàn)時生活的愛好是出于對人生的恐懼,她對世界的看法是虛無的?!边@種悲涼的底色與人生的虛無感,或許就是強調(diào)戲劇性的影視作品所無法呈現(xiàn)的吧。從細節(jié)上,張愛玲的作品都有著非常鮮明的個人風格屬性,張愛玲描寫的人物有著復雜的內(nèi)心戲。改編的時候,少了孤高冷峻的疏離感,多了膩膩歪歪的愛恨情仇。難免丟失了張愛玲式的氛圍感。在張愛玲筆下,葛薇龍的選擇是自主的,建立在心機計算和紙醉金迷之上的。自甘墮落,而她與喬琪喬,是“我愛你,與你無關(guān)?!?/span>但是在電影里,葛薇龍無助,猜疑,糾結(jié)而擰巴,更像一個鄰家妹妹愛上了海王渣男欲罷不能。一句,“我愛你,你個沒良心的”,讓整個氛圍破防。不一定。尊重原著,還原原著固然是好的,但還原絕對不是小說改編的唯一選擇。和《第一爐香》相似,李安導演的《色,戒》也是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作品。因為小說《色,戒》篇幅不長,男女主人公的背景都交代得不大清楚,于是乎,創(chuàng)作者在改編時為其賦予了更為豐滿的人物背景。甚至有學者分析,李安是把張愛玲的身世帶給了女主人公王佳芝。 事實證明,《色,戒》電影的改編是成功的,豐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同時也寄于了許多改編者對于政治與個人情感的全新看法。我們回到編劇王安憶。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導演希望她書寫一個“瘋狂的愛情故事”。王安憶說,她的編劇工作就在與給張愛玲原著中的留白“填空”??墒菑垚哿嶙顬槿怂Q贊的特點就是她的留白。原著之所以著名,勢必有著想要傳達的根本要義和獨特的魅力。在改編時如果淡化它的思想內(nèi)涵,或是改掉了原著中標志性的風格,多少都會顯得有點“掉價”。原著的書粉很多,相關(guān)的非常詳細的學術(shù)分析也有很多,其中的情節(jié)大家早就已經(jīng)爛熟于心,而且有著一種先入為主的定式標準。在這樣的情況下,影視作品中的一些小小的差別就會被拿出來放大,并被視為錯誤與不尊重原著。在《南方周末》的對王安憶采訪里,說許鞍華說自己這個年齡了,沒有好好愛過,你要讓我愛一次。許鞍華終身未婚未孕,她早年的感情經(jīng)歷也被隱匿的很好。曾有人想從她的電影里尋找她的愛情觀,她說“電影里我對愛情的處理主要出于戲劇性的考慮,不代表我的愛情觀?!?/span>在《一條》的采訪里,許鞍華介紹之所以如此龐大的團隊陣容說:看到這里,我有些自顧自狂妄地想,年華老去,許鞍華也許有自己的考慮,有她自己想要釋放的東西。便是回到我開頭的問題,張愛玲寫的是袍子的虱子,而許鞍華拍的卻是長了虱子的袍子,到底是許鞍華不知道張愛玲真正要寫的是虱子?假使這部電影的主創(chuàng)們給予它的定位就是一部文藝愛情片,也許就沒有那么多走進電影院破口大罵的觀眾。也許,馬思純剛好像極了“你讓我好好愛一次”的那個人?只是這部電影改編自張愛玲,那么廣泛的原著黨,喊著去看張愛玲,而不是去看許鞍華。 許鞍華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張愛玲有很多讀者,對作品的期望非常高,書里頭描述的東西拍出來又都是不一樣的,這個大家都知道的。””我并不希望觀眾看完以后,看到好多很深刻的道理。我覺得張愛玲之所以好,就是因為她是非常深刻的,但同時又是完全一看就明白的。她的作品你看完是,'?。≌f中了(我)’,而不是在其中做邏輯證明,這個人反應A到B到C到D,然后加起來,她不是這樣寫的,而是一下到了非常復雜的、人家沒有想到但又非常能理解和體會的一個感受?!?/span>許鞍華年輕時照片 看,許鞍華也許只是想借《第一爐香》來完成自己。而觀眾買不買單,我想是她是知道結(jié)果的。 也許,只是張愛玲的筆觸動了許鞍華,就像曾經(jīng)觸動了我們一樣。而我們是否容許別人心里住著另外一個張愛玲,就看我們自己了。陳曉云《電影理論基礎(chǔ)》,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