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主治一切癰疽發(fā)背,疔腫瘰疬,無名腫毒,惡瘡?!薄侗静輦湟罚骸盀a熱解毒。辛苦而寒。治癰疽發(fā)背,疔腫瘰疬,無名腫毒。” 紫花地丁能清熱解毒、消散癰腫,常與銀花、蒲公英、菊花、蟬蛻、野菊花等配伍。如紫花地丁與蒲公英配伍,二者同為清熱解毒要藥,紫花地丁涼血解毒之功強(qiáng)于蒲公英,善治療毒;蒲公英散結(jié)消腫之力大于紫花地丁,長于治乳癰。二藥相配,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力量更強(qiáng),用于治療血熱壅毒、癰腫瘡瘍、紅腫熱痛及尿路感染等。 紫花地丁、金銀花皆為清熱解毒藥,金銀花甘寒,芳香疏散,為散熱解毒之良藥;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二藥相合,金銀花得紫花地丁,則解毒之力增強(qiáng),又具涼血消腫之功;紫花地丁得金銀花,其散熱消腫之功又增。二藥相須為用,治療癰腫疔瘡效極佳。 【來源】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春、秋二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異名】地丁草、野堇菜、光瓣堇菜。 【性味】味苦、辛,性寒。 【歸經(jīng)】歸心、肝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疔瘡腫毒、癰疽發(fā)背、丹毒、毒蛇咬傷。 【注意事項】陰疽患處漫腫無頭及脾胃虛寒者慎服,體質(zhì)虛寒者慎用。 【用法用量】15~30g。 紫花地丁以色綠、葉整、莖葉及蒴果皆生茸毛、干燥者為佳。 破頭拔毒方 清熱解毒,消膿痱子 【做法】 蒲公英 50g,紫花地丁 50g,馬齒莧 50g,加水適量,煎煮成濃湯,用紗布蘸取汁液涂抹患處。 【解析】 生活中有些人痱子的情況會很嚴(yán)重,比如有些人的痱子幾乎潰膿,特別是一些肥胖的成人,痱子起的比較多,時間長了之后皮膚上出現(xiàn)類似膿包的東西,針對這樣的情況,可用蒲公英、紫花地丁和馬齒莧這三味藥,組方煎煮后用紗布蘸取藥液涂抹患處,每天可多次涂抹患處。方中蒲公英味苦,性稍寒,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的功效,還可以消腫散結(jié)?,F(xiàn)代的藥理學(xué)研究也表明,蒲公英具有很強(qiáng)的殺菌消炎的作用。用蒲公英制成的汁液來涂擦膿痱子,能讓痱子很快破頭,將熱毒拔出來,促進(jìn)患處愈合。紫花地丁也叫地丁,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侗静菥V目》中說紫花地丁可以治一切癰腫發(fā)病,治無名腫毒、惡瘡。馬齒莧味甘性寒,具有收濕止癢、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三味藥放在一起煎成濃湯,三管齊下,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對于痱子比較嚴(yán)重的,比如說膿痱子,就建議大家用這個方法來涂抹患處進(jìn)行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