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在鈞縣北,有個叫小六的閑漢,生性懶惰,除了正經(jīng)事不做,別的都干。父母活著的時候,尚且能啃啃老,父母一駕鶴西去,他生活就沒了依靠,幾畝薄田被他賣了個精光,到后來,連三間老宅連同地契都轉給了別人。 ![]() 卻還是不愿扛麻袋賣力氣糊口,整日東悠悠西逛逛,跟個討飯的沒啥兩樣。 這日,實在餓得慌,去田里偷刨了幾根番薯,也不擦干凈,三下五除二,進了肚,瞅瞅天色尚早,還沒到酉牌,地頭處有個破廟,于是身子一裹,鉆到里面睡覺。 迷迷糊糊中,有一片黃云飄然而至。小六周身動彈不得,這團黃云自報家門,說自己是黃老祖,見小六落難,特來夢授神物,助小六渡過難關,做為回報,小六須立牌上香,每逢初一十五,敬上供品。 ![]() 說罷,一支筆掉落到小六身上。 黃老祖解釋道,這支筆用的是狽毛精制而成,只有在夜里才能發(fā)揮奇效,施術者揮動狽毛神筆,墻上畫一扇門,念動咒語,虛門成真,門戶大開,就可趁虛而入,所以此術又叫遁墻法,叩門術。 接著黃老祖又傳了他十二句咒訣。夢里傳術有個好處,因為是神魂相交,饒是腦筋不好使的傻缺,也能記得清楚。所以他只念了一遍,小六便記牢了。 最后,黃老祖叮囑道:“此遁墻法不可覓尋富戶,這些人家里運勢好,十有八九叩不開他們的墻門,你可以找一般家境或者底子貧薄者施術,雖然不至于大富大貴,但也不會像現(xiàn)在饑一餐飽一頓的。千萬慎記,施此仙術時,若是逢到男女歡好,這狽毛神筆就廢了?!?/span> 交待完這些,黃云忽拉消失了。 小六從夢里醒來,果然看到一支黃毛筆壓在胸口,頓時喜得手舞足蹈。 此時,已是月懸中天。小六心癢難耐,揣好狽筆,回了村鎮(zhèn),打算試試遁墻奇術。 時近四更,人都睡了,他溜達到一處農(nóng)宅,心里尋思,好,就你了。 這是王寡婦家,此人也是個奇女子,三年前丈夫病卒,沒留下一兒半女。家族里的叔伯們覬覦家產(chǎn),礙于老臉,不好明說,就慫恿家婆們,一天到晚勸王寡婦改嫁。王寡婦不為所動,任她們磨破舌尖,她鐵了心不改嫁,立誓要為亡夫守節(jié),到了最后,還找到老木匠,刻了個丈夫模樣的六尺木偶,擺于床前。 大家一瞧都這樣了,也不好再勸。 此事街談坊議,傳到縣衙,邑令老爺大喜,上報州府,準備給王氏立個貞節(jié)牌坊。 小六之所以會選擇她家,一來對方家境不算貧困,也亦非大戶,不至于潛入宅屋撈不到什么便宜,二來王寡婦人單力薄。 打定主意,小六對著院墻畫了個門,念動咒語,只見虛畫的墻門變成了真的,閃身入院后,墻門自動閉合。 ![]() 小六搖搖頭,心里說道,等會還得再畫一道門,方能出來。 王氏家里沒養(yǎng)雞犬,是以沒有動靜。他探身來到王氏房前,又畫了一道墻門,進了臥房。 哪料到,剛進屋,耳中卻聽到一男一女茍合之聲,木床吱吱呀呀響得不亦樂乎。 “栽了!”小六失口大叫。 “何方賊人?”黑暗中有個男人喝問。 小六渾身上下沒有四兩肉,連只大鵝都斗不過,何況是男人,手忙腳亂,就想逃竄,可手里的狽毛神筆像爐灰一樣,撲簌簌成了碎渣。 與此同時,燈點亮了。 那王氏的幕里賓客,并非旁人,卻是隔壁村子赫赫有名的鄉(xiāng)塾先生。 鄉(xiāng)塾先生每言必及子曰,修身守心不離口,忠孝忍悌掛嘴邊,是鄉(xiāng)民們的道德典范,平時只要見到小六,必訓導一番。 這三位既然相互都認識,也不用自我介紹了。 六只眼睛不約而同地咕嚕嚕轉著。 小六瞅瞅王寡婦床邊的亡夫木偶,瞧瞧手里已經(jīng)破碎的神筆,心疼欲死,血往上涌,也不知哪里來的力氣,一邊廝吼一邊揪著鄉(xiāng)塾先生拳打腳踢。 鄉(xiāng)塾先生也急了,“你一個落魄戶,討飯的閑漢,誰給你的狗膽撒野!” 兩人在寡婦房里打得熱火朝天,早驚動了四鄰,聞訊趕來。 大家起初還以為有人欺負王氏,尋個梯子,爬到院里,但房門內閂著,進不去,呼了多聲王氏,王氏嘴里應著,卻不開門。 僵持到天蒙蒙亮,小六,鄉(xiāng)塾先生和王氏才蓬頭垢面、垂頭喪氣從房里出來。 雖然三人都不情愿,但好幾十雙眼睛盯著呢,不得不鬧到縣衙。對了口供,吃瓜群眾無不大笑。 縣官老爺咂咂嘴巴,心里十分不痛快,驅散了旁觀諸人,直呼可惜,對師爺說道:“本來咱縣里能立一座貞節(jié)牌坊的,這倒好,成了笑話哩?!?/span> 師爺人老成精,嘿嘿一樂,“大人,當初您要上報時,我就勸您再等等看,要聞其言,觀其行,過個三年五載,再上報不遲?!?/span> 縣官老爺嘆氣道:“年后本縣任期便滿了,有了個貞節(jié)牌坊,傳將出去,說本縣治理有方,正氣蔚然,豈不美哉?” 師爺又道:“但凡常人,身上缺失什么,便要拼了性命炫耀什么,用標榜自己的伎倆掩飾。那心劣性惡之徒,會把自己塑成磊落君子,見到同樣惡行者,切齒痛罵,那千字文都寫不周全之輩,偏偏充得自己熟讀經(jīng)典,還往往出言譏諷同類,豈非鄉(xiāng)塾先生之流?再瞧王氏,亡夫再嫁,本就平常人倫,她卻大張旗鼓,非要在外人方面裝成貞節(jié)烈婦,還刻夫為偶,立誓守節(jié),實則放不下自己的姘頭罷了,若非西洋鏡拆穿,還不知沽名釣譽到幾時呢?!?/span> 縣官老爺點頭道,“不錯,不錯,本縣一向愛民如子,兩袖清風,一心一意為百姓,可惜這方黔首不爭氣哩。”
|
|
來自: 數(shù)字人生6688 > 《民間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