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人動不動就說: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仿佛愛情成為了一種奢侈品,讓人不再敢輕易觸碰,怕受到傷害。真愛確實難以尋覓,有些人窮其一生都不一定遇得到,所以才會灰心喪志。 當今社會許多人將房子和車子凌駕于愛情和婚姻之上,所謂的真心卻成為了一種附加條件,這樣又怎能遇到真愛呢? 經(jīng)濟基礎固然是重要的,因為在很多時候,這決定了一對情侶能夠走多遠。然而中國也有一句古話叫有情飲水飽,經(jīng)歷過風雨和坎坷的愛情更顯得彌足珍貴。許多老一輩的愛情觀是值得年輕一輩借鑒的。 96歲的天才畫家黃永玉,與妻子張梅溪相愛76年,中間經(jīng)歷了離別和眾多人生疾苦,但夫妻倆不離不棄,共同攜手渡過難關,成就了一段曠世絕戀。 外出闖蕩 黃永玉是湖南常德人,自小在鳳凰長大,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家里有五個兄弟,黃永玉排行老大,五兄弟的愛好和工作都跟藝術有著不解的淵源。 因為家境貧寒,12歲的黃永玉便獨自前往外面求學,在集美學校讀初中。學校里那間六層樓的圖書館成為了他求學時期最好的“伙伴”,很多時候,他都一頭扎進圖書館里,一看就是一整天。 臨近畢業(yè),圖書館的書都讓他翻了個遍,這廣泛的閱讀讓他逐漸了解到外面更加寬廣的世界,這對于他來說也是受益終生的。 除了喜歡讀書,黃永玉對木刻畫也有很大的興趣。當時年僅14歲的他就已經(jīng)是中國東南木刻協(xié)會的會員,還時常發(fā)表一些作品,可謂是小有成就。 抗戰(zhàn)時期,所有人的生活都是顛沛流離的,黃永玉也不例外。從集美學校畢業(yè)后,為了維持生計,他到處打工賺取生活費。做過雜工、戰(zhàn)地團員,劇團美術員等等,輾轉多地。 后來他到了江西一家藝術館工作,才慢慢安定下來。在這里,他遇見了一生的摯愛,廣東姑娘張梅溪。這位秀氣靈動的女子,穿著時髦的著裝,笑起來溫暖如玉,一下子抓住了黃永玉的心。 追求真愛 彼時,黃永玉也是十八九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面對心愛的姑娘,他展開了猛烈的追求。但是雙方家境相差甚遠,讓黃永玉在追求她的過程中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中。 張梅溪的父親是一名將軍,家境殷實,在當?shù)匾菜闶敲T望族。受到家庭的影響,張梅溪從小酷愛藝術和文學,這點倒是和黃永玉相輔相成。 長相出眾又是名門閨秀,張梅溪身邊不乏追求者,其中一位便是與她門當戶對的瀟灑公子,他在航空站工作,前途無量。他知道張梅溪喜歡騎馬,便牽來不同的馬帶她到森林里玩。 碰到這樣優(yōu)越的情敵,可把黃永玉給急壞了,但輕易放棄不是他的作風。于是為了贏得心愛之人芳心,他掏空了積蓄買了一把法國小號。每當張梅溪路過他家門前,他就站在窗口吹起小號迎接她的到來。 久而久之,張梅溪開始注意到這個吹小號的小伙子,慢慢了解下來,心中漸生情愫。 得到心愛女孩的垂青,黃永玉心中很是歡喜。一次,黃永玉想去剪頭發(fā)和買木刻板,但是把所有錢掏出來后,發(fā)現(xiàn)兜里只剩下8毛錢,目測只能二選一了。 張梅溪看到后,大方地表示讓黃永玉拿錢去剪頭發(fā),而自己贈送他一份木刻板。黃永玉聽著女孩的話語,心中既驚喜又內(nèi)疚,于是在心中默默地起誓,一定讓張梅溪過上好日子。 兩人交往的事情傳到了張家人耳朵里,得知黃永玉是個無名無錢的“流浪漢”之后,張梅溪的父親當即提出反對,并告誡她以后不許再見黃永玉。 心灰意冷之下,黃永玉選擇離開,來到贛州一家報館工作。不久后便接到張梅溪的電話,她說自己賣了金鏈子攢了點路費要來找他。黃永玉樂壞了,踩了60公里的自行車來到了張梅溪的面前。 許久不見,被思念侵蝕到體無完膚的這對戀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當晚,在朋友的見證下,兩人在一家小旅館舉行了簡單的婚禮,正式結為夫妻。 歷經(jīng)風雨 黃永玉曾試探性地問張梅溪:“如果有一個人愛你?你會怎么辦?”,她故作神秘地回答:“那要看是誰咯。”黃永玉問:“那要是我呢?”她回答:“那便好了?!本瓦@樣,他們開始了一生的相守。 1953年,夫妻兩人在黃永玉表叔沈從文的邀請下來到北京,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當時兩人的兒子剛出生不久,一家三口住在美院宿舍的大雜院內(nèi)。 張梅溪喜歡小動物,黃永玉便為她造了一個“動物園”。在這個雜院中,不僅有狗、猴子,梅花鹿,還有貓頭鷹和火雞。 黃永玉的個性總是放浪不羈,而且特立獨行,想什么就做什么,張梅溪也一直非常支持丈夫,陪著他風里來雨里去。 平日里除了創(chuàng)作木刻畫作品,黃永玉也開始研習國畫,荷花成為了他最鐘愛的描繪對象,出淤泥而不染,這清冷高雅的品性與他產(chǎn)生了共鳴。 時間走到那個特殊的歷史時代,全國各地的文人墨客遭到了重創(chuàng)。黃永玉因為發(fā)表了《觀齋雜技》一文被諷刺、批判。 那段日子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沉重的一段歲月,黃永玉白天被批判,晚上回家作畫。張梅溪幫他掛上厚實的窗簾,還替他在外面把風,讓他安心地畫畫。一有響動,立馬通知他收拾畫具。 后來黃永玉一副畫了貓頭鷹的作品,因此被當成最大的批判對象,他們一家被關進了“牛棚”。 所謂“牛棚”,就是一間狹小的房子,連窗戶都沒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本來身子骨就弱的張梅溪一下子就病倒了,黃永玉心急如焚,到處請醫(yī)生,但始終不見好。 一日,他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拿起畫筆在房間里的墻壁上畫了一扇兩米寬的窗,窗外有明媚的太陽、絢麗多姿的花草,頓時整個房間都充滿了勃勃生機。張梅溪的病情也得到了好轉。 后來,黃永玉被下放到農(nóng)場勞作三年,而張梅溪則默默的堅守在他們的小家中。在此期間,黃永玉寫了一首長詩《老婆呀,不要哭》送給妻子。質(zhì)樸的話語中,透露著黃永玉對妻子深沉的愛。 特殊時期過后,黃永玉回到北京,被任命為美協(xié)的副主席,還榮獲了“意大利國家勛章”。一場風雨過后,夫妻倆終于迎來了柳暗花明。 2020年5月8日,張梅溪離世,享年98歲。黃永玉痛失愛妻,為妻子寫了訃告:相戀76載,為何這么年輕就拋下我?歷經(jīng)了大半個世紀的愛情,在黃永玉心中卻如同初見時那般。 他曾說過,要跟妻子相愛到十萬年之久,這短短的76年又怎么會夠呢?一生太短,短到只夠愛一個人。回首往昔,在黃永玉心中她還是當年那個抱著木刻板,笑顏如花的女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