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黃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主治傷寒后變成瘧,口干煩渴。 名稱 二黃湯 出處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 組成 麻黃、大黃、栝樓、甘草 主治 傷寒后變成瘧,口干煩渴 快速 導(dǎo)航 用法用量 主治 附方 組成 麻黃(去根節(jié))、大黃(銼,炒)、栝樓根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 主治 傷寒后變成瘧,口干煩渴。 附方 名稱:二黃湯 組成:大黃(銼,炒)半兩,黃芩(去黑心)、麥門冬(去心,焙)、芍藥各一兩,甘草(炙,銼)三分,大青半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主治:傷寒天行熱病,毒氣盛,生豌豆皰瘡,煩躁迷悶 出處:《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八 名稱:二黃湯 組成:大黃(銼,炒)一兩半,芒消(研細(xì))、黃芩(去黑心)各一兩,梔子仁七枚,甘草(炙,銼)半兩 用法:上五味,除芒消外,為粗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芒消半錢匕,煎一二沸,食后、臨臥溫服 主治:虙瘕,大便秘 出處:《圣濟(jì)總錄》卷五十 名稱:二黃湯 組成:生干地黃(焙)、蒲黃各一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加竹葉七片,煎七分,去滓放冷,食后細(xì)呷 主治:吐血不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