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印度人行不改名,中國人多改洋名 本公眾號明日起,停更三天。 鄒藍/文 前一陣有一文章說美國的印度裔高管多,中國裔高管少而認為這證明印度管理壓中國一頭。我評論說,那是美國式管理,并不因為是印度裔在用如此方法管理美國大企業(yè),就說那是印度管理。印度本國企業(yè)多是家族企業(yè),管理照樣不行。 今天在這里我還要說一說美國的印度裔高管與美國華裔教育和商界名人名字的事。 印度50盧比,折合人民幣4.3元左右。 我長期以來的觀察發(fā)現(xiàn),印度裔到美國,差不多都行不改名,沿用印度時的印度全名?;蛘哒f,他們不用約翰·尼赫魯,蘇珊·甘地,戴安娜·劈柴,羅伯特·莫迪這樣的英印名字組合。 我接觸過的學界名家,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A K 森,全名是Amartiya Kumar Sen。1983年4月北京的南南合作國際會議上我作為工作人員與他相處了好幾天。他沒用基督教的教名(國內(nèi)俗稱洋名)。據(jù)我所知,印度那么多的學者官員,在海外都用印度本名。那次南南合作會議上見的印度籍世界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Swaminathan,他的女兒現(xiàn)在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首席科學家Sumia Swaminathan蘇米亞·斯瓦米納森。我是看到這個熟悉的名字后去核查了一下,是老斯瓦米納森的女兒。 不妨列舉一些在美的知名印度裔人士的名字。 印度天體物理學家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Subramanian Chandrasekar。 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聯(lián)合利華公司前任印度裔CEO文迪·邦加Vinder Banga。 萬事達卡的現(xiàn)任CEO安杰·邦加Ajaypal Banga(這二位是兄弟)。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劈柴)。 IBM的CEO Arvind Krishna阿文德·克里希那。 哈佛大學商學院院長尼汀·諾里亞Nitin Nohria。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院長印度人蘇什·庫馬爾Sushil Kumar。 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名譽院長印裔迪帕克·詹恩(Dipak Jain)也擔任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商學院(INSEAD)院長。 如果這些顯赫的商界學界印裔名流還不足夠,那么我還找了一些印裔在歐美高管的名字。 百事可樂首位外籍CEO暨現(xiàn)任董事長盧英德(Indra Nooyi),諾基亞CEO拉吉夫·蘇里(Rajeev Suri),消費品巨擘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 的CEO拉凱什·卡普爾(Rakesh Kapoor),存儲卡制造商SanDisk創(chuàng)始人兼CEO桑杰·梅赫羅特拉(Sanjay Mehrotra),制圖軟件巨頭Adobe總裁山塔努·納拉延(Shantanu Narayan)、半導體企業(yè)Global Foundries CEO 桑杰·賈(Sanjay Jha)、數(shù)據(jù)存儲Net App CEO喬治·庫里安(George Kurian),全球音響領(lǐng)導品牌Harman CEO 迪內(nèi)?!ぐA(Dinesh Paliwal),新加坡星展銀行CEO高博德(Piyush Gupta),麥肯錫前CEO拉賈特·古普塔(Rajat Gupta),標準普爾公司前總裁德文·夏爾瑪(Devon Sharma)、軟銀前CEO尼克什·阿羅拉(Nikesh Arora)等等,這個名單里只有喬治和德文倆洋名。 另有兩個純血統(tǒng)的印度后裔政客,倒是用了英印混合名的,一個是當過路易斯安納州長的Bobby Jindal,另一個是當過南卡州長的女政客Nikky Haley。華人政客,名Gary Lock,趙小蘭名Elaine Chao。 2008年美國福布斯雜志評選出25位知名美籍華人,其中文名與洋名大多不同。 唐南珊(Nancy Chang),張善良(Sam Chang),程守宗(John Chen),陳士駿(Steven Chen)Youtube,程正昌(Steve Chen)熊貓快餐,朱欽騏(David Chu),朱家良(James Chu),謝明(Ming Hsieh) 美國科進系統(tǒng)公司(Cogent Systems),徐大麟(Ta-Lin Hsu),65歲,黃仁勛(Jen-Hsun Huang),高民環(huán)(Min Kao),李安(Ang Lee),李革(Ge Li),李康敏(Herman Li),李學海(Howard H. Li),梁培林(Pei Lin Liang),劉恕(Arthur Liu),吳建民(Dominic Ng),孫大衛(wèi)(David Sun),杜紀川(John Tu),楊致遠(Jerry Yang),嚴兆強(Ellis Yan),吳振山(Thomas Wu),王蔚 (William Wang),唐仲英(Cyrus Tang),張朝陽 Charles Zhang,馬云Jack Ma。 25人中(馬杰克與張查爾斯是否美籍不管),只有7人保留中文名。與印度裔相反。 國內(nèi)的公司華為,看到英文報道,徐直軍的英文名為Eric Xu。而印度特大公司信實Reliance的老板叫Mukesh Anbani。人家沒用Eric或者Donald之類的。 再看印度莫迪訪問美國,與拜總見面時,穿的也不是西裝革履,而是印度傳統(tǒng)服飾。 有意思的是,幾個大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等幾個,只有朱棣文用洋名Steven,而楊,李,丁,李幾位都保留了中文名,C N Yang,T D Lee,C C Ting,Y T Lee,威妥瑪式漢語拼音縮寫。 一邊是名字保留印度特點,文化上卻能深度融入美國管理和文化中。另一邊則是名字隨鄉(xiāng)入俗改用美國基督教洋名,但是商業(yè)文化上卻不能 跟印裔一樣大獲成功。 第一代印裔沿用印度名,其原因可能是接受中等高等教育時,英語授課分量重,印地語名字轉(zhuǎn)成英語已久,學籍乃至于社會各種表格都用英文拼寫與印地語并列的名字,到美國也不合適改,因為一改全要改,說不清誰是誰?;蛘呤怯《冉掏竭€沒皈依美國的宗教,也不愿意使用美國人的名字(多是教名)。而國人大多無宗教,有也是排異觀念很淡的佛教,也不知道Paul,John,Helen等洋名,實際上是教名而拿來就用。 而有強烈宗教觀念的人,比如穆斯林,不接受紅十字會,要用自己的星月旗而中國的紅十字會就用了十字,可能也是這個道理。因此,一般而言,穆哈默德Muhammed,易卜拉欣Ibrahim等穆斯林名字中不會用Andrew,Paul,Helena這樣的基督教教名,John bin Ahmed之類的名字不可能出現(xiàn)。 印裔文化上堅持印度,而做事上則因為早就沉浸在英式學術(shù)和商業(yè)規(guī)范中,適應美式教育與商業(yè)文化。華裔則到美國才開始深度感知美式學術(shù)和商業(yè)規(guī)范,思維和行為上還是中國的范式影響多,比如含蓄,不咄咄逼人,不習慣在意見沖突很激烈的討論中堅持己見,一般也不提攜華裔,怕被美國同事說拉幫結(jié)派(可能更怕國內(nèi)同胞背后來一刀)。而印裔卻司空見慣地互相提攜。 里頭這些文化取向和差異,可能值得管理學者和文化學者琢磨琢磨呢。 2021/9/26 除了鞋是西式的,Narendra Modi魔笛上上下下都是印度服飾裝扮,借來的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