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廬,說到名席佳筵,不能不提到十六回切?!笆厍小笔加谀纤危⒂诿髑?,民間有桐廬的“滿漢全席”之稱,現(xiàn)已列為浙江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堪為桐廬名席之首。 十六回切 文化的盛宴 “十六回切”酒席盛行于富春江流域,尤以桐廬地區(qū)為盛,又獨于《桐廬縣志》有所記載,固有它的道理。綜上所述,有以下兩點:桐廬在當時整個錢塘江流域得天獨厚的區(qū)域地位;瀟灑桐廬獨有的人文風俗。那么“十六回切”為什么不叫“十八回切”或者“二十回切”?它究竟深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首選要理解“十六”的涵義?!笆眲t是全部果子或菜肴的總數(shù)。這個數(shù)字里邊飽含“四四十六”的乘式,也就是說果食或菜肴均以四道為一組合上桌,上四道不同的果食和菜肴,組成一個“十六”道的大“回切”。因此它既是菜品數(shù)量的一個回合,又暗合“事事六合”。“六合”指上下和東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這個數(shù)字的運用,體現(xiàn)了“民以食為天”、“天人合一”的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笆币彩侨 笆馈薄ⅰ傲箜槨奔橹?。在味覺上,“四”是酸甜苦辣四味,指代各種味道,亦指人生百味,飲食和諧。在時間上,“四”是指春夏秋冬四季,也寓意春夏秋冬四季應時菜肴。在空間上,指東西南北四方,寓意兼容各地特色美食。在道德層面上,“四”是指“中正仁義”。中正仁義是傳統(tǒng)儒家倫理道德的價值和原則?!八摹庇械牡胤桨l(fā)音諧同“喜”,表示喜慶。兩個“四”是雙喜,“四四十六”表示雙喜的加倍,用在筵席當中,是主人對賓客的盛情和禮數(shù),也表示喜慶和祝愿。 再來看“十六回切”中的“回切”,是什么意思呢?原意是對果食裝盤或菜肴上筵的一個“分隔”,四品為一小回切,十六品為一大回切(見葉淺予《十六回切》一文)。菜肴以16道為一個大回合,按預定的回合數(shù)進行切換,按照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翻臺”。不同的是,“翻臺”是招待下一批客人,而“回切”還是原班人馬繼續(xù)筵席。 “十六回切”一個看似簡單的筵席名稱,實則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古典哲學思想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十六回切”講究菜品和食物的合理配置,比如春夏秋冬的菜系安排,無論軟菜還是肥菜,都要講究季節(jié)時令,確保新鮮。“十六回切”更注重排場和禮儀??傊粌H要好吃,更要吃好。賓客駕到,有迎賓禮樂。如遞濕毛巾接風洗塵、入座、上茶、點心等。入席時由司儀按事先排定的座次唱名入座。座定后,司儀道巡斟酒,主人致辭歡迎、感謝賓客光臨,同時絲竹奏起,巡畢樂止。如此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后,賓客開始隨意喝酒,或敬主人,或賓客互敬。 “十六回切”每一回合的菜點果食都有一個側(cè)重,或果品甜點、或山珍熱炒、或江河海鮮、或飛禽走獸(保護動物除外)、或地方時鮮,凡四四十六道為一大“回”,整個宴席安排幾回要看條件和需要而定。每一回的開始,都由司儀向賓客進行介紹說明,每一道菜肴都要唱名上桌。 禮之一道 宴之精華 “十六回切”既為傳統(tǒng)文化之宴,傳統(tǒng)的禮儀自然也就承貫于整個宴席。它有自己一套獨特的進餐程序。禮之一道,即是“十六回切”的精粹所在。 一、迎賓。客人來到宴會廳的客廳后,迎賓禮儀要為其接風洗塵,脫去外衣,先用銅制的臉盆,盛上溫水,放上灑有花露水的潔白毛巾,請客人凈面。洗罷,請客人在客廳坐定休息,隨著奉上一杯香茗供客人品飲,一杯之后奉上點心,一般有四色精美糕點和銀絲細面奉客。 二、茶敘。即吃茶談天。點心之后,客人開始茶敘,同時,獻上手碟,放于茶幾之上,每人兩碟,對著擺放,盛瓜子、杏仁之類,供嗑食。這時,客人可以打牌、對弈,也可吟詩作畫,并可海闊天空,談天說地。因此,場地寬敞、儒雅是是營造筵席良好氛圍的必要條件。 這個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它是筵席的前奏,是營造良好氣氛的重要一環(huán),通過茶敘,客人可以相互溝通,拉近距離,增進情誼?!笆厍小敝饕浅砸粋€氛圍,茶敘一環(huán)成功了,整個筵席就成功了一半。再說,桐廬是出名茶的地方,自古有茶詩吟詠:“桐廬云山探雀舌,富春碧水煮龍團。”“君山凝成云霧質(zhì),仙廬飄出萬里香。”以茶為題展開,亦是桐廬茶文化的體現(xiàn),整個茶敘成為筵席的一部分。 三、開席。茶敘之后,酒席的八仙桌上已經(jīng)擺好。這時,音樂響起,鳴奏細樂,即輕音樂,如江南絲竹。主人恭請客人,司儀引領(lǐng)入席,按事先排定的座次,唱名入座,宣布酒席開始。八仙桌的坐次安排是,正對進門為上座,左右兩邊為偏座。年長者、主賓或地位高者坐上座,主人或陪客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順序坐偏座。排序原則以八仙桌為例是:上首左為尊,右為次;上為尊,下為次;中為尊,偏為次。按西方禮儀則右為尊,左為次。如果是圓桌,首席居前居中先入座,左右依次2、4、6席,右邊3、5、7席,根據(jù)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四、席間。此時,桌上擺放“四四十六”種果食,四生果如鮮橙、圣女果、火龍果、蘋果擺在桌中四方之一;四干果如花生米、腰果、開心果、南瓜子擺放在桌中四方之二;四冷菜如小黃瓜、干絲香菜、干炒子陵魚、白切肚絲擺放桌中四方之三;四甜食如糖棗頭、八字糕、麻酥糖、油齏擺放于桌中四方之四。這樣第一個“十六回切”擺放完畢。一、二、三、四形成一個東南西北“四方”形狀。桌臺四周按座位擺放匙、箸、杯、碟、碗等餐飲用具,整個臺面形成一個十分精美的圖案,五色紛陳,香氣襲人。 客人入席后,司儀招呼客人品用果食,坊間俗稱吃“糕餅茶”。茶畢,以“四冷菜”開始吃酒,并招呼伙房準備上大菜。俗話說“無酒不成席”,酒席當然要以喝酒為主,應喝到主人高興,客人開心,賓主同樂。此時,司儀巡酒,依座次從大到小,斟滿酒后,由主人致答謝辭,感謝客人光臨酒席,如此連巡三杯。酒過三巡之后,“四熱炒”、“四大菜”、“四飯菜”、“四飯食”陸續(xù)登場。此時,酒席進入第二回合,完成第一次“回切”,一般要重新?lián)Q餐具,然后獻香巾擦手揩汗。接著“四熱炒”來了,如霸王素翅、炒三鮮,咸菜野兔、雪水蝦仁。之后,“四大菜”如八珍老母雞、春江老鴨煲、干蕨扣肉、清蒸白魚登場。再后是 “四飯菜”如春江魚雜、雪菜冬筍、青椒牛柳、火絲冬瓜奉客。最后上“四飯食”如肉夾饅頭、南瓜絲餅、粥、湯等。 第二回合的菜肴陸續(xù)上來后,開始拇戰(zhàn)劃拳,一般第一個四道菜上完之后,客人酒興正酣,繼續(xù)猜拳,直至盡興,門前喝罄,所謂“門前清”。最后“四飯食”上來請客人選用。 餐畢,用一個精致的小銀盤,盛著牙簽、口香糖等備客人選用,再以銅臉盆盛來清水供客人洗臉凈面,酒席即告結(jié)束。“十六回切”的菜品豐富多彩,一般一餐吃不完,可以分食,如全日制的,即分午、晚、夜三餐進行,也有分日制的,分兩天作兩次吃完?,F(xiàn)在應該提倡單餐制,即一餐吃完菜肴也應該做到適量。 “十六回切”酒席越豐富,越隆重,回切即“翻臺”的次數(shù)就越多。兩個“回切”就有3個16道共48個菜,按八仙桌8個人計,平均每人6個菜,可以說是很豐盛了。一般的“十六回切”,有兩個16道即兩個大“回切”就足夠了?!笆厍小本葡饕且猿鎏厣?、吃出氛圍,吃出品位,吃出文化,不能一味講求排場,太過豐盛豪華,造成浪費就不好了,要講究節(jié)儉和實效。 “十六回切”正餐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每一階段桌面餐具進行更換,作為“回切”的標志。第一階段四四十六個果食和冷菜,喝軟酒吃軟菜,即喝啤酒、黃酒、紅酒等,伴以素菜。第二階段喝硬酒吃肥菜,即喝白酒,吃肥膩葷腥類菜肴。第三階段喝粥湯、吃面飯、點心等。 五、筵畢。筵席結(jié)束,重新回到十六回切茶敘。 六、場景。在整個宴席過程中,宴會廳廳內(nèi)中式布置,家具均為紅木打造,餐具采用青花瓷為好。宴會廳設(shè)有堂前,墻上正中布置中堂配對聯(lián)或四條屏字畫,字畫下方擺放擱幾、八仙桌,擱幾上置大紅香燭一對。當下為了安全衛(wèi)生起見,可由電燭代替,主要以行禮儀,也是營造氣氛。左右各放靠椅2對,并配茶幾,布置花架擺放名貴鮮花,左右墻壁適當布置字畫。 客廳??蛷d要與宴會廳就近分設(shè),若以落地百古架隔開,中開圓門,配以落地幕簾則更佳。客廳適當位置安排書畫案桌,備齊文房四寶,左右兩邊設(shè)置紅木沙發(fā)或靠椅,沙發(fā)配茶幾,或靠椅配小方桌,供客人茶敘、牌藝、對弈等席前活動。墻上同樣配以中國書畫,百古架擺放古玩、奇石等,供客人觀賞品鑒。 餐具、食物的擺放。第一回合四四十六個小盤果食可以一次性擺放,第二回合的肥膩葷腥大菜一次性放不下,以四個一組上菜,間隔時間看宴會現(xiàn)場進度而定。現(xiàn)在做“新十六回切”,也可以用大圓桌代八仙桌。第二、第三“回切”的餐具要一次性擺放完畢,以示對賓客的尊重??腿瞬栊罄^續(xù)筵席。 另外樂隊一二人,穿民族服飾,喜慶典雅。 葉淺予的十六回切情緣 桐廬人小時候也常聽到大人教訓小孩:“你想吃十六回切?。俊币馑际悄阆氤院脰|西,可是想不到的,有點說人家白日做夢,想吃天鵝肉的意思。還有如“你在吃十六回切???”意思是說你吃飯慢、磨磨蹭蹭,像吃十六回切似的。要是哪家買了好菜,人家就會說:“喲,今天要辦十六回切啊?”可見這“十六回切”在桐廬人心中的獨特地位。不過,十六回切雖說盛行于桐廬,也并非盛行于普通百姓之中,按照當時的條件,老百姓不可能經(jīng)常品嘗“十六回切”,遇上祝生賀壽、升遷喬遷等重大喜事,亦未嘗能夠辦個“十六回切”。到了現(xiàn)在,親身品嘗過“十六回切”的人幾乎找不到了,周保爾先生在研究十六回切過程中,訪問過一些老人,他們也只是聽說,講不清楚“十六回切”倒底是怎么回事,有哪些程序,吃些什么東西。記得還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縣內(nèi)知名老醫(yī)師王維鼐先生一次談及葉淺予時說:“我造了個八德樓,黃苗子題的字,請葉老到我家來坐坐,他說除非辦個十六回切給他吃才肯來,真是個倔老頭!我沒辦法搞了個三不像的十六回切,葉老來了,還有黃苗子、丁聰、陸志庠等人。雖然菜不怎么樣,但他們還是吃得很開心?!本褪沁@次他們來桐廬,在葉老的導游下領(lǐng)略富春山水,期間他們問葉老桐廬有何美食,葉老當即賦詩一首作答:“十六回切四點心,醬燒螺絲拌雷筍;油炸臭干雞子餅,清蒸白魚熬餛飩。”以“十六回切”起首,列數(shù)了桐廬的小吃名點、美菜佳肴。黃苗子連忙寫了下來。據(jù)說葉老曾三次吃過“十六回切”,他對江南名筵“十六回切”情有獨鐘,每次回桐廬都要念及“十六回切”的,所以有了在“八德樓”這一回。葉老與“十六回切”的這份情緣流傳至今,成就了“十六回切”的一段佳話。一次,省里的一批專家來桐廬考察采訪“十六回切”,周保爾先生作了上文所述的涵義介紹,并說葉淺予有關(guān)“十六回切”的詩、畫、文。專家聽后說:“葉淺予是大名人,他說了算?!爆F(xiàn)在,“十六回切”正在審報國家非遺。 周保爾 楊露萌 文/攝 |
|
來自: 兔子v5aesmlfzd > 《報刊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