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的情感模式,總是在找爹或者找娘。 女人渴望得到無私的愛和照顧,她們希望找個像爸爸一樣愛自己的男人,像寵愛女兒一樣,呵護自己的一生。 男人同樣如此,希望找個“新娘”代替自己的老娘,只要女人給他溫暖溫柔的感覺,他就能放松,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輕易被征服。 媽寶男媽寶女,找賢惠的妻子,找敦厚老實的大叔,本質(zhì)上都是在找“家長”。他們在關系里,都是那個長不大的小孩。 一、為什么我們的感情總是那么糟糕? 心理學上有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母親對孩子未來的情感方式和生活的幸福起決定作用。 那爸爸的作用是什么呢?是支持孩子的媽媽,愛媽媽,給予媽媽足夠的安全感。 可是,我們?nèi)殝寢尩膬r值得不到認可,職場媽媽不被理解,產(chǎn)假也只是給媽媽一個恢復身體的時間,家里的老人還喜歡橫插一手…… 媽媽作為嫁過去的女人,進入爸爸的家庭里,她其實是一個外人,可以說是孤立無援的。 當媽媽有了孩子,她就容易把對老公的情感、要求、寄托等等,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 孩子害怕過剩的母愛,于是有了抵抗。 抵抗的結(jié)果是,女兒成為了像媽媽一樣的人,兒子將逃離媽媽這種感覺轉(zhuǎn)移到自己老婆那兒,他成年后也抗拒老婆的控制。 所以,男人一般不會輕易離婚。但他們會在婚外找另一個女人啊。于是,家里的妻子獨守空房,孩子缺乏父愛,還會有“我是媽媽討厭的小孩”這樣一種內(nèi)心投射。 我們出生,第一個接觸的人就是媽媽,如果和媽媽的關系構(gòu)建得不好,成年之后,就很難處理好自己和伴侶的關系。 二、為什么會有“大叔控”? 小女孩總渴望被愛,被包容,被關心,被呵護,她們需要很多的安全感。但同齡的男生,通常只有活力和熱情,給不了女孩想要的愛。 大叔就不一樣了。大叔相對于年輕的女生,他們有一定的閱歷,有一定的財富,也更懂得女人想要的是什么。他們能付出很小的價格,就足以滿足小女孩對愛的幻想和需求。 大叔在面對成熟的、有獨立人格的女性,他們會自卑的。 缺乏愛和安全感的小女生,恰恰能滿足他們的自我價值,他們能體會到被崇拜、被尊重、被需要的心理滿足。 如果一個女生,小時候在父母那里得到了足夠的愛,那么長大后,她要尋求的應該是獨立的、激情的、平等的感情。 如果一個大叔跟你說,我養(yǎng)你啊,我照顧你,我每個月給你錢,正常女生會拒絕,會警覺,因為她不想被束縛,也深知這會限制自己的自由和發(fā)展。 我們的大環(huán)境,多多少少會有重男輕女的傾向。如果一個家庭有兒有女,相對于兒子,女兒得到的關注和愛確實會更少。女性缺乏安全感,幾乎是整個社會傾向。 三、為什么有人就是喜歡拆散別人的家庭? 小三人人喊打,為什么還有人愿意當小三? 有的為了錢,有的為了愛,有的想要贏,有的是上了癮。 那些有所圖的小三,我們就不說了。但有些當小三當上癮的女人,很會折騰人,可若男人真為了她離婚時,她又拋棄男人不要了。 我接觸過一個來訪者,她28歲,但當小三十幾年了,插足過20多個家庭。和她時間最長的男人,說要離婚時,她嚇得趕緊逃。因為她對征服男人的興趣,大于對男人的興趣。 她當小三時的戀情,有一半都是男人表示很愛妻子的情況下出現(xiàn)的。 她認為,男人很愛那個女人,她就想爭一下,看看自己的魅力,是否足以讓這個男人更愛她。 要求男人更愛她,似乎不合理。但她和男人的相處又有合理性,比如她很聽話,非常懂得男人的需求,也懂得利用女性的優(yōu)勢,她對男人的需求、給男人的壓力都很低,她只需要男人有空去看看她就可以,她也不會要求男人給她多少錢承擔什么責任。 她其實處于“愛的絕望”中,想要得到完整的愛,但又不習慣享受完整的愛。她可能出身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父母把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后面出生的弟弟身上。 她去搶奪父母的愛,得到后又誠惶誠恐,覺得和別人共享一份愛就夠了,心甘情愿去給別人當情人。 在這種畸形的三角關系里,享福的是那個男人,吃苦的是兩個女人。 四、為什么好男人總是遇不到好女人? 我們周圍,有不少那種老實的“好男人”,同樣也有不少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女人”。 他們往往是沒有活力的,乏味的,道德感比較強的,總喜歡指責、攻擊別人道德底線低的。 我們總說,為什么好男人都被壞女人搞定了,為什么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因為我們在尋找伴侶的時候,就像在尋找圓滿,填補自己沒有的那部分。 三星公主愛上保鏢,哈里王子愛上梅根,都是愛上對方身上自己沒有的部分。 這是無意識的,且普遍的。 好男人好女人,往往渴望擁有“壞男人”“壞女人”身上的激情和活力,被深深吸引也就不足為奇了。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