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越劇團由中國“越劇皇帝”尹桂芳于1946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原為上海市芳華越劇團,1959年1月支援到福建,改名為福州市越劇團。尹桂芳任團長,徐天紅任副團長(1960年調(diào)往上海越劇院)。主要演員有小生尹桂芳、邢桂芬,老生徐天紅、袁少珊,花旦許金彩、戴忠桂、李金鳳,小丑高菊英、趙雪芳,大面茅勝奎,老旦謝小仙等。逐漸形成獨樹一幟的“尹派”藝術(shù),并大力推行“新越劇”表演風(fēng)格,她們有力推動了“新越劇”的繁榮發(fā)展,使今昔的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則成為最受歡迎全國一流的著名劇團。 茅勝奎是中國越劇界國寶級的藝術(shù)家,也是芳華的驕傲,我為老師在戲迷心中永遠的輝煌而自豪!遙想當(dāng)年芳華,尹皇坐鎮(zhèn),左有徐天紅,右有茅勝奎,多么華麗齊整的班底,才有《義救孤兒記》、《屈原》、《信陵君》、《陸文龍》等一出出以歷史為底本的精彩劇目。越劇中的大面泰斗,茅老師必占其一,老師善于吸收京劇大面的特點,尤擅塑造反面人物,奸得有氣勢有霸道。茅老師當(dāng)年基本功扎實、宏亮、厚重,臺步、坐姿、甩袖、夾袍無一。當(dāng)年的她是中氣之足,連麥都可以不需要。在越劇舞臺上筑越了凈行表演的一座巔峰,無人可及! 她所塑造的兩個帝王——《屈原》中的楚王和《信陵君》中的魏王,雖然都是帝王,都以凈行應(yīng)工,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物,至今仍讓老越迷們所傾倒。她所塑造的梁如龍(《盤妻索妻》)那一種霸道、花臉的豪氣、架式,陽剛,豪邁,氣勢如虹,嗓音雄渾。那一種封建獨裁家長式的做派,準(zhǔn)確地詮釋劇奸臣的人物塑造,讓后生望塵莫及,受益終生。至今,仍讓老觀眾們所仰慕敬重,回味無窮…… 老師雖巳八十幾高齡,但她性格開朗,身體也不錯,子女非常孝順,晚年很幸福安康。她教導(dǎo)我在藝術(shù)道路上,只能動之以義,不能誘之以利!要清白做人,認真演戲。我們師徒情深,老師用博大的胸懷時刻關(guān)懷著我在藝術(shù)上點點滴滴。授戲時老師非常和藹可親,毫不保留,不厭其煩,嚴格要求于我,老師的藝德令我感動、感激。她總是事事關(guān)心,處處叮嚀,并誠摯地向我傾訴她對發(fā)展越劇大面的思想和對青年一代健康成長的關(guān)注。老師她見多識廣,處處閃動著藝術(shù)家人文氣息和藝術(shù)魅力。我會努力把老師的精神傳承下去,為弘揚繼承發(fā)展越劇大面這一稀有的傳統(tǒng)藝術(shù)添磚加瓦。 茅勝奎,原名茅素卿,又名茅素青。1927年2月3日生于浙江紹興阮社鄉(xiāng)(現(xiàn)屬紹興市柯橋區(qū))。 1940年12月-1944年9月 上海鴻興舞臺科班學(xué)戲,先學(xué)老生,后學(xué)花臉。 1944年 上海虹口如意樓戲院 1945年 上海小東門福安公司越劇場、??刀沸露紕?、龍門戲院 1946年 天紅劇團(老閘劇院)、南市紅星劇場、虹口大戲院 1947年 南市新新大戲院 1947年 -1948年 東山越藝社(明星大戲院) 1948年 芳華越劇團 1949年 雪聲越劇團 1950年-1951年 合作越劇團、上海更新越劇團 1951年-1984年 福建省芳華越劇團 1957年 加入民盟(介紹人尹桂芳、許金彩) 1956年 在上海加入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 1949年 參加上海市文藝處主辦的越劇研究班 1957年 參加文化部主辦的第三屆戲曲演員講習(xí)班 ![]() ![]() |
|
來自: cxag > 《南腔北調(diào)戲曲曲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