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作者:任彧——專注14年的文字匠人。喜歡看電影聊人生。 作家,北京作協(xié)會員,影評家 本人懸疑驚悚小說《熔爐》早就上市啦,跪求大家多多支持 說實話,這部電影的中文翻譯我還是比較喜歡另一個,《像戀人一樣》。 這個名字我實在不是特別能懂。 這部電影雖然是在講日本的事,但卻是伊朗導演阿巴斯拍的,他的另一部電影《一次離別》我曾經(jīng)解析過,阿巴斯的電影通常需要細細地品,他給出的答案不是那么明確,《如沐愛河》也一樣。
《如沐愛河》的故事不能更簡單,就是一個女大學生做應召女郎,去了一個80歲大學教授家,結(jié)果一晚上倆人沒干啥,第二天教授還想跟女大學生繼續(xù)待一段時間,但女大學生要去考試,結(jié)果遇到了她男朋友,雖然教授最開始裝成女主的爺爺,但最后…… 阿巴斯和日本電影還是很契合的,就是那種在慢節(jié)奏中,體會人間冷暖的感覺。 故事基本分了四段,最開始是女主不愿意接這個活,在掙扎,第二段是來到教授家,第三段是大學門口,偶遇女主男友,第四段是女主被打,教授又來接她回家。 人,是一種動物,由情感利益驅(qū)使的動物,無論從事多么高尚的工作,人的本質(zhì)不可能是不可能變的,邪念會有,只是看大小,或者心中其他的東西對邪念的壓制有多深。 我以前寫過日本電影港《百元之戀》,其實就和這個電影的故事多少有點像,都是日本老齡化嚴重之后,女生和單身老頭的故事。 單身教授叫了應召女郎來家里,說實話,這要是傳出去,教授的名譽也就完蛋了,電影的結(jié)局也類似于這種預示。 但看整個電影,教授其實做了什么錯事嗎? 并沒有,他只是因為孤獨,因為失落,因為沒有人陪伴,才需要找一個人來聊天,來和自己待在一起,從頭至尾他并沒有想要動女主分毫。 但你說他內(nèi)心不渴望擁抱嗎? 肯定渴望,只不過他很有可能更渴望陪伴與交流,也可能是他心中的道德壓抑住了欲望,也還有可能是80歲之后的沖動已經(jīng)所剩無幾。 無論怎么猜測,他最終沒有做出什么出格的行為。 而第二天,他還想要和女大學生產(chǎn)生更多的瓜葛,陪伴別人,也就是陪伴自己,但是,他難道不怕別人知道自己這么做嗎?還敢和女主的男朋友反復交鋒。 是的,此時的他,其實已經(jīng)有些迷離了,他因為孤獨與失落,太渴望交流與陪伴了,所以他將自己的社交與心靈的邊界完全拆除了,比起被人知道自己找應召女郎,眼下的交流與陪伴更加重要。
好比另外一個譯名,《像戀人一樣》。 在戀愛的初期,一般更喜歡,愛的更深的那一方,會將自己全盤托出,如果我們仔細看來,難道不像這個大學教授一樣嗎?想跟對方分享自己,想和對方多待哪怕一秒。 有一句歌詞叫“不要在我受傷的時候說愛我?!?/p> 是的,人在痛苦失落的時候,最容易將心防拆掉,去傾訴,去渴望,去追尋。 電影的最初,給女主拉皮條的男的,就說了,人和人之間的邊界很重要,既然女主是這種工作,那和男友最開始交往的時候,就應該將邊界畫好,以防兩方都受傷。 看女主和她的男朋友自然邊界感很強,因為這樣的工作不可能告訴男主,而男主一看就是個一股腦的愣頭青,不知道才交往多久,就想和女主結(jié)婚,然后去打破女主那種邊界,認為結(jié)婚就是一切了。 這樣不懂邊界的男生,相信就算女友不是干這種工作的,在戀愛相處期間也會給其他人帶來很大的困擾,所以,男主大學教授才會勸他不要著急結(jié)婚。
當然,女主這樣對于自己工作的隱瞞也是一段關(guān)系中的禁忌。 所以對于邊界感的掌握,是很難的,起碼電影中的三個人最終都失敗得很徹底。但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又必須掌握這種東西,要不然會給一段社交關(guān)系帶來很多困擾與麻煩。
最后給自己打個廣告。 我前年11月出版的小說《熔爐》,最近英文版完整版《The Crucible》也在陸續(xù)上架亞馬遜中,其中涉及了病毒的感染,不過我這里講述的更多是精神與人格上的一種變異以及融合,還有很多人覺得這是本預言。 |
|
來自: 昵稱8Z856hqm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