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香識女人》這個電影非常著名,阿爾帕西諾(《教父》里的小兒子)憑借此片獲得了奧斯卡影帝,他飾演一個盲人退役中校,可謂是毫無違和感,表演極具說服力。 阿爾帕西諾在教父中的表演就堪稱經(jīng)典。 電影的原名是《女人香》,翻拍自一個非常古老的同名電影(我沒看過),但這樣誘惑的標題下,電影的整體內(nèi)容卻并不是情愛,而是一種人生觀。 電影的內(nèi)容很簡單,阿爾帕西諾飾演的中校請了個高中生查理當看護,中校帶著查理跑去紐約準備最后享樂一番,然后自殺,但在接觸當中兩人產(chǎn)生了如父如子般的深厚情誼,相互拯救了對方。 一起坐頭等艙,這輩子沒坐過。。。。。 乍一看,是不是這個套路這些年快被用爛了,但這個電影還蠻早的,1992年的電影,電影雖然不像最近的《觸不可及》、《綠皮書》由真事改編,但電影的切入點非常優(yōu)秀,將電影標題和實際內(nèi)容相結(jié)合,電影當中的哲理可以說是鮮活地呈現(xiàn)在眼前。
得先繞開電影先探討點別的,就從《聞香識女人》這個標題切入,大家都知道,男生在找女生時,相對來說條件簡單,女生來說就很復雜了(當然如果男生也復雜,相信人類的人口一定會急劇下滑)。 大家可以翻翻我以前的文章,不考古,有時候真不懂當下。 這個電影的標題是“聞香識女人”,而不是聞臭識男人,絕不是什么男權(quán)主義,而就是因為男人腦子在這方面簡單,才會用這樣一個標題。 男人喜歡女生,第一自然是看面相,第二是身材,第三嘛……有時性格啥的甚至可以不看,不過這沒啥,在相親網(wǎng)站的調(diào)查里,無論男女,對性格的要求本就是排在最后一位。 除了外表之外,男人在最開始極少會以其他方式來挑選女生(當然如果硬說,這是社會觀念造成的鍋),所以電影當中的中校,他是個瞎子,卻又極好女色,他識別女人的能力,靠到的是自己敏銳的鼻子,聞到女人身上的香味,就能感覺出這個女人是不是一個“好”女人。 整個電影刨除中校的家人,出現(xiàn)了兩位女性(他嫖的連臉都沒露,不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一個是在餐廳里遇見的,中校聞到了女性身上的清香,主動拉著查理過去和女性一起坐,然后和女性跳了一段華爾茲,在查理還忙著不好意思時,他幾乎把女性每一個行為背后的深意都直白地念了出來,比如他問女性,查理這個周末很糟糕,他看上去如何,女性說在我看來他很好,中校則對查理說她真的喜歡你。
女性這句話確實是一語雙關(guān),因為女生很少喜歡說大白話,中校看到的不是女生說了什么,而是她為什么要這么說,這些都是看事情角度的不同,而這位女性的男友則代表了一個固化的觀念,在女性說出他們陪我跳了華爾茲時,她的男友主動去握了查理的手,而不是盲人中校(認為盲人不可能跳舞),這種固化的觀念也正是中校幫助女性去打破的,想學華爾茲?我們就地馬上來,怕犯錯?華爾茲又不是人生中的重大抉擇,如果這么小的事都怕,還怎么抉擇自己的人生?
面對那個糟糕又自我的男友,相信這位女性不久就會做出自己人生的選擇了。
中校的家人可以說和中校關(guān)系最不好,也最厭惡他,但看過整個電影你會發(fā)現(xiàn)除了他的家人之外,幾乎每個遇到中校的人都愛他,甚至他一個盲人開車,那個警察在他一通嘴炮之后都會放他一馬,當然他對家人那種滿不在乎,不夠彬彬有禮的態(tài)度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不過這也是其他人愛他的原因之一。
而查理和中校,這兩個人也正是人生角度不同的代表,他們一個剛剛上路,一個為自己準備著鮮血淋漓的謝幕,幾天的時間里,兩個人幾乎待在一起每一分鐘,經(jīng)歷的事情完全一模一樣,查理從木訥變得善于交流了許多,最后阻止中校自殺更是勇氣的體現(xiàn)。而中校則在這些享樂和大膽的嘗試之后,越發(fā)膽怯,懦弱,不時想要尋死,因為這些歡愉所能維持的時間都太短了,他想找一個能陪伴自己的人。
這就是為什么中校在一夜春宵之后,反倒更加落寞,體會過一次繁華過后的落寞,再去體會第二次,第三次,那真的會殺了你。 中校沉溺于雙目帶來的黑暗,但查理卻感染于中校那外露的霸氣和開放的性格與作風,與教導自己的情誼,所以最終查理阻止了中校自殺。 查理奪槍,奮勇阻止中校自殺 這個電影最后還有一個學校的部分,校長要和那些權(quán)貴聯(lián)合起來坑查理,而中校則讓查理堅持自我,最終戰(zhàn)勝了這些權(quán)貴子弟,可以說查理在成長的過程中,在中校的身上尋找到了自我,而中校則在初出茅廬的查理身上,看到了曾經(jīng)的自我。 而在學校里,中校也遇到了一位看起來可以陪自己到天明的女性,可謂是額外收獲了。
人有時要堅持自我(不是不聽別人意見……),才能不迷惑。 那當你失去了自我呢? 就像電影里的中校一樣,找到那個支持你的人,并再一次找到自我。 借用一下肖申克這個圖。。確實太有感覺了。 |
|
來自: 昵稱8Z856hqm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