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這種做法,個人一直很反對。但凡有這種思想、做法的老人,最終是享福還是受苦,都是在“賭”——賭女兒愿不愿意真心盡孝。而籌碼,卻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尊重傳統(tǒng)?無非是選擇了對自己有利的說辭而已“重男輕女”,多少年以來的傳統(tǒng)。財產(chǎn)歷來不都是給兒子么,哪有給女兒的? 用這種說辭來解釋自己的行為,請問:自古以來,女兒嫁到婆家,好像都是去伺候公婆了吧?好像養(yǎng)老的事兒也都兒子負責吧?這不都是傳統(tǒng)么?怎么現(xiàn)在又違背傳統(tǒng)了呢? 所以,歸根到底,完全是一種傾向性的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傳統(tǒng),那得遵守、得尊重;對自己沒利的,那得與時俱進、早早扔掉。 問題是,這是應該秉承的思維、行為么? 知恩圖報?似乎靠得上邊,但是,公平么?父母自己的房子、財產(chǎn),愿意給誰就給誰,任何人都無權干涉;生養(yǎng)子女,對子女有恩。人,應該懂得知恩圖報。 從這一點來看,老人把房子財產(chǎn)給兒子、要求女兒贍養(yǎng),確實沒什么毛病。但是請不要忽略一個本質(zhì)性的東西——人性。 人性追求公平。付出了、得利了,這是公平的;付出了、沒得利,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講,心理上都很難接受。這是客觀事實,不要妄圖去挑戰(zhàn)、妄圖去改變。 所以,女兒會不會孝順,看的是女兒個人的人品人性。接受不公,可能會真心孝順;不接受,真心難講,而且老人還做不了主。 請問:誰能用一個自己做不了主的要求,去要求別人呢? 遵守法律?女兒會孝順么?最次的,女兒不孝順。不是還有法律呢么?法律規(guī)定的很清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義務。 這時候,此種思想的老人已經(jīng)步入了現(xiàn)代社會:知道現(xiàn)在是法制社會了。 但是,即便老人動用了法律武器,強制女兒贍養(yǎng),女兒依然可以“合法”的讓老人過得不痛快。 贍養(yǎng),包括了經(jīng)濟上的、生活上的、精神上的。這都包括什么?糊弄的招數(shù),無窮無盡。最終鬧得兩頭都不痛快,而最大的受害者,毫無疑問,是老人。 因此,歸根結底,希望老人拋棄這種所謂的傳統(tǒng)思想,真正客觀的做法是:把財產(chǎn)留給真正贍養(yǎng)自己的人,不管是兒是女,才能最大限度上保障老人的晚年生活。不要因兒女性別上的差異,在財產(chǎn)分配上人為制造矛盾。否則最終買單的人,必定是老人自己。 99%以上的家庭都會面臨繼承問題!請關注“一紙家書”頭條號,持續(xù)為您講述身邊的遺囑、繼承故事,為您系統(tǒng)講解遺囑、繼承專業(yè)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