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共鳴,恭喜你,很大概率說明你處在一段非常高質(zhì)量的婚姻里。我想,對于已經(jīng)結(jié)婚的人中的大多數(shù)人而言,多多少少都會看到一些熟悉的感覺。 他們展現(xiàn)出了很多婚姻中常見的困難。 各過各的 前不久,不少人在看“章賀和郭柯宇”倆人撒糖,還說,“中年人談起戀愛來,沒年輕人什么事”。 這是一對本來已經(jīng)離婚一年的夫妻。他們和另外兩對不同,因為,他們兩個人之間看起來比較清爽,已經(jīng)沒有愛恨和糾纏。而“沒有糾纏”,也恰恰是這一對最典型的問題。他們的婚姻模式是“各過各的”。 郭柯宇自述:他們之間沒有過愛情。 他們似乎只是在自己覺得想要走入婚姻,并且,想要一個孩子的年齡,走入了婚姻。借助對方,完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件事情。 這也是很多夫妻的模式。 在我的咨詢室中,案例很多,多見于很多高功能的來訪。比如我的來訪a女士。高功能來訪會有一個普遍的特點:理智化防御特別強大。 a女士也是。 a女士在工作、社交、學業(yè)等社會化方面的功能發(fā)展得很好,理性特別發(fā)達。理性發(fā)展得更好會帶來很多好處:邏輯性強,做事目標性強,效率高,自我激發(fā)和自我管理都很好。而事情往往都是兩面的,硬幣的另一面就是,有的時候,過于理智化,會影響情感的流動。在兩性關系中,這可能就帶來一個問題:理性充足,而感性不足。這就是a女士面臨的問題:她覺得她的婚姻關系非常“機械化”,沒有情感。 你說有什么問題嗎?沒有,但是,兩個人都高度理性,權衡的都是利弊,謀劃的都是得失。各過各的,互相配合。這個家,沒有溫度;兩個人,沒有粘性。 魏巍和佟晨潔,這對經(jīng)常上熱搜。也是一對“配合好”的夫妻。 他們踩了夫妻關系中常見的三個“雷”。 第一,沒認真考慮過,但是,反正我就是想要生孩子。 也許,我下面要說的話,會讓很多人,尤其是男性感到不舒服。那就是:總有這樣的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想生孩子。不管自己是否做好做父母的準備,不管自己是否想清楚了“要不要孩子”這件事。 總之,到時間了,我要孩子。 男性居多。 魏巍就是典型的代表。他都說不出“到底自己為什么這么迫切地想要孩子”,總之:家里人催,自己焦慮,沒有原因,我就是想要一個孩子。因為沒有起碼的規(guī)劃和思考,導致一個很夸張的表現(xiàn):他一直口口聲聲說要孩子,自己竟然還一直處在酗酒狀態(tài)。 第二,佟晨潔認為,魏巍沒長大,自己還不成熟,不能再生孩子。 而對于佟晨潔而言,有了魏巍這樣一個“大寶寶”,關系和生活已經(jīng)問題疊生,這已經(jīng)讓她顧此失彼,他實在沒有辦法再生一個孩子。 很多家庭中的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中,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她們覺得家庭中的其他家庭成員沒有準備好。而如果這樣,不僅對孩子是不夠好的,而且,孩子出生后,也必然給自己增加太重的負擔。 第三,單親家庭的佟晨潔,害怕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 我們不奢求婚姻能夠從選擇開始,就始終處在高質(zhì)量的狀態(tài)。一輩子很長,兩個人之間,也會發(fā)生改變,這就會出現(xiàn)一個狀況:婚姻走到一半,出現(xiàn)了一些磕磕碰碰。 經(jīng)常有來訪,會問我這個問題:到底是分,還是湊活繼續(xù)過? 無論分開還是在一起,都既要考慮現(xiàn)實,也要考慮每個人體驗到的關系質(zhì)量,以及,這種關系帶給我們心理的影響。 這不是一個簡單能夠得到答案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當伴侶間出現(xiàn)問題,這往往提示著,伴侶雙方,都有郁結(jié)的情緒,需要被看到和釋放。 所以,嘗試給彼此雙方都提供一個安全、穩(wěn)定的傾訴機會和空間,非常重要。 在咨詢室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兩個人恨不得拉著咨詢師說個不?!坪醵加袃A訴不完的話,都想拉著咨詢師,好好說說。而對于對方的表述,自己也總會感覺“不是那么回事”,“你別說了我來說”。這就是彼此長期積累的情緒。 而,情緒又遠遠不單單只是情緒,情緒的背后,代表了自己的需求。 這里,就有幾個層面:情緒和感受層面、內(nèi)在需求層面以及更深一步的,內(nèi)在需求對應的內(nèi)在動力。這就構成了一個人在互動中展現(xiàn)的一種內(nèi)在模式。 關系中的困難,很多時候是因為兩個人互動中,一些過往既存的模式惡性循環(huán)所致。 所以,在一段有困難的關系上,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伴侶雙方都會有大量的郁結(jié)的情緒,這是重要的表現(xiàn)。而所有這些情緒,需要被展現(xiàn)出來,被看到,才有可能被彼此互相接住,而一并被接住的,還有對方情緒背后沒有機會表達或者沒有完全表達出來的需求。 看到彼此郁結(jié)的情緒和感受,讓情緒和感受得以釋放,這是打破關系中惡性循環(huán)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給彼此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對方都有機會在這個空間中去完整地表達自己。這非常重要。 第二,在關系中,我們要多做自我覺察和自我成長,而不是去盯著對方的“錯誤”。 你要知道,關系中的改變和成長,不是“誰改變誰就虧”,歸根到底,關系的改變,改變的不僅僅是關系,還有關系中個體的成長。 我的一個女朋友,我眼看著她跟她老公從吵架、彼此看不到自己、模式重復,到后來吵架升級,直到最后鬧離婚。我從她跟我抱怨吵架,就建議她們夫妻去看婚姻咨詢師。最后,她告訴我:她是要離婚的人,壓根兒不需要咨詢。 咨詢的對象,其實是我們自己,以及,我們自己帶出來的關系模式。 在這段關系中,我們自己是什么樣的人? 我們自己有什么問題? 我們個人的某些特點,是如何影響關系的? 我們真的理解對方嗎? 理想中的關系,是怎樣的? 如果想要構建一段理想的關系,我們需要做哪些調(diào)整? 和一個什么樣的人一起,才能構建這樣的關系? 等等等等。 當我們走進下一段關系,也需要成長。 當然,如果你們自己調(diào)整過于艱難,那么,你們也可以嘗試婚姻咨詢。 婚姻咨詢不是勸和,而是看清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方便我們調(diào)整,以及做判斷。 我有一對做婚姻治療的來訪,在婚姻治療前,她先做了個體咨詢。在咨詢中她告訴我,她不打算做婚姻治療。原因是:她覺得她和先生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不打算過下去了,所以,也不打算做調(diào)節(jié)。 婚姻咨詢是做“調(diào)節(jié)”,這是很多人對婚姻咨詢的誤解。 婚姻咨詢不是做調(diào)節(jié)的?;橐鲎稍兊哪康模亲屛覀兛辞宄降装l(fā)生了什么。只有看清楚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我們才能做調(diào)整,或者,做出對于這個婚姻、這段關系的判斷。 婚姻咨詢的作用之一就是,它是獨立于你們婚姻關系系統(tǒng)的第三方,和任何一方?jīng)]有利益往來,也沒有情感傾向。一個專業(yè)受訓的咨詢師,在這樣位置的觀察,會非常有意義。這個設置本身,就能夠讓我們看到,處在夫妻關系雙方的認知和感受的盲區(qū)。 認知和感受的盲區(qū)是什么?是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其實,我們并不知道。 這是改變很重要的一步。 關系,無非是先看到自己,再看到對方,進而,才是你們的關系。 你有足夠認識自己嗎?有真的了解對方嗎?你們到底構建了什么關系? |
|
來自: 新用戶8638471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