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阿爾弗雷德·沃特豪斯(1830-1905), 他創(chuàng)新設(shè)計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梯田外觀; 人的大腦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當你的某段記憶有所遺忘時,大腦便會令你對這段經(jīng)歷產(chǎn)生不真實感或偏差,仿佛夢境一般飄渺。我在許多年前曾參觀過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科學館。我記得當時下了地鐵,行走在一條又長又寬卻又陰暗的地下通道里,順著路牌上的“Museums”標志一路直行。當太陽透過地面的玻璃磚照射進來,一排排小格子形狀的光打在黑暗的墻面上,整個地下通道便溫暖而亮堂起來。
上圖:自然歷史博物館外觀; 寫本文之前,我又去參觀了一次博物館。從告羅士打路站下了地鐵便直接走到了大街上,奇怪的是,我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在大街上拐了兩個彎,便一眼可見一座宏大的維多利亞風格建筑矗立在那兒,它形似中世紀的大教堂,盛大而華美,占領(lǐng)了整個街區(qū),這就是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而那黑暗的通道、小格子的陽光和“Museums”的標志,甚至在通道盡頭賣熱狗的小店……都不見了,難道真的是夢境?我努力回憶,并上網(wǎng)搜尋答案,最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記憶出了一點點偏差。原來我當時出的地鐵站不是現(xiàn)在的告羅士打路站,也不是我一直尋找但實際不存在的“Museums”站,而應(yīng)該是南肯辛頓站,但此站在這兩年中維修改造,暫時關(guān)閉了。但我無論如何回憶,都完完全全不記得當年怎么乘坐的地鐵。迪士尼有一部電影叫“Inside out”, 我感覺我的部分失憶就像電影里那個在遺忘深淵里永遠消逝的冰棒。 18世紀的著名生物學家拉馬克,他提出的“用進廢退說”是否也可以解釋我這種情況?大腦的這部分記憶不常使用,負責的這片顳葉便慢慢地失去功能,讓記憶變得不真實,最后甚至消逝。1、拉馬克(法國 1744-1829),生物學的偉大奠基人之一,最先提出生物進化學說,是進化論的倡導者和先驅(qū)。2、達爾文(英國 1809-1882),生物學家、博物學家,進化論奠基人。 拉馬克是首先提出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學者,他的主要觀點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他從唯心主義的角度闡述了生物在環(huán)境影響下,常使用的器官會發(fā)達增大,而不常用的器官逐漸退化,經(jīng)過不斷的加強和完善,逐漸變成新物種,并且將后天獲得的性狀傳給后代,使生物進化演變。而達爾文的主要觀點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他從拉馬克的進化觀點中獲得了一定的理論基礎(chǔ),并從唯物主義的角度闡述了不同的理論。他認為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而自然的選擇是定向的,生物是適應(yīng)自然的選擇而變異進化的。
 以著名的“長頸鹿例子”來說明,拉馬克認為長頸鹿是為了適應(yīng)環(huán)境主動將頸部越變越長的,而達爾文則認為是在自然界的條件下淘汰了那些脖子短的長頸鹿,逐代的累積下使得這個物種成為了長頸鹿。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震動了整個學術(shù)界和宗教界,引起了巨大的爭辯和批判。當時主要爭論的有幾點: 一,按達爾文的學說,新物種與舊物種之間應(yīng)存在過渡形態(tài),現(xiàn)存的化石并沒有過渡物種。但兩年后,從爬行類到鳥類的過渡型始祖鳥化石被發(fā)現(xiàn),再后來猿人化石被發(fā)現(xiàn),證明了過渡物種存在。
上圖:世界上第一個始祖鳥化石; 
上圖:發(fā)現(xiàn)最古老的四腳印,巨型兩棲動物; 
上圖:達爾文在進化論研究時使用的實驗鴿; 二、地球年齡問題。達爾文認為生物進化過程至少需要10幾億年,而當時的物理泰斗推論地球只有一億年歷史。達爾文說:以后的科學會證明地球的歷史遠遠不止一億年。如今的現(xiàn)代物理學推算地球有40多億年歷史。三、無法找到合理的遺傳機理來解釋自然選擇。達爾文只好讓步承認拉馬克的“用進廢退”論成立,并用來補充他的自然選擇說。因此有學者說,沒有拉馬克和達爾文,進化論是不完整的。 達爾文的進化論雖然有一些缺陷,但后來的新觀察和新發(fā)現(xiàn)卻不斷地為他完善理論。這100多年間,達爾文的假想逐漸被證實,達爾文主義在人類的自然歷史發(fā)展演變中的地位越發(fā)不可動搖。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飽覽這些進化論的活證。
上圖:曼特爾龍化石標本; ...THE END… 生命以此觀之,何其壯哉。最初生命的幾絲力量被吹入了一種或幾種生命的形態(tài)之中;同時地球這顆行星依照固有的萬有引力運轉(zhuǎn)不停。從這樣一個簡單的萌芽,演化出了無窮無盡的、最美麗和最奇異的生命形式,并且這一過程仍在繼續(xù)。出發(fā)的路都是耀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