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簽: 中國古典園林 古典園林平面圖 中國古典園林平面圖 標(biāo)簽: 中國古典園林分析 中國園林設(shè)計 規(guī)劃設(shè)計方案 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 園林,可以承載許多歡樂 頤和園中劃小船,網(wǎng)師園里聽評彈 香山公園賞紅葉,避暑山莊觀山原 中國人的園林情懷,自古有之 工作生活疲憊不堪之時 何不入園林之中,一逛解千愁 今天,咱們一起看看 中國古典園林經(jīng)典平面圖(收藏) 本文收錄平面圖(除西湖十景外)以及簡介均來自于《中國古典園林史》。 生成期 公元前16世紀(jì)——公元220年商周秦漢 商 殷墟 周 章華臺 章華臺又名章華宮,在湖北省潛江縣境內(nèi),始建于楚靈王六年。昔日登臨此臺,需要休息三次,故俗稱“三休臺”。臺上的建筑裝飾、裝修輝煌富麗。 秦 秦咸陽主要宮苑分布圖 漢 西漢長安及其附近主要宮苑 ![]() 未央宮、建章宮(前宮后苑的格局為北林多年真題考點) ![]() 未央宮位于長安城的西南角上,始建于高祖七年,以后陸續(xù)有所增建。它是長安城最早建成的宮殿之一,也是大朝之所在和皇帝、后妃居住的地方。未央宮有內(nèi)垣和外垣兩重宮墻,只設(shè)東闕和北闕二門,北闕是宮的正門。宮內(nèi)主要道路有南北向的一條,東西向的兩條,兩條東西干道將未央宮劃分為南、中、北三部分。建章宮建于武帝太初元年,與未央宮相鄰,兩者之間隔著一道墻,為了聯(lián)系交通,乃建閣道跨越院墻,故謂之“飛閣”。建章宮外圍宮墻周長三十里,南墻設(shè)正門,北墻設(shè)北門。宮墻之內(nèi),又有內(nèi)垣一重。 東漢洛陽主要宮苑 ![]() ![]() 轉(zhuǎn)折期 公元220——589年魏晉南北朝 皇家園林 曹魏鄴城 ![]() 北魏洛陽 ![]() 北魏洛陽在中國城市建設(shè)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功能分區(qū)較之漢、魏時期更為明確,規(guī)劃格局更趨完備。干道——衙署——宮城——御苑自南而北構(gòu)成了城市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是皇居之所在,政治活動的中心。它利用建筑群的布局和建筑體型的變化形成一個具有強(qiáng)烈節(jié)奏感的完整的空間序列,以此來突出封建皇權(quán)至高無上的象征。 北魏洛陽華林園 ![]() 六朝建康 ![]() 南朝建康臺城 ![]() ![]() 全盛期 公元589——960年隋唐 ![]() 唐 大明宮 ![]() 大明宮位于長安禁苑東南之龍首原高地上,又稱“東內(nèi)”。大明宮是一座相對獨立的宮城,也是太極宮以外的另一處大內(nèi)宮城,地形比太極宮更利于軍事防衛(wèi),小氣候涼爽更適宜居住。南半部為宮廷區(qū),北半部為苑林區(qū)也就是大內(nèi)御苑,呈典型的宮苑分置的格局。 禁苑 ![]() 禁苑在長安宮城之北,即隋代的大興苑,與大興城同時建成,因其包括禁苑、西內(nèi)苑和東內(nèi)苑三部分,故又名“三苑”。它與宮城太極宮和大明宮相鄰,又在都城的北面,就其位置而言,應(yīng)屬大內(nèi)御苑的性質(zhì)。 興慶宮 ![]() 西內(nèi)苑 ![]() 仙游宮(環(huán)境) ![]() 華清宮 ![]() 九成宮 ![]() 曲江位置圖 ![]() 成熟期(一) 公元960——1271年兩宋 皇家園林 ![]() 北宋 北宋東京城 ![]() 艮岳 ![]() 艮岳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園門的匾額題名“華陽”,故又稱“華陽宮”,其建園工作由宋徽宗親自參預(yù)。艮岳屬于大內(nèi)御苑的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建園的目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情而“放懷適情,游心賞玩”,建筑物均為游賞性的。園東半部以山為主,西半部以水為主,大體上呈“左山右水”的格局,山體從北、東、南三面包圍著水體。背面為主山“萬歲山”,大輪廓體型模仿杭州鳳凰山,是先筑土,后加上石料堆疊而成的大型的土石山。從園的西北角引來景龍江之水,河道入園后擴(kuò)為一個小型水池名“曲江”。園林景觀有以建筑點綴為主的,有以山、水、花木而成景的,十分豐富。 ![]() 南宋 南宋臨安 ![]() 西湖十景 ![]() 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斷橋殘雪、曲院風(fēng)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雙峰插云、南屏晚鐘臨安城西緊鄰著山清水秀的西湖風(fēng)景區(qū),西湖在古代原為錢塘江入海的灣口形成的“瀉湖”。唐代李泌任杭州刺史時曾興修水利,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主持歷任筑堤保湖、蓄水溉田的工程,同時大量植樹造林、修造亭、閣點綴風(fēng)景。吳越、北宋的地方官都對西湖做過整治,其中成效最大的當(dāng)推蘇軾。經(jīng)蘇軾整治后,西湖劃分為若干大小水域,綠波盈盈,煙水淼淼,著名的“西湖十景”,南宋時就已經(jīng)形成了。 私家園林 ![]() 北宋 富鄭公園 ![]() 富鄭公園為宋仁宗、神宗兩朝宰相富弼的宅園,也是洛陽少數(shù)幾處不利用舊址而新建的私園之一。園在邸宅的東側(cè),出邸宅東門的“探春亭”便可入園。園林的總體布局大致為:大水池居園中之中部偏東,由東北方的小渠引來園外活水,池之北為全園的主體建筑物“四景堂”。據(jù)《園記》的描述情況來看,全園大致分為北、南兩個景區(qū)。北區(qū)包括具有四個山洞的土山及其北的竹林,南區(qū)包括大水池、池東的平地和池南的土山。土區(qū)比較幽靜,南區(qū)則以開朗的景觀取勝。 滄浪亭 ![]() 其他園林 ![]() 北宋 晉祠 ![]() ![]() 南宋 蒼坡村 ![]() ![]() 成熟期(二) 公元1271——1736年元、明、清初 皇家園林 ![]() 元 元大都及其西北郊 ![]() 大都皇城 ![]() 萬歲山及圓坻 ![]() 元代皇家園林均在皇城范圍之內(nèi),主要的一處即在金代大寧宮的基址上拓展的大內(nèi)御苑。大內(nèi)御苑園林的主體為開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個島嶼呈南北一線布列,沿襲著歷來皇家園林的“一池三山”的傳統(tǒng)模式。最大的島嶼即金代的瓊?cè)A島,改名萬歲山,山的地貌形象仍然保持著金代模擬艮岳萬歲山的舊貌。山頂?shù)膹V寒殿是島上最大的一幢建筑物,其“廣寒”的命名來看,萬歲山顯然是模擬仙山瓊閣的境界為其規(guī)劃設(shè)計的立意。 ![]() 明清 明皇城西苑及其他大內(nèi)御苑 ![]() 明清北京城 ![]() 明清 御花園 ![]() 清 暢春園 ![]() 雍正時圓明園 ![]() 江南私家園林 ![]() 明 影園 ![]() 寄暢園 ![]() ![]() 北方私家園林 清 熙春園西半平面圖 ![]() 其他園林 ![]() 明 蘭亭 ![]() 歷史上的蘭亭曾多次遷移其址,往跡難尋。明嘉靖二十七年,紹興知府沈啟移蘭亭曲水于天章寺前,即今日“蘭亭”之所在,清康熙十二年重建蘭亭。蘭亭是一處紀(jì)念性的公共園林,大多數(shù)景點都與書圣王羲之及其書法活動有關(guān):入門之中庭為“墨池”,模擬王羲之“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之意。池中有方亭“墨華亭”。“流觴亭”亭前小溪蜿蜒向南,兩岸石塊缺牙交錯,是模擬古代曲水流觴的地方。 巖頭村 ![]() ![]() 清初 什剎海 ![]() ![]() ![]() 成熟后期 公元1736——1911年清中葉、清末 ![]() 清 皇家園林 乾隆時期西苑 ![]() 乾隆時期瓊?cè)A島 ![]() 濠濮間 ![]() 畫舫齋 ![]() 靜心齋 ![]() 慈寧宮花園 ![]() 建福宮花園 ![]() 寧壽宮花園 ![]() 靜宜園 ![]() 見心齋 ![]() 靜明園 ![]() 團(tuán)河行宮 ![]() 乾嘉時期圓明三園 ![]() 避暑山莊 ![]() 避暑山莊水系 ![]() 遠(yuǎn)在塞外承德的避暑山莊,康熙時已基本建成了。乾隆時期擴(kuò)建,在原來的范圍內(nèi)修建新的宮廷區(qū),把“宮”和“苑”區(qū)分開來,在清代皇家諸園中仍然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山莊的總體布局按“前宮后苑”的規(guī)制,宮廷區(qū)設(shè)在南面,其后為廣大的苑林區(qū)。宮廷區(qū)包括三組平行的院落建筑群:正宮、松鶴齋、東宮。廣大的苑林區(qū)包括三個大景區(qū):湖泊景區(qū)、平原景區(qū)、山岳景區(qū),三者成鼎足而三的布列。 乾隆時期清漪園 ![]() 清漪園平面圖 ![]() 清漪園與西湖對比 ![]() 頤和園中央建筑群平面上的軸線和幾何對位關(guān)系 ![]() ![]() 頤和園 ![]() 清漪園為頤和園的前身,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是一座以萬壽山、昆明湖為主體的大型天然山水園。明代,萬壽山原名甕山,昆明湖原名西湖,甕山是山形呆板且是一座禿山,不受到游人重視。清漪園對甕山的西湖的基址地形進(jìn)行整治,把皇家的宮苑建設(shè)與首都的水利建設(shè)相結(jié)合,是藝術(shù)與工程相結(jié)合、造園與興修水利相結(jié)合的一個出色范例。清漪園是皇太后拈香禮佛的地方,寺廟建筑所占比重亦不小,共16處。昆明湖在清代皇家諸園中要算最大的水面了,湖的西北端收束為河道,繞經(jīng)萬壽山的西麓而連接于后湖;南端收束于繡綺橋,連接于長河。湖中布列一條長堤,三個大島與三個小島??傮w規(guī)劃是以杭州的西湖作為藍(lán)本。 揚(yáng)州城與西北郊平面圖 ![]() 惠山園設(shè)想圖 ![]() 三山五園環(huán)境整體示意圖 ![]() 諧趣園 ![]() 江南私家園林 退思園 ![]() 郭莊 ![]() 西泠印社 ![]() 綺園 ![]() 豫園 ![]() 瞻園 ![]() 隨園 ![]() 小盤谷 ![]() 個園 ![]() 瘦西湖“丁溪段” ![]() 網(wǎng)師園 ![]() 拙政園 ![]() 拙政園在蘇州婁門內(nèi)之東北街,始建于明初。如今全園包括三部分:西部的補(bǔ)園、中部的拙政園緊鄰于各自邸宅之后,呈前宅后園的格局,東部加修為新園。中部的拙政園是全園的主體和精華所在,主景區(qū)以大水池為中心。水面有聚有散,聚處以遼闊見長,散處以曲折取勝。池的東南端留有兩個水口,池中壘土石構(gòu)筑成東、西兩個島山,把水池劃分為南北兩個空間。西山較大,景色較多野趣。 留園 ![]() 小蓮莊 ![]() 北方私家園林 近春園、熙春園(清華園) ![]() 半畝園 ![]() 萃錦園 ![]() 十笏園 ![]() 嶺南私家園林 梁園 ![]() 可園 ![]() 余蔭山房 ![]() 其他園林 大明湖 ![]() 翠湖 ![]() ![]() 內(nèi)鄉(xiāng)縣衙 ![]() 西云書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