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醫(yī)巫閭論壇“人類學中國研究的歷史脈搏”學術研討會議程 2021年9月25日(周六) | 開幕 | 8:00-8:10 | 致辭 沈陽師范大學學學科處處長 盧偉 | 主持人: 詹 娜 | 主題發(fā)言 |
| 8:10-8:25 | 人類學的區(qū)域研究 唐 戈,黑龍江大學 | 主持人: 聶家昕 評議人: 張 原 郭建勛 | 8:25-8:40 | 永錫難老:重思晉水流域調(diào)查 張亞輝,廈門大學 | 8:40-8:55 | 少數(shù)民族研究與人類學的知識生產(chǎn) 黃劍波,華東師范大學 | 8:55-9:10 | 重思漢藏交界地帶的價值和意義 李晉,廈門大學 | 9:10-9:25 | 海域社會:區(qū)域歷史研究的一個新視角 王利兵,廣州大學 | 9:25-9:55 | 評議 | 9:55-10:05 | 休息 | 主題發(fā)言 | 10:05-10:20 | 中國西南邊疆社會近現(xiàn)代變革的人類學探尋:問題意識與經(jīng)驗實踐 張原,西南民族大學 | 主持人: 聶家昕 評議人: 張亞輝 劉 琪 | 10:20-10:35 | 抗戰(zhàn)時期康藏地區(qū)的人類學研究 郭建勛,西南民族大學 | 10:35-10:50 | 云南:作為方法論意義的區(qū)域表達 徐義強,云南師范大學 | 10:50-11:05 | 封建性與ethnos:東北區(qū)域研究框架探究 馬蓮,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 11:05-11:20 | 歐文·拉鐵摩爾亞洲內(nèi)陸邊疆研究的影響、啟發(fā)與反思 趙強,北京大學 | 11:20-11:50 | 評議 | 主題發(fā)言 | 13:30-13:45 | 比較視野下的社會轉(zhuǎn)型方案——從“燕京學派”土地制度研究入手 楊清媚,中國政法大學 | 主持人: 馬 蓮 評議人: 唐 戈 黃劍波 | 13:45-14:00 | 雷德菲爾德與李安宅的通信 胡東雯,西南民族大學 | 14:00-14:15 | 予取予求——從與李樹青的書信往來中看雷德菲爾德對中國社會研究的支持 楊梅,玉溪師范學院 | 14:15-14:30 | 人與自然關系再認識:張光直與費孝通相關論述的比較 尹韜,哈爾濱工程大學 | 14:30-14:45 | 中國人類學的輔仁傳統(tǒng)(1925-1952) 張爽,北京師范大學 | 14:45-15:15 | 評議 | 15:15-15:25 | 休息 | 主題發(fā)言 | 15:25-15:40 | 旗民、國家與地產(chǎn)物植:清中期遼南洋河流域的建制變遷過程 聶家昕,沈陽師范大學 | 主持人: 馬 蓮 評議人: 楊清媚 王瑞靜 | 15:40-15:55 | 文字意識·內(nèi)生共治·山河一體——清水江和都柳江流域歷史人類學研究概念初探 孫旭,重慶大學 | 15:55-16:10 | 把種子埋進土里:五常精品稻作區(qū)的品種改良與土地變革 侯學然,中央民族大學 | 16:10-16:25 | 關系與情義:邊境小額貿(mào)易的文化邏輯 馬愛琳,中央民族大學 | 16:25-16:40 | 游牧與農(nóng)耕——基于呼倫貝爾草原與相關農(nóng)區(qū)的研究 殷汝帥,黑龍江大學 | 16:40-17:10 | 評議 | 2021年9月26日(周日) | 主題發(fā)言 | 8:10-8:25 | 生命觀與人觀的關系對道德推理的影響——以海南美孚黎各類儀式為中心的分析 劉宏濤,蘭州大學 | 主持人: 吳世旭 評議人: 張亞輝 劉 琪 | 8:25-8:40 | “莊卡降臨”:納人達巴“木卡布”儀式中的審判與懲罰 陳晉,同濟大學 | 8:40-8:55 | 云南阿卡人的祝福禮俗與世界秩序 王瑞靜,重慶大學 | 8:55-9:10 | 身體人類學理論范式與當代中國身體文化研究思考 王津捷,中華女子學院 | 9:10-9:25 | 由“叢林利維坦”到“社會人”——人類學關于“暴力應對機制”的討論 張惠娟,上海大學 | 9:25-9:55 | 評議 | 9:55-10:05 | 休息 | 圓桌討論 | 10:05-11:05 | 全體參會學者 | 主持人: 吳世旭 | 閉幕 | 11:05-11:10 | 致謝 沈陽師范大學社會學學院院長 詹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