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蒲松齡(1640年-1715年),除了他那部曠世奇作《聊齋志異》,人們比較熟悉的就是他坎坷的科舉路了。他雖少有文才,但科舉考試一直不利,終其一生,連個舉人也沒有中。 令人意外的是,蒲松齡科舉之路雖曲折,但一開始卻十分耀眼。順治十五年(1658年),年僅19歲的蒲松齡就以縣、府、道三個第一的成績考中秀才,并受知于當(dāng)時的山東學(xué)政施閏章,“文名籍籍諸生間”。 可是不承想其后從21歲一直到63歲,他一次次參加鄉(xiāng)試,結(jié)果都名落孫山。直到72歲時,他赴青州參加歲貢考試,在山東學(xué)政黃叔琳的幫助下,才破例補為歲貢生,并得了一個候選儒學(xué)訓(xùn)導(dǎo)的虛銜。 蒲松齡一生科舉不順,但并未遷怒于鄉(xiāng)試舉行地點濟南,反而與這里結(jié)下了一世情緣。其《聊齋志異》中的《姐妹易嫁》《孤嫁女》等篇章都是他根據(jù)自己客居大明湖畔時采訪到的故事演繹而成的。此外,《聊齋志異》所收入的近五百篇短篇小說中,涉及濟南的地理風(fēng)物、習(xí)俗技藝的篇章還有《偷桃》《丐僧》《公孫九娘》《鐘生》《寒月芙蕖》等十多篇。 此外,蒲松齡在濟南期間,還寫下了大量與濟南相關(guān)的詩文。 蒲松齡到濟南,除了參加科舉考試,就是會友。他在濟南時曾多次游覽大明湖、趵突泉、白雪樓等名勝古跡,并留有諸多吟詠。 康熙十七年(1678年),蒲松齡到濟南參加鄉(xiāng)試,途中經(jīng)明水時遇雨,作《明水阻雨》七律一首,其中有句云:“四十年來人似舊,可憐險阻已全經(jīng)。”盡管這樣,命運依然沒能給蒲松齡以絲毫的眷顧,他再一次落榜了!他與同樣失意的安丘人李文貽結(jié)伴游覽大明湖,寫了《同安丘李文貽泛大明湖》七律兩首抒發(fā)其心中失意之苦。 康熙二十三年秋天,已經(jīng)四十五歲的蒲松齡又一次到濟南參加山東鄉(xiāng)試,結(jié)果仍沒考中。在這期間,蒲松齡在濟南作有《趵突泉賦》。 時隔四年的暮春時節(jié),蒲松齡再次游歷下,登白雪樓,并作七律《白雪樓》三首。這年秋天,蒲松齡還來過一次濟南,并作有《歷下旅邸》等詩。 康熙三十年九月,蒲松齡為了給畢際友物色菊種,再次到濟南,游東流水,并作詩七律兩首,題為《辛未九月至濟南,游東流水,即為畢刺史物色菊種》。 康熙三十二年初,山東鹽運使喻成龍轉(zhuǎn)任山東布政使,在讀到蒲松齡的詩后十分傾慕其才學(xué),遂飭淄川縣令侯興安盡禮敦請蒲松齡到歷下會面。到濟南后,喻成龍對蒲松齡儀禮有加。蒲松齡在喻成龍幕中盤桓數(shù)日,與喻成龍作白雪樓之會,并作《喻廉憲命題(梅花書屋圖)》及《又七律》兩首。 這年夏天,蒲松齡也是在歷下度過的。當(dāng)時適逢李興祖修葺古歷亭竣工,蒲松齡遂作有《重建古歷亭》詩和《古歷亭賦》。這篇賦由今而往,由往而今,今昔交錯,情景交融,感慨良多,頗見鋪陳功力,足可與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晁補之的《北渚亭賦》相媲美。 一年后,喻成龍調(diào)離山東,蒲松齡作《古歷亭》一詩,前兩聯(lián)寫景,后兩聯(lián)抒情,全詩撫今追昔,再次表達了對喻成龍、李興祖重修歷下亭的感佩之情。 康熙三十四年,蒲松齡又來到濟南,與友人張篤慶、李希梅登華山,游覽大明湖、白雪樓。歸途中,張篤慶有詩記游。 兩年后的秋天,蒲松齡再次來濟南,一直住到九月三十日才歸家祭祖。此次客居濟南期間,蒲松齡曾作有《稷門客邸》等詩,抒發(fā)了他內(nèi)心的凄楚和無奈。此外此次蒲松齡在歷下還作有《門人畢子與沈惠庵昆仲泛舟大明湖,驟雨沾衣,踐濘而歸,戲成二絕》。 康熙四十一年秋天,六十三歲的蒲松齡到濟南參加山東鄉(xiāng)試,不過仍然是鎩羽而歸,只留下了《客邸》《客秋》等詩。 康熙四十三年春天,蒲松齡也曾在濟南住過一段時間,一直待到五月才離濟返鄉(xiāng)。其間,他作有《邱子行素師弟,邀游東流水》和《歷下》等詩。 第二年三月,蒲松齡又一次因事到濟南,住在大明湖邊的旅舍里。他的《客邸晨炊》一詩,描寫了其旅居大明湖畔、清晨起來做早飯的情景。 康熙四十五年夏天,蒲松齡應(yīng)友人之約再次到濟南,在大明湖邊賃樓而居,作有詩《夏客稷門,僦居湖樓》兩首等。 三年后的二月十五日,年近七旬的蒲松齡與所教的畢家弟子到濟南應(yīng)試,并再次游覽了大明湖,作有《風(fēng)寒泛舟》一詩。 除上述詩賦外,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也曾寫到大明湖、歷下亭,比如《寒月芙蕖》一篇的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就在大明湖上。 蒲松齡的這些詩文,凝聚了他對大明湖一景一物的傾心愛慕之情,大明湖則因蒲松齡的這些文字平添了縷縷典雅的文化氣息與歷史情思。 除了大明湖、歷下亭,蒲松齡還曾有詩專門題詠位于大明湖南岸百花洲附近的白雪樓,其《白雪樓》七律三首,從大明湖的殘春景色寫到遠處的鵲、華二山,從眼前的白雪樓聯(lián)想到明代后七子領(lǐng)袖李攀龍,在時空的轉(zhuǎn)換中寄托了自己對一代宗師的仰慕之情。 2009年,水涌若輪的趵突泉。 ![]() 蒲松齡對趵突泉也十分喜愛,曾作《趵突泉賦》《趵突泉連珠》以詠之。在《趵突泉賦》中,他先寫泉水來源,接下來寫趵突泉的來歷及建筑,最后以濃墨重彩對趵突泉噴涌的泉水從不同角度作了生動的描繪。除了《趵突泉賦》外,蒲松齡還作過一篇《趵突泉連珠》,三段文字以四六句形式寫成,結(jié)構(gòu)雖然相同,角度卻不斷變換,行文巧妙,氣勢不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