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母愛 □嚴曉玲 央視紀錄頻道正在播放《我與北極熊一家》,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與一群極地求生專家乘船前往北極,花了近一年時間,追蹤北極熊媽媽和她的兩個寶寶的生活。北極熊看上去白白胖胖,憨態(tài)可掬,其實它們是十分兇狠的動物,捕食能力也很強。每次媽媽捕到食物,開心地扔在寶寶面前,幸福而滿足地看著兩個小家伙狼吞虎咽地分享母親帶來的美食。熊寶貝吃得差不多的時候,熊媽媽加入了進來,在冰天雪地而又刺骨寒冷的北極,這一幕別提讓人感覺多溫暖了。 此刻的我,卻想起多年前看過的關于棕熊的紀錄片。棕熊體格龐大,吃飯時總是把小熊寶貝推開,自己先享用。熊寶貝眼巴巴地看著母親獨享美食……很奇怪,是不是?所有的母愛不都是忘我而無私的嗎?所有的母親不是都是先孩子而后自己嗎?在后來的解說中我才了解到棕熊媽媽的愛更加理性。是因為棕熊雖然體格龐大,捕食能力卻遠不如北極熊。在未知的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中,棕熊媽媽需要食物來補充體力。如果熊媽媽不吃飽,生存危機會隨時籠罩這個家庭。雖然小熊寶貝的眼中流露出濕漉漉的渴望,但在艱辛的生存條件下,母棕熊媽媽壓住心中隱痛,吃下不多的食物,是為了熊寶貝以后有更多的食物。這樣的愛,比直接給予更加可貴,更加令人尊重! 母愛,是本能的,也是很感性的:一只母雞在危險的時候,都知道張開翅膀去保護她的小雞仔。母愛甚至都不需要理由。很有大家名家筆下的母親令人肅然起敬:史鐵生在那段暗無天日的時光里,感覺“活不下去了”,是他的母親,默默地陪他走過了最困難的時光,給了他重新生活的勇氣;老舍的母親,給予他的是“生命的教育”,他繼承了母親對人和事的平和態(tài)度,以及“吃虧是福”的理念;張潔寫過著名的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她說:“縱使我寫盡所有的文字,也不能寫盡媽媽對我那報答不盡也無法報答的愛?!睂τ谖覀兠恳粋€平凡而普通的人也一樣,母親太重要了,母愛太重要的。她是沒有界限的愛,哺而無求,養(yǎng)而無求,舍命亦無求,是生死不渝,是始終如一。然而,在特定的條件下,更加需要理性的母愛。 《掃黑風暴》中的母親賀蕓是有原型的。那位母親一直缺位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犯錯后愛子心切,首先想到的不是責罵孩子,而是想著如何幫他脫罪。在孩子又一次面臨死刑的宣判下,母親毫無原則的包庇,在以后的審訊中多次改判:先是死緩,后是減刑,最后僅被判了20年。戲謔的是,孩子居然服刑13年就出獄了;可怕的是,他出獄后依然為非作歹,欺強凌弱;慶幸的是,他的“好運”也到此為止了。終于再也沒有奇跡了,他又一次被判了死刑。他無所不能的母親再也無力回天。歷時26年,他終食惡果,他一直過得風生水起,就因為有溺愛他的母親。倘若在他第一次犯罪時,就得到了應得的懲罰,他的人生也許會有別樣的走向?!皯T子如殺子”,無限的包容,是滋生犯罪的溫床。這樣的母愛太不理智,讓人窒息,也把孩子一步步推入深淵。 著名的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談到她的辦學理念:“我就是為了解決低素質的母親、低素質的孩子的這種惡性循環(huán)?!睘榱私鉀Q“貧窮+女性”這樣一個希望很小、出口很窄的棘手問題,她幾乎付出了她的所有。她耗盡了青春,也耗盡了所有。教學樓拔地而起,女生們展翅翱翔,女孩子們再也不用輟學干活,早早結婚生子,再也不用生活在起早貪黑的農活里,輕賤而卑微地過一生。一個女孩子只有有了更多的文化,只有走出去見了更大的世面,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培養(yǎng)一個女孩,至少可以影響三代人。越多了解底層婦女的命運,就越懂得張桂梅的社會價值。她真的很偉大,比我們想象得更偉大!她無兒無女,但很多人喊她“張媽媽”,她無愧于這個稱呼,她給大山里的貧困女孩無窮的母愛,給她們帶來了無限的溫暖和希望。在最近的回歸的《朗讀者》第三季中,我再一次認識這位偉大的“母親”,她是托舉起近2000名山區(qū)女孩命運的“張媽媽”,她用著使不完、用不盡的的力氣和勇氣,用一直向前的執(zhí)著,照亮了別人的人生,斬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 “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當母親,干工作,需要學習讓人肅然起敬的張桂梅媽媽。 作者簡介:嚴曉玲,中學教師。85后,天秤座。平日喜歡寫寫畫畫,聽聽歌,偶爾出去旅游,用心靈記錄沿途的風景。喜歡寫點東西給枯燥的生活添點快樂,一直都在前行的路上,也一直在努力。感謝遇見,感謝相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