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聯(lián)合主辦的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歲華誕在清華大學舉行。楊振寧親臨現(xiàn)場,與大家一起慶祝他的農歷100歲生日。 在研討會上,楊振寧回憶起,1971年鄧稼先給他的信中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楊振寧說當時沒有看懂這句話,50年后,他回應稱,“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說,我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矚望,我相信你也會滿意的?!?/p> 科學巨匠楊振寧 楊振寧曾是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物理學家,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兩位華人之一,他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在統(tǒng)計物理學、凝聚態(tài)物理學、量子場論、數(shù)學物理學等領域也做出了多項卓越的貢獻。 楊振寧原籍安徽鳳陽,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今屬肥西縣)。4歲時,母親開始教他認字,1年多的時間教了他3千個字。楊振寧讀小學時,數(shù)學和語文成績都很好。1938年,才16歲中學還沒有畢業(yè)的楊振寧,就考入了西南聯(lián)大。1942年,20歲的楊振寧大學畢業(yè),隨即進入西南聯(lián)大的研究院。1944年,研究生畢業(yè)。 1945年,楊振寧考取公費留學赴美,就讀于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1957年,35歲的楊振寧與31歲的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7年,楊振寧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頓創(chuàng)辦了“全美華人協(xié)會”,促進中美關系。 1980年楊振寧獲得拉姆福德獎,1986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楊振寧對物理學的貢獻范圍很廣,包括粒子物理學、統(tǒng)計力學和凝聚態(tài)物理學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發(fā)現(xiàn)宇稱不守恒之外,楊振寧還率先與米爾斯提出了“楊-米爾斯規(guī)范場”,與巴克斯特創(chuàng)立了“楊振寧-巴克斯方程”。他的這些在理論物理方面的偉大成就,是二十世紀的所有科學家都無與倫比的! 真實的楊振寧教授 近些年,國內有些人對于歸國定居的楊振寧教授多有非議,大家似乎更關心的是他的私生活,老夫少妻一直是市井津津樂道的話題,很多不明真相的人罵他是一生服務美國,晚年帶著諾貝爾的榮耀來中國享受。對此,楊振寧教授從來沒有進行過任何的回應,依然我行我素。那么,楊振寧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真的如大家所說嗎? 其實,持這種觀點的人是不了解真實的楊振寧教授,他們只是看到表面,而不明就里。平心而論,楊振寧晚年娶了年輕漂亮的翁帆讓大家感到不悅,但這是人家的私事,與你何干,老夫少妻的現(xiàn)象還少嗎?難道就因為他是個名人就應該受到非議?只能認為他們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多少有點羨慕嫉妒恨的意思。2021年9月22日下午,由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聯(lián)合主辦的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歲華誕在清華大學舉行,這位世界物理學巨匠在會上作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演講。 1971年,中美還沒有建交,楊振寧就第一個沖破美國的層層封鎖來到中國訪問(此時的楊振寧已經加入了美籍,訪問中國自然受限),這次訪問在世界上造成很大的轟動,回到美國后,他又到全美七十多所大學演講,介紹中國,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并希望眾多的華人學子可以到中國去看一看,不要聽信傳言,要眼見為實,并聯(lián)合華人成立了全美華人協(xié)會,這個協(xié)會的主要工作就兩項內容:一是為全美華人爭取利益,讓更多的華人參政議政,努力提高華人的社會地位;第二就是聯(lián)合全美華人向美國政府呼吁,停止對中國的敵視行為,盡快恢復與中國的外交關系。 楊振寧教授在拿到諾貝爾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岳母曹秀清從臺灣飛到美國,再從美國飛往日內瓦,隨后從日內瓦飛到北京定居,為自己日后回國打前站。是的,楊振寧是加入了美國國籍,但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拿著外國國籍卻來賺中國人的錢?又有多少人拿著中國國籍而替外國人辦事?難道就不允許拿著外國國籍來幫助中國的華人? 莫偉曾向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寫過一封信,他在信里介紹了一些海外華人華僑的情況,“海外華人華僑有很多,但這些人對中國并不了解,都有私心,但據(jù)我了解,這些華人科學家里面只有兩個人完全沒有私心,只有一心一意希望中國好,這就是楊振寧和李政道,在一些國際會議上,凡是出現(xiàn)無端對中國的攻擊內容時,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會進行各種反擊,包括氣憤退場,以示抗議?!?/p> 事實上,楊振寧在美國一直在為中國默默做貢獻。 1978年3月,在楊振寧、李政道等人的倡議下,中科大創(chuàng)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楊振寧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fā)起成立“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專門資助中國學者去該校進修; 1981年,楊振寧在美國石溪分校設立CEEC獎金,從美國和香港等地募集資金,支持中國各大學、研究機構人員到石溪做訪問學者; 1983年12月28日,楊振寧向國內建議:“搞軟件15-18歲較為有利”,于是,科大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件專業(yè);同年,楊振寧在香港發(fā)起“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累計募集資金2000多萬港幣,資助國內研究項目數(shù)百個,培養(yǎng)了一大批的青年學者; 1984年到1986年,楊振寧先后發(fā)起成立“億利達青少年發(fā)明獎”、“吳健雄物理獎”和“陳省縣數(shù)學獎”,主要針對國內優(yōu)秀學子予以獎勵; 1983年12月28日,楊振寧向國內建議:“搞軟件15-18歲較為有利”,于是,科大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件專業(yè);同年,楊振寧在香港發(fā)起“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累計募集資金2000多萬港幣,資助國內研究項目數(shù)百個,培養(yǎng)了一大批的青年學者; 1984年到1986年,楊振寧先后發(fā)起成立“億利達青少年發(fā)明獎”、“吳健雄物理獎”和“陳省縣數(shù)學獎”,主要針對國內優(yōu)秀學子予以獎勵; 1992年,楊振寧自掏腰包拿出二萬美金在天津南開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將更多的學術研究帶進南開; 2003年,楊振寧回國定居時,還順手“拐帶”了姚期智院士一起回國,姚期智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圖靈獎”獲得者,現(xiàn)在是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專業(yè)的教授,清華“姚班”創(chuàng)立者。周光召院長曾說過:楊振寧為中國至少培養(yǎng)了10個以上的中科院院士和5個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說:楊振寧將清華三個物理研究領域提高到世界一流,沒有他,就沒有清華物理系的今天。 楊振寧,何許人? 學術:他如普朗克一般開啟了一個龐大的圣殿,如朗道一樣俯視整個物理學的宏偉構架。他注定是歷史的長河中最閃亮的幾顆星之一。 處世:他提攜后輩,不忘同窗,熱心社會活動,積極支持祖國發(fā)展;不打壓異己,不拉幫結派。 文化:他兼具中國傳統(tǒng)的家國情懷和放眼世界人格,卻能避開幾乎所有的糟粕文化。 三百多年前的牛頓,虎克,惠更斯,萊布尼茨等名字仍在閃耀,科學和藝術終將不朽。能和偉大的人生在同一個時代。千百年后,人們記住的終究是那些燦爛的文明和一個個閃亮的名字。 在很長的時間里,很多人都在爭論一個議題——中國古代究竟有沒有科學?當此問題提出之時,中國正面臨救亡圖存,急需建立和發(fā)展科學,跟上世界潮流,避免被淘汰。這個問題更深一層的暗示是,中國人到底是不是不適合做科學?科學是不是就無法在中華文明中生根發(fā)芽? 也許這樣的爭論可以繼續(xù)下去,但現(xiàn)在恐怕沒有人認為,現(xiàn)在的中國沒有科學,中國人不適合做科學。因為很早的時候,楊振寧就用事實作出了最為有力的回答。誠如諾獎得主丁肇中所言,中國人在國際科學上有建立不朽之功勛者,乃自楊振寧始。 文章來源 | 光明日報、碼匠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