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是什么?包容是容納,是寬容。容納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寬容別人的失誤。包容是一門學(xué)問,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 為什么包容如此重要?因為包容能讓人與人之間、人與社群之間、人與國家之間關(guān)系和諧融洽、幸福安寧、祥和美滿。中國名人賢士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包容。包容讓他們被世人所稱贊,被后人所效仿。 說到包容,就不得不提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蔣琬。蔣琬與諸葛亮、董允、費祎合稱“蜀漢四相”。蔣琬被當(dāng)世人敬重,不僅是因為他的才能,更是因為他的包容。 蔣琬當(dāng)時有一個部下叫楊戲,此人平時沉默少言,不擅長與他人交流。每次蔣琬與楊戲交談,楊戲都回以沉默。時間久了,有個叫楊敏的人就對蔣琬說:您身為楊戲的上司,他本來就應(yīng)該尊重您。可您每次和他交流時,他都沉默不語,他也太傲慢無禮了。 蔣琬聽到這番話之后,并沒有因此對楊戲心生不滿,而是回答說:人心各有不同,各如其面,表面上順從而背后里反對,是古人所畏誡的。楊戲若是贊美我,那就是違背了他的本心;若是反對我,則會顯出我的錯誤,所以他選擇了沉默不語,實在是個痛快人啊。 對楊戲的沉默,蔣琬選擇了理解和包容,并站在楊戲的角度為其考慮;而對楊敏的惡言挑唆,蔣琬依然選擇了正視指摘,并包容了楊敏對楊戲的詆毀。 楊敏是一名督農(nóng)官,喜歡背后議論人。有一天,楊敏與同僚議論起蔣琬來,同僚都一致夸贊蔣琬,有的人將蔣琬和諸葛亮比量齊觀。聽到這里,楊敏十分不滿,說:新相雖然有德有才,但是怎么能與前人相比呢?在我看來,新相做事有些糊涂,實在比不上已故的諸葛丞相。 有人將楊敏的話告訴了蔣琬,大多數(shù)人都認(rèn)為蔣琬會治楊敏的罪,但蔣琬卻說:我的確不如前人,所以楊敏并沒有說錯。而他所說的做事糊涂就說明我對一些事情的處理并不恰當(dāng)。 后來,楊敏犯罪入獄,大家都認(rèn)為蔣琬會賜死楊敏,但蔣琬只是依法辦事,并沒有給楊敏加罪。 蔣琬的包容,包容的是他人對自己的沉默,包容的是他人對自己的詆毀。但真正廣泛意義上的包容絕不僅是如此,包容既是不計前嫌,也是和而不同、求同存異。 包容是和而不同,是海納百川?!抖Y記·中庸》說: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思就是天下萬物能一同發(fā)育而不相互傷害,各種行為準(zhǔn)則能同時進(jìn)行而不相互矛盾。這其實也是包容的另一種表現(xiàn)。這一點,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中,在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王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