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200字 / 閱時3min -- 上期 [周三] 欄目我們介紹了理解論證的方法,這期欄目我們簡單地聊聊如何評估論證。 01. 有兩個問題先得思考:
第一個問題涉及到了識別和理解論證,是分享感受、描述情緒、下達指令,還是表達觀點? 如果是感受、情緒、指令等,則不涉及斷定,不在我們討論范圍內。 如果是觀點,那得明白自己想要說什么,斷定什么? 同樣,對于別人的表達,也可以先設問: 他/她到底想表達什么? 第二個問題涉及的是評估論證,適用于觀點的表達。 既然你想要表達觀點,那么你說出的話或寫出來的文字是不是為支持或證明這個觀點提供了理由? 這里就需要對觀點/論點進行確認,對論據(jù)進行識別,對證明的邏輯結構進行梳理。 從而評價這個論證是否有效,觀點是否真實可信。 02. 識別和理解論證是我們上一篇介紹的內容,這篇我們只談評估論證。 評估論證分兩個層面:邏輯和真假。 從邏輯層面評估,若符合邏輯規(guī)則,則論證有效;否則,無效。 主要關注論點是否明確、是否一致: 其一,論點是否明確? 不能模糊有歧義,模棱兩可的論點不會有高質量的論證。有個段子:
醫(yī)生觀點中“一點點”指“少量”,患者理解中為“一點點牌奶茶”。 表達者與接收者對同一詞組的概念理解有歧義,論證表達就難以產(chǎn)生預期效果。 其二,論點是否一致? 在同一論證過程中論點要一致,不要講著講著就跑偏。比如:
前面的“罪人”是宗教性的解釋——需要懺悔的人,后面的“犯罪”指法律上的違法犯罪。 如果論證過程中改變了論點,論證本身也就無效了。 03. 從真假的層面評估論證,是建立在論證有效的基礎之上,再通過對論據(jù)進行識別,以判斷論證是否可靠/可信。 這里主要識別的是論據(jù)的真假、關聯(lián)性、及避免循環(huán)論證三個方面。 其一,論據(jù)是否真實? 如果論據(jù)與客觀事實不符——假的,那么該論證就不可靠,論點就不可信。比如:
很顯然“月球離地球的距離最近”這個論據(jù)是假的。感覺“月亮最亮最圓”是地球、月球、太陽三者的相對位置造成,而非距離。 其二,論據(jù)與論點是否關聯(lián)? 先判斷論據(jù)與論點是否有關聯(lián),沒有關聯(lián)就不用分析,直接Pass,有關系了再進行分析。 上例“月亮離地球近”與“月亮又亮又圓”就不相關。 若關聯(lián),再判斷論據(jù)是證明,還是支持這個觀點? 也就是我們前面《演繹論證&非演繹論證》所分享的內容,不做贅述。 其三,是否避免了循環(huán)論證? 不能將觀點,或者與觀點相似的判斷作為論據(jù)。 否則,拿論點做論據(jù)支持論點就沒了意義。比如:
“說了等于沒說”,很多情況下指的就是循環(huán)論證。 類似上面的三類情形,一旦出現(xiàn),則原來的論證即便有效,也不可靠,論點/結論也不可信。 以上就是我們介紹的如何評估論證的方法,下期 [周三] 欄目我們再介紹評判性思維如何在表達中應用。 # 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