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通州道中喜逢俞理初孝廉 題注:張穆于道光十八年(1838)南游,十月與忘年交俞理初在通州喜相逢,并偕俞正燮謁見祁寯藻。按:本詩題目記為“通州”,《?齋文集·癸已存稿序》記為“泰州”,孰是孰非難以定奪,待考。 《?齋文集·癸已存稿序》:“歲戊戌,以公車在都,穆自西來,將南游,暫時羈棲,與朝夕見,殆將百日,始別去。理初留滯會邸。至十月,碩士侍郎之公子淮生假以資斧,乃得南歸,復相遇于泰州道中,因與偕謁祁叔穎學使。學使厚佽之,約其春初復來?!标P于張穆與俞正燮之交誼,張穆文集和詩集有記載?!?齋文集·癸已存稿序》:“壬辰冬,理初館新城陳碩士侍郎所,校顧氏《方輿紀要》,穆一再過之,頗多請益。理初賞之,曰:“慧不難,慧而能虛,虛而能入,為難。” 因與訂交。然理初年長于穆者倍,穆禮事之,尊為先生,不敢與齒也?!薄?齋詩集·述懷感舊六十韻》:“俞君黟大儒,精博蘭陵荀??哇∫诲忮?,過從輒頻頻?!?/span>通州:南通,古稱通州,現(xiàn)為江蘇省地級市。俞理初:俞正燮(xiè) ,字理初,清代學者。安徽省黃山市黟縣人。道光元年(1821)中式江南舉人。《清代七百名人傳》載其“治經(jīng)以漢儒為宗,不纏牽于注藏” 尤善言天象、地理,擅長考據(jù),多所精論。著有《癸已存稿》《要已類稿》《海國紀聞》《兩湖通志》《四養(yǎng)商詩稿》等。孝廉:明清兩代對舉人的稱呼。 老作諸侯客,著書難療貧。感君垂素發(fā),令我倦黃塵。身世扁舟隘,江皋夜雨新。喜逢兼惜別,蛟鱷尚橫津。 首聯(lián),老作諸侯客,著書難療貧:為忘年之交的坎坷經(jīng)歷抱不平。年已老猶作權貴幕僚,著述等身卻依舊貧困。療貧:解除貧乏。元好問《閻商卿還山中》詩:“半世虛名不療貧,棲遲零落百酸辛。”按:道光十八年俞正燮已經(jīng)六十五歲,年初在京都與張穆曾來往頻繁,但回江南之費用還是仰仗人資助,《?齋文集·癸已存稿序》:“至十月,碩士侍郎之公子淮生假以資斧,乃得南歸,復相遇于泰州道中”。俞正燮雖出生于書香之家,但自幼家境貧寒,自二十七歲起就擔負起撫養(yǎng)母親妻小和五個弟弟的重擔。從此,他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活路而四處奔波忙碌,過著艱苦、漂泊不定的生活。直到離開人世,終身為達官貴人編書校書,過著負笈傭書的生活。由于傭書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雖“手成官私巨書”,卻是“借刻他人姓氏”,因而俞正燮所編校之書有些已無從知曉。 現(xiàn)僅能考見的,據(jù)于石《俞正燮編纂與批校書目考》一文介紹,主要有:為大學士彭元瑞、編修劉鳳浩撰輯《五代史記補注》;為時任會典館總纂的戶部給事中葉繼雯編修《大清會典》;為湖南提督、果勇侯楊芳校正《六壬書》;為黟縣知縣吳甸華編纂《黟縣志》;為戶部侍郎程恩澤等校訂《欽定春秋左傳》;為南河總督張井編纂《續(xù)行水金鑒》;為禮部侍郎陳用光校訂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為時任兩湖總督的林則徐編纂《兩湖通志》, 并校訂林氏先人的書稿;為時任吏部侍郎的祁離藻校訂《影宋本說文系傳》、《三古六朝文目》;先后為時任山東督糧道的孫星衍編撰《古天文說》二十卷, 并輯校緯書。此外,還有《宋會要輯本》五卷,《校補海國記聞》二卷,編纂《說文》《部緯》各一卷,以及批?!稌瘋鳌贰段倪x》《禮記集說》,等等,總共有近二十種之多。 頷聯(lián),感君垂素發(fā),令我倦黃塵:同病相憐也。感慨君已白發(fā)蒼蒼,讓我也厭倦紅塵??从嵴茲M腹經(jīng)綸卻落拓如此,張穆不禁看到自己的未來或許亦如此,頓生厭世心。感:感慨,感傷。素發(fā):白發(fā)。黃塵:比喻俗世;塵世。唐聶夷中 《題賈氏林泉》詩:“豈知黃塵內(nèi),迥有白云蹤。” 頸聯(lián),身世扁舟隘,江皋夜雨新:見俞正燮人生轉(zhuǎn)機。上句比,形容俞正燮的經(jīng)歷遭遇如同破舊的小舟。但何嘗不是說張穆公自己?下句景語含情,二人臨別前夜在雨中江邊依依相惜。身世:指人的經(jīng)歷、遭遇。杜甫 《北征》詩:“緬思桃源內(nèi),益嘆身世拙?!?扁舟:小船。隘:《說文》陋也。江皋:江岸,江邊地。按:新雨,恩澤也。《?齋文集·癸已存稿序》:“因與偕謁祁叔穎學使。學使厚佽之,約其春初復來。” 尾聯(lián),喜逢兼惜別,蛟鱷尚橫津:不舍兼祝福。上句:才相逢卻又要告別,情可以堪。下句景語含比興。蛟鱷正橫在渡口待渡,祝福俞正燮振作而前程遠大,也是對自己的暗許吧。蛟鱷:蛟龍與鱷魚。津:jīn渡口。按:次年(道光十九年),江蘇學政祁寯藻聘俞正燮主惜陰書舍。 ◎回顧全篇,明暗二線,明寫俞正燮,暗寫張穆公自己。前二聯(lián)賦筆。從字面上僅四句提及自己,但詩后半截在說俞正燮時,無不言己也。如此方合章法脈絡,否則第四句便有孤懸之感。后二聯(lián)比興連用,情景交融,頓使詩味含蓄雋永,句盡意不盡。 作者簡介 張穆,清代山西平定州人,字石洲,號?齋。是清代道光年間享譽京師學術圈的大學者、近代愛國思想家、地理學家、詩人、書法家。通訓詁、天文、歷算、輿地之學,尤精于邊疆史地。著有《蒙古游牧記》《魏延昌地形志》《閻若璩年譜》《顧炎武年譜》《?齋文集》《?齋詩集》等。有清一代大儒阮元稱其為“碩儒”。與阮元幾乎齊名的程恩澤侍郎見其文驚曰:“東京崔蔡之匹也!”。《清史稿.文苑傳》列傳名世。 速寫:王雨生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陽泉 陽泉張穆研究會 |
|
來自: 泮溪別館 > 《古詩詞薈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