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qū)m來歷----- 青羊?qū)m,名氣不甚響,但也是全國21座重點道教宮觀之一。尤其在西部,號稱“川西第一道觀”。 這個地位,主要來自道祖老子的一則傳說。 相傳老子在樓觀臺寫了五千言《道德經(jīng)》之后便欲出關(guān)西去,尹喜獲經(jīng)大喜,但仍不忍老子離去,便拜問:弟子何日再得見尊師圣顏?老子說:千日之后,可于成都青羊肆找我。三年后,尹喜來成都尋師,巧得一只青羊的引領(lǐng),得以在一個鋪子里見到老子。后人根據(jù)這個傳說就地建立了一個道觀,名為“青羊觀”。 唐末,唐僖宗因黃巢起義避居青羊觀,因感恩賜名“青羊?qū)m”。 話說中國歷史上政府有難,四川往往作為大后方成為避難所。安史之亂,唐玄宗開了頭;黃巢起義,唐僖宗幾乎沿著老祖宗的足跡逃到四川成都;清末八國聯(lián)軍侵華,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假使形勢進一步惡化,再往前逃一步也就進入四川了;國民政府抗戰(zhàn)時期,也把當時的四川重慶作為陪都。 因為老子的傳說,青羊?qū)m便標榜“始建于周”。老子出關(guān),現(xiàn)在的終南山樓觀臺成為天下道教祖庭。依據(jù)上面的傳說,老子出關(guān)三年后,青羊觀也就開始建立了,所以說“始建于周”。老子出關(guān)是史實,樓觀臺是道教祖庭這個沒有爭議,但老子出現(xiàn)在青羊肆的傳說,大概率是虛構(gòu),所以對于青羊?qū)m“始建于周”的說法也只能“呵呵”了。 青羊?qū)m兩個鎮(zhèn)觀之寶,一個是青羊銅像,指示青羊?qū)m的來歷。 二是觀藏《道藏輯要》,這是中國最完整的道藏版本,是珍貴的道教資料。 -----道教基礎(chǔ)知識----- 其實,老子是道家創(chuàng)始人,那時并沒有道教。東漢后半期,張陵創(chuàng)立了道教。作為哲學的道家與作為宗教的道教本無瓜葛,但張陵拉大旗,奉老子為教主。這樣一來,道教既有了群眾基礎(chǔ),也有了理論高度,為后來發(fā)展為與儒佛并列的大宗教奠定了基礎(chǔ)。 宋金期間,王重陽在陜西創(chuàng)立了道教全真派,全真派發(fā)展迅猛,很快超越其它如上清、靈寶等小派,成為與天師道分庭抗禮的道教第二大宗派。遵循張陵一脈的為正一道,也叫天師道,符箓道,以畫符念咒、驅(qū)鬼辟邪為主,不出家,可以結(jié)婚生子,喝酒吃肉;而遵循王重陽一脈的為全真道,也叫金丹道,全真道以出家修行、性命雙修、煉丹長生為主。 正一道以中國傳統(tǒng)的鬼神觀念為主,不出家,不離世,煙火氣重;而全真教在傳統(tǒng)道教的基礎(chǔ)上,借鑒佛教,作出了很大的改變。以神仙觀念為主,出家,離世,清心寡欲。 正一道主要勢力范圍在南方,全真道主要勢力范圍在北方,也有互相滲透。 比如青羊?qū)m,雖處南方,卻屬于全真教龍門派道觀。龍門派是王重陽弟子丘處機創(chuàng)立的全真道的一個最主要的派系。 -----青羊?qū)m內(nèi)景----- (靈祖殿) 王靈官,道教神仙的保安隊長;佛教寺廟的山門守衛(wèi)是韋陀菩薩。 (混元殿) 唐朝以道教為國教。宋朝也不示弱,宋真宗的廟號直接謚為“真”,真人是道教中修煉得道的高道,亦或神仙之謂?!盎煸系邸笔撬握孀诩臃饨o老子的尊號。 (三清殿) 張陵創(chuàng)教之初,老子是道祖,唯一的至尊。后來,道教逐步出現(xiàn)了各個派系,如葛玄、葛洪的靈寶派,魏華存、陶弘景的上清派,這些派別從各自的角度出發(fā),慢慢弄出個“三清”來,尊玉清界的元始天尊為第一,上清界的靈寶天尊為第二,原來至高無上的老子為太清界的道德天尊,排位第三。唐武則天,為了打擊唐宗室,支持三清的說法和做法。這樣道教后來就逐步固定了三清的至尊地位。雖然后來,這些教派為了和異軍突起的北方全真道爭奪道教江山,又都統(tǒng)一到正一道的旗下,為了撥亂反正,重新突出老子的至尊地位,又弄出“老子一氣化三清”的說法來補救。但是,全國的宮觀建筑已經(jīng)形成了固定的建筑格局:山門-靈官殿-三清殿,豈可朝夕更改?所以,現(xiàn)在道教建筑最常見的最高神殿就是三清殿。但是在大多數(shù)道士和廣大人們心中,老子仍然是道教的始祖,這一點毋庸置疑。 另外,也有觀點認為,道教的三清做法是為了向佛教看齊,因為佛教的大雄寶殿并不是單供釋迦牟尼的,而是三世佛。 (青羊銅像) 三清殿前的一對銅羊是仿制品,真品為鎮(zhèn)觀之寶,收藏起來了。 (隔板上雕畫的十二金仙戰(zhàn)斗場面) 道教的十二金仙,應(yīng)該是按照明代小說《封神演義》造像的,隔板上雕畫的完全是《封神演義》中的十二金仙戰(zhàn)斗場面。 (八卦亭) 八卦,本為儒家《易經(jīng)》中的概念,后來道教借用。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易經(jīng)》是道家的,列舉幾個《易經(jīng)》相關(guān)的圣人來說明,創(chuàng)始人伏羲,上古三皇之一;第一個大力推動的是周文王,所以《易經(jīng)》也叫《周易》;第二個大力推動的是儒家圣人孔子,孔子注《易經(jīng)》的《十翼》是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易經(jīng)》文字版主要形式,伏羲和周文王的易經(jīng)都是圖畫,沒有文字;之后,如二程、朱熹這些大儒,無一不鉆研《易經(jīng)》。道教宮觀里的抽簽算命都是以《十翼》為依據(jù)。 (斗姆殿) 斗姆,意即“北斗之母”,是北斗信仰中的神祇。 (說法臺) 這個是必須有的,是青羊?qū)m歷史由來的源頭依據(jù)。 (二仙庵影壁上的草書) 這個字寫絕了:道教信眾看到的是大道的“道”;佛教信眾看到的是覺悟的“覺”。 -----青羊?qū)m兩道風景----- 第一道風景——“書”景。 很獨特,我走過若干的寺廟道觀,只有在這里看到了:每一處的殿堂,門口守衛(wèi)多是一位女冠,女冠并不看人,只是低頭慢書,毛筆宣紙。湊近一看,還真寫得不錯,所臨為曹全碑八分體隸書,娟秀優(yōu)雅,賞心悅目。若有信眾跪拜神像時,女冠便停筆敲鐘,禮貌回應(yīng)。 很遺憾,只顧得欣賞,沒有冒昧拍照留念。 第二道風景——“茶”景。 寺院道觀,不乏茶坊。但往往“高大上”——手工茶、泉水泡茶,等等之謂,自然就是拒人千里之外的高價,坐下喝茶的客人很少,甚至經(jīng)??床坏饺?,然后不少也就顯露敗落之相。 而這里卻不同,10元一位,可以從早喝到晚,人們圍著桌子,喝茶閑聊,人氣很旺。也許,這本就是成都人的特色。但是,倒是希望,寺院道觀的茶坊能借鑒,價格親民,這樣,游人一定不介意借歇腳之機坐下喝口山寺的香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