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不想—— 不要想隨心所欲地吃美食 老年人和年輕人相比,在身體上有“五大”無法改變的劣勢:牙口不好、腸胃不好、味蕾減弱、嗅覺減弱、代謝異常,這五個劣勢決定了老年人注定沒有辦法開心地吃吃喝喝。但是有的老人不聽話,控制不了自己,就要滿足口腹之欲,應該怎么辦呢?記住有“4不宜”: 不宜油膩:人老了體內(nèi)分泌的胰腺酶也減少了,對高脂肪類的食物承受力有限,吃多了容易犯惡心,排出黏稠、稀薄的大便。 不宜生冷:秋季腹瀉的人數(shù)增多,其中不乏老年人,主要是由于吃多了生冷的食物,從冰箱里拿出來沒有熱透,結果導致惡心、腹痛、發(fā)燒。 不宜吃多:有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糖尿病的老人都不適合吃得太撐,容易給消化造成負擔,還會導致四肢犯懶、反應遲鈍,吃過飯就想睡。 不宜吃快:吃得太快可能會被異物卡喉,還有可能崩到牙齒,而且還沒咬碎就咽下,顆粒太大腸胃會受累,引起胃惡變、消化不良。 第二個不想—— 不要想自己已經(jīng)老了 “你去玩吧,爺爺年紀大了,走不動了!”、“老了老了,上樓一點勁都沒有”,經(jīng)常聽到老年人把衰老掛在嘴邊,這種行為真的不要好,因為你可能不僅是身體老了,還有可能是心理老了,若總是覺得自己老,對壽命也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 科學家研究老年人的壽命時發(fā)現(xiàn)一點,那些心理年齡年輕的老人預期壽命更長,也就是說假如你今年65歲,但是心里覺得自己才58歲,你的行為模式、生活態(tài)度、人生價值觀都會趨于年輕態(tài),身體也會向好的方面發(fā)展,所以不要總是覺得自己老了。 第三個不想—— 不要想著臭美,保暖最重要 白露過后,傍晚氣溫下降很快,明顯感覺和中午大不一樣,一不小心就容易著涼,對于老年人來說,這個時候就應該開始防寒保暖了,不能受凍。 有三個地方一定不能受凍: 第一個是腳部,應穿上襪子保暖,防止足跟干燥開裂,泡腳后最好在腳跟和腳掌上涂抹潤膚霜。 第二個是頭部,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吹風,為了避免血壓升高,最好戴一個鴨舌帽。 第三個部位是膝蓋,這個部位脂肪比較少,對氣溫變化很敏感容易發(fā)作,要么穿長褲,要么戴護膝,久坐的時候在膝蓋上蓋一個薄毯,能減少炎癥發(fā)作。 第四個不想—— 不要想著疾病,過度保健 說實話,人老了以后都會有點怕死,一有問題就不太放心,總想到醫(yī)院敲一敲,沒什么大問題也要吃點藥才安心,自己還喜歡到藥房買保健品補身體。過度保健和養(yǎng)生,可能身體沒有養(yǎng)好,反而養(yǎng)出病來。 保健品通常是噱頭大于實際價值,不必當真,吃它們還不如把一日三餐吃好。 有的營養(yǎng)品可能糖分超標、激素超標,長期食用對肝腎不好。另外,有的老人覺得自己有脂肪肝和高尿酸,就不敢吃肉,每天過得像苦行僧,什么肉都不敢吃,這種行為也是錯誤的,過度養(yǎng)生不可取。 人民日報曾經(jīng)公布過20個有助長壽的好習慣,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更精彩一點,不妨學一學: 經(jīng)常唱歌、每天跑10分鐘、避免久坐、吃點綠色蔬菜、給伴侶一個擁抱、對著鏡子笑一笑、少吃糖、別激動、常飲茶、吃點堅果和大蒜、和朋友一起跳跳舞、定期看牙、多看笑話…… 人老了,想法要簡單點,煩神的事兒不要想,想得太多了,人就會累,日子簡單一點,開心一點,壽命就會長一點,你說是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