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與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實(shí),御之以終。與:助也。立:有所建樹也。 天地與立:《左傳·昭公元年》中有“國于天地有與立焉?!碧菩凇稙樾实墼O(shè)像詔》中有“大化漸被乎八表,淳德殷流乎萬國,則與天地有與立焉?!?/p> 神化:神妙的變化,陰陽不測之謂神,以道之變化有不可見者,有難以言者,故曰神?!赌鲜贰分杏小翱招^于有境,神化贍于無窮。” 攸同:《史記》中有“維禹之功,九州攸同?!?/p> 天、地、人在中國古代被稱為“三才”,“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彪m然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有差異,但人道與天道、地道是相互會通的,三者皆本源于化生萬物的大道,人可仰觀俯察,法天象地以得天地之助。 具體到勁健一品,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故非勁健無以開物成務(wù),推陳出新,人惟有潛心默運(yùn),會通天地勁健之力,才能有所建樹,為后世所法,在藝術(shù)上來說如屈原之于楚辭,徐渭之于大寫意。天之所化為天文,人之所化為人文,其道一也,合于道妙之化皆可無遠(yuǎn)不至,無微不達(dá),此即為“神化攸同”。 實(shí):形而上者之謂道,從道出發(fā),經(jīng)神、氣而至于形。實(shí)即有形之物,道之載體。 勁健并不是一味的橫沖直撞,它是為了陶育萬物而不是破壞萬物,勁健本身便是在由道到形的具體化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故曰“期之以實(shí)”。就像一個人創(chuàng)作了小說,則必須有可讀的文字,一個人畫了幅畫,則必須有可見的作品,如果這小說和畫作只存在于虛空中,存在于意識里,那是沒有意義的。 天道運(yùn)行周流不息,無始無終,然其形有時而斷,不斷則無以各賦其形,各現(xiàn)其美,如書法中的筆筆斷雖筆斷而意連,如有連而無斷,則字不成字,有斷才能筆筆見形,有連才能氣韻貫通,有形之物各有其終,但道卻統(tǒng)御其上,無有終時,此即為“御之以終”??梢姡越K即御之無終也。 注:本文根據(jù)大愚觀點(diǎn)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