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初,蘇州“運河十景”建設正式啟動,著力打造吳門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陸盤門、橫塘驛站、石湖五堤、寶帶橋、平望·四河匯集等十大運河文化地標。 立秋過后,天朗氣清、溫度適宜,小i帶大家到石湖景區(qū)走一走,看五條長堤串聯(lián)起運河畔的千年故事。 石湖位于蘇州西南十二里,為太湖由東一脈支流而形成的內(nèi)灣,潮汐不通,波瀾不驚,一碧千傾。 春秋時期,石湖地塊為吳國要地,筑有拜郊臺、梧桐園、魚城、苦酒城、射臺、宴宮等。 吳越爭霸,越國經(jīng)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轉弱為強,遂于周元王三年(前473年)伐吳。越國大軍抵達南太湖白洋灣,鑿開了一條小河,直達石湖,打通了越軍從太湖至胥江的通道。這條小河,被稱為“越來溪”。 越王勾踐攻至石湖后,瀕溪筑城,與吳人隔水相持。而吳王夫差的姑蘇臺,在西面綿延的山巒間,隱隱可見,故有“吳臺其陰,越城其陽”之說。宋代楊萬里也曾在詩中寫道:“萬頃平湖石琢成,尚存越壘對吳城?!?/span> 石湖之濱,山巒起伏,群峰映帶,自古就是風景名勝。明代僧人妙聲這樣稱贊石湖:“吳郡山水,近治可游者,惟石湖為最。山自西群奔而來,遇石湖而止。夫山川之氣扶輿磅礴,郁積而不泄,則秀潤清淑,必鍾乎人?!?/span> 舊時,石湖還以夏日荷花燦若云錦而著名?!短茋费a》記載:“蘇州進藕,其最上者曰傷荷藕?!睋?jù)說這傷荷藕,就產(chǎn)于石湖行春橋北的荷花蕩。 然而,石湖得大名于天下,還要歸功于范成大。 《蘇州府志》有載:“石湖之名,前此未曾著,實自范文穆公始,由是繪圖以傳?!?/span> 范成大自號石湖居士,人稱范石湖,早年曾寄跡石湖。范成大于乾道三年(1167)起開始營造石湖別墅,歷時5年,終于建成。而后,他?;厥幼?,并寫下了許多與石湖有關的詩篇。 ![]() ![]() 如今,在石湖畔的上方山,還建有范公祠,為景區(qū)著名的人文景點。 石湖共有五條堤岸:吳堤、越堤、楊堤、范堤、石堤,都位于石湖景區(qū)內(nèi)。吳堤、越堤因吳越文化而得名,楊堤和范堤分別紀念隋朝大臣楊素和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而石堤則是以石湖命名。 五條堤岸將石湖水域分成東石湖、西石湖和南石湖,造就了石湖十八景之一的“翠堤分水”。 吳堤全長約2000米,是石湖最長的堤岸,以秋景而聞名,堤上植有烏桕、楓樹、橘樹、紅葉李等,形成了十八景之一的“越溪霜紅”。 與吳堤相連的石堤,是西石湖和南石湖的分界線,石堤雙面臨水,堤上建有百獅橋,橋上126只形態(tài)各異的獅子,寓意美好。 ![]() ![]() ![]() 越堤在石湖中部,把石湖分為東西兩部分,是主要的賞景路線,堤岸西面水中建有天鏡閣,是石湖標志性建筑之一。樓閣外形如舟,仿佛航行于石湖的煙波中。 楊堤和范堤因歷史人物而得名。范成大與石湖關系之密切,前文已有介紹,而楊素也與蘇州頗有淵源。 隋開皇十年,江南士族豪強叛亂,楊素率大軍討伐,擊破蘇州沈玄檜叛軍后,因原來的城郭不能安守,楊素移軍上方山建新城作為郡治,這就是“新郭”這一地名的由來。 五條長堤如碧綠的絲帶漂浮于水面,勾勒出唯美的線條和輪廓,與青山塔影交織成一幅動人的江南山水畫卷。 ![]() ![]() ![]() “吳越爭鋒處,五堤倚運河”,隨著“運河十景”建設正式啟動,石湖將以全新的姿態(tài)延續(xù)運河畔的繁華記憶。原創(chuàng):蘇小i 來源:《好玩蘇州》公眾號 2021-08-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