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翠 波 鳥 累 死 的 警 示 小孫女看來一篇課外讀物《被攀比累死的翠波鳥》感到很奇妙,于是興致勃勃給我概述了這則故事: 在南美洲,有一位動物學者制作了一個巨大的籠子,并捉來一只翠波鳥放進籠子。不久,這只鳥就為自己建造了一個精致的小巢穴。學者又捉來一只翠波鳥,放進籠子。不久,這只鳥也開始建造自己的小巢穴。第一次放進籠子的鳥見同伴建造自己的巢穴,就開始擴建自己的巢穴,兩只鳥巢越來越大。幾天后,兩只鳥明顯疲憊不堪,筑巢速度放慢。又過了幾天,第一次放進籠子的鳥竟意外死了,第二次放進籠子的鳥也半死不活。 動物學者第三次又放進了一只翠波鳥,結果又出現(xiàn)了兩只鳥忙得不亦樂乎的筑巢競賽。 盡管有人對翠波鳥這一習性表示懷疑,甚至翻閱了諸多禽鳥資料斷定世間根本沒有翠波鳥,是作者瞎編的童話。然而我寧可相信翠波鳥的存在,如同孩子相信圣誕老人半夜里會爬煙囪送禮物。因為這則故事寓意一個人生哲理——攀比是永無止境的煩惱! “人心不足蛇吞象”。別人有了自己沒有,于是要努力去擁有,擁有了如果能快樂固然好,最怕是擁有了之后發(fā)現(xiàn)別人又上了新的層次,從而又增新的煩惱。 當人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時,幸福和快樂就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有些東西是人窮盡一生都沒辦法擁有的。任何人,任何事,盡力就好,努力就夠。不必讓身體太過辛苦,更不必讓心靈裝滿難過。 人生要想真正獲得快樂,不能總拿別人為參照,而要學會知足。 其實,人生也正如翠波鳥筑巢,要想真正獲得快樂,活得輕松自在,就不能總拿別人為參照,許多時候自己滿意就好。人心不足蛇吞象,烏心不足累死了,同理,終身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畢淑敏說得好:“縱有千間房屋,夜間無外一床安宿,縱有萬畝良田,一日終究只需三餐。幸福是一種心的富足,不以物質的多寡來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體。它代表的豁達和淡然” 人不爭,一身輕松;事不比,一路暢通;心不求,一生平靜。 愿你做一個知足常樂之人,讓家庭安安穩(wěn)穩(wěn),對朋友真真誠誠,讓心情高高興興,對生活充滿激情。 ![]() *******************
|
|
來自: 格林書屋 > 《原創(chuàng)余生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