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文五人行恭祝新年快樂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獻給讀者一杯清茶 愿我們的書寫 能撥亮心靈那盞小桔燈 送給讀者一份精神食糧 送給自己一份開心快樂 大運河流淌著你的名字 文|李培禹 2018年10月,我接到曾彩美老師的電話,她興奮地告訴我,20卷本的《劉紹棠大運河鄉(xiāng)土文學書系》終于出版了。北京出版社要開一個研討會,我想請你參加。研討會那天,我早早地趕到會場,不想,曾老師已先到了。離開紹棠20年的她,一肩擔起整理、編纂劉紹棠全部文稿的重任,其間的艱辛甘苦誰人能知?看上去,已過了80歲的曾老師除了頭發(fā)花白了,身體、精神都很好,還是那么溫文爾雅,一個讓人感到可親可敬的大姐。她一下認出了我,迎面微笑著伸出了手。我則上前擁抱了大姐,對她的敬重,對紹棠學長的思念,盡在不言中! 劉紹棠的生命只有61年,他一生勤奮耕耘,發(fā)表了長、中、短篇小說等各類作品600余萬字,作品中藝術地再現(xiàn)了家鄉(xiāng)京東運河平原不同歷史時期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風貌,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鄉(xiāng)風、水色、世俗人情,謳歌了走在時代前列美好的人,挖掘了代表時代前進方向與主流的美好事物。他的作品格調(diào)清新純樸,鄉(xiāng)土色彩濃郁。今天,在他離世21年后出版的這套叢書,彰顯了文學評論界對他作品的定位,即:“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地方特色、鄉(xiāng)土題材”。 研討會上發(fā)言熱烈,我卻時常走神,其實是陷入了對劉紹棠——我的好學長、好老師的綿長的思念中。 最后一次登門暢談 1995年底,報社調(diào)我到《新聞與寫作》編輯部工作,擔任執(zhí)行主編。紹棠學長曾抱病約我長談,給了這本刊物很多關注和支持。他的大作《中國人點頭才算數(shù)》剛發(fā)出不久,我去和平門他的寓所探望。不想,這竟成了我們最后一次見面暢談。 “一畝三分地主,五車八斗人家?!边@是一位朋友送給劉紹棠的條幅。所謂“一畝三分地”,是指京郊大運河的通縣儒林村。劉紹棠生于斯、長于斯,40多年來他抱住這塊沃土不放,走他的鄉(xiāng)土文學之路?!拔遘嚢硕贰?,是說他高產(chǎn),近幾年出版了11部長篇小說、8部中篇小說集及多部散文隨筆集,有“著作等身、學富五車”的贊美之意。 我和紹棠中學都是在北京二中上的,只是我比他晚了20年,紹棠一直稱我“學弟”。為了辦好《新聞與寫作》,我有借口偶爾打擾他,他總是大嗓門兒在電話里回一聲:“你來吧?!鼻安痪靡晃痪庉嬇笥褋黼娫捈s我寫篇劉紹棠的稿子,并說:“最近聽說劉紹棠出任北京足協(xié)副主席啦,怎么回事兒?……” 這消息著實讓人吃驚,近年來一直需坐在輪椅上才能“行走”的大作家劉紹棠,怎么會與總跟“拼搶”連在一起的足球結(jié)下了緣分呢?我徑直往劉紹棠家撥電話。聽筒那邊傳來他清亮、熟悉的聲音:“哦,我是劉紹棠。” 我單刀直入:“聽說你要當足協(xié)副主席?” “我已經(jīng)當了,不是要當,哈哈……”快人快語的劉紹棠,自己先朗聲笑起來。我提出去他家細聊聊,請他定個時間。 “就明天,你來吧?!?/span> 和紹棠聊天,確切地說是你聽他說,且是他滔滔不絕地說,真是一件快事。這是他留給我的最深印象。
然而,這般暢快的日子不可多得。眾所周知,紹棠太忙了。他恢復“青春”十幾年來,出版了11部長篇小說、8部中篇小說及多部散文隨筆集,累計600多萬字。創(chuàng)作豐收,屢屢獲獎,無不浸透著一個中年作家拼搏的心血啊!我想,他偶爾得寬余,走出書房透透氣,和朋友們聊聊天,大發(fā)一通感慨、高論或“謬論”,在他自己,也是一件快事吧! 紹棠是個很重感情的人,每有新著出版,總親自包裝、書寫信封,然后叫夫人去郵局分寄給朋友們,我也忝列其中。有時,是兩本不同的新書同時寄來。我每每翻開這些新作時,就仿佛見到他伏案疾書的身影,于是便忍著不去打擾,盡量不去占他的寶貴時間。他有事或有活動招呼我參加,我則必到,借機可以聽他“大侃”一番,享受我上述所說的“暢快”。 作者(右)與劉紹棠合影 熟識紹棠的人都知道,幾年前,由于他沒有節(jié)制地拼命寫作,積勞成疾,造成糖尿病和冠心病合并癥發(fā)作,形成偏癱,整個左半身失靈,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失去了“半壁江山”。“大難不死”后,醫(yī)生嚴格控制他的作息時間,他只有唯命是從。我來到他居住的文聯(lián)宿舍樓“紅帽子寓所”時,又見到了門上他親筆書寫的“告示牌”—— 敬啟(5版) 政府已向本室主人頒發(fā)殘疾人證,受到《殘疾人權(quán)益保障法》保護。本室主人年屆六旬,受到《老年人權(quán)益保障法》保護。 老弱病殘 四類俱全 伏櫪臥槽 非比當年 整理文集 刻不容緩 下午會客 四時過半 談話時間 盡量縮短 本室主人叩 看看手表,剛好四時過半,我便叩響了房門。來開門的是作家賢惠的妻子曾彩美,她微笑著將我迎進去。寬敞的客廳里,除了書法家劉炳森書贈給作家的“大難不死必有后?!钡臈l幅外,最醒目的是一塊金光閃爍的銅匾,上書“人民作家,光耀鄉(xiāng)土”八個大字。這是他的家鄉(xiāng)——通縣人民政府,在劉紹棠文庫揭幕儀式上授予他的。載入《世界名人錄》,擁有一大堆獲獎證書的劉紹棠,把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送給他的這塊銅匾,看得比什么都榮耀。 走進紹棠的書房,我一眼看見書柜上方,端放著一個黑白相間的足球,上面簽著北京國安足球隊一員員虎將的名字。玻璃鏡框里,是一張國安隊主教練金志揚與劉紹棠的彩色合影照。看來,他這個輪椅上的足協(xié)副主席,還真的進入角色了。我問起他當“足協(xié)副會長”的事,他首先糾正我道:“足協(xié)是簡稱,全稱叫做北京市足球運動協(xié)會。副會長也不對,我們叫副主席。”說完,他自己也笑了。 “你也是足球迷吧?”我問。 “我算不上球迷?!?/span> “你年輕時愛踢足球?” “特臭?!?/span> 我們不禁哈哈大笑,連給我們沏茶的彩美夫人,也抿著嘴偷偷地樂。 原來,國際國內(nèi)各種信息兼收并蓄的劉紹棠,近來頻頻被北京國安隊小伙子們的拼搏精神所打動,“國安永遠爭第一”的隊歌,他也很喜歡。他覺得,文化人也很需要這種拼搏精神,文體不該分家;另外,我們的運動員也應該不斷提高文化素質(zhì),體力、知識應該結(jié)合起來。新一屆北京市足協(xié)成立時,他的老朋友、時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的張健民同志,當選為主席。紹棠作為連續(xù)四屆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也愿意為推動足球運動的發(fā)展盡一份心。在金志揚等一些朋友的促成下,劉紹棠坐著輪椅“出征”,受到國安隊小伙子們的熱烈歡迎。經(jīng)過正常選舉程序,他當選為北京市足球運動協(xié)會的副主席。那天,大家興高采烈,紹棠也仿佛年輕了20歲,他在國安隊小伙子們的簇擁下,發(fā)表了精彩的演講。他的口才一貫很好,這次更傾倒了在場的領導和各界人士。很快,《中國藝術報》全文刊登了他的演講,留下了“文體結(jié)緣”的一段佳話。 那天歸來,劉紹棠累得夠嗆,夫人曾彩美趕快照顧他服藥、休息,紹棠卻連呼:“痛快!痛快!” “劉紹棠出任足協(xié)副主席始末”的采訪結(jié)束了,我輕松地出了一口氣。下面,我可以借機聽他“大侃”了。這對我,是一種久違了的享受。 劉紹棠的真正身份還是作家,他談到目前正在抓緊整理的《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xiāng)土文學書系》,談到了他剛剛出版的雜文集《紅帽子隨筆》;然后側(cè)身用他那一只健全的手,將一本散發(fā)著油墨香味的散文隨筆集《如是我人》取出來,還是用那只手翻開扉頁,用鎮(zhèn)尺壓住,然后照例寫上“培禹學弟存念 劉紹棠”,再拿出名章蓋上,低頭吹了吹印跡,才送給我。他還特別談到了幾年來嘔心瀝血,終于創(chuàng)作完成的長篇小說《村婦》。這部展現(xiàn)作家生于斯、長于斯的北運河20世紀變遷的歷史畫卷,融入了劉紹棠幾十年的人生感悟和對父老鄉(xiāng)親們?nèi)康膿磹邸S米骷易约旱脑捳f,他頂著高粱花兒走向文壇,歷經(jīng)幾十年風風雨雨,他的一個最美的夢,終于要圓了?!洞鍕D》第一部,分一、二兩卷,30余萬字,已全部殺青,將交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創(chuàng)作是劉紹棠的生命。這次我聽他“大侃”的,幾乎全部是《村婦》里的動人故事。時而他眼里充盈著淚花,時而我不禁為書中的人物命運扼腕嘆息,不知不覺中,夜幕已攏上窗來…… 運河之子魂歸故里 去年是敬愛的劉紹棠學長辭世20周年。20年來,懷念逐日深。而今,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古老的通州大運河更加靚麗地展現(xiàn)在世人眼前,這使我想起英年早逝的紹棠學長生前說過的那句話:“如果我的名字與大運河相連,也就不虛此生了?!?/span> 大運河不會忘記他,大運河畔儒林村的父老鄉(xiāng)親不會忘記他。40多年來他抱住這塊沃土不放,走他的鄉(xiāng)土文學之路。從1955年創(chuàng)作出長篇小說《運河的漿聲》,到1997年臨終完成“運河三部曲”之一的《村婦》,他年僅61歲的璀璨人生,全部融入了大運河日夜不息的濤聲。 通州區(qū)在建設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同時,十分重視挖掘大運河源頭,即通州北運河的豐厚的人文底蘊,我越發(fā)覺得自己有義務、有責任把20年前劉紹棠骨灰安放的情景,再現(xiàn)給今天的建設者們和千千萬萬和我一樣深切懷念他的人們。 我是當年唯一在場的媒體記者。 那是1998年4月12日,著名作家劉紹棠的骨灰,悄然安葬在他生前摯愛著的故鄉(xiāng)——京郊通州區(qū)北運河畔。這天,是他溘然辭世一年零一個月的日子。 紹棠學長的骨灰安葬地,選在緊臨大運河端頭的一處土坡上。這里,遠可望見作家生身之地儒林村的裊裊炊煙,近能聽到大運河流淌不息的汩汩水聲。在大運河邊長大,頂著高粱花子走向文壇的劉紹棠,40多年的文學生涯致力于“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地方特色,鄉(xiāng)土題材”,他把一個作家對家鄉(xiāng)、對大運河、對父老鄉(xiāng)親的深深的愛,融入了“大運河鄉(xiāng)土文學書系”。為此,通縣人民政府曾于1992年為他設立了劉紹棠文庫,并授予他“人民作家,光耀鄉(xiāng)土”的榮譽牌匾。今天,沒有來得及留下任何遺言的劉紹棠,長眠于此,當是魂歸故里了。 中午12時45分,幾輛小車駛近。身著黑色服裝的紹棠夫人曾彩美走下車來,為了最后送別她的紹棠,曾老師今天著了淡妝。這是一個沒有任何官方色彩的儀式,甚至沒有告知與劉紹棠交往甚深的眾多朋友。然而,仍有不少人早已等候在這里,他們無論身份,都是以紹棠的好友或?qū)W生的身份來為他送行的。 曾彩美緩步登上北運河畔的土坡,河東岸的農(nóng)舍依稀可見。腳下這熟悉的土地,她曾隨丈夫無數(shù)次走過,紹棠患病癱瘓后,她還用輪椅推著他來探望大運河,探望鄉(xiāng)親……今天,紹棠將留下不走了。 黃土坡上,親屬們已挖好了一個一米見方、約兩米深的坑穴。劉紹棠的三弟劉紹振跳下坑,區(qū)文化館一位姓馬的小伙子也下到坑里幫忙。他們先把一個用水泥筑成的石匣正面朝東南放好,然后準備把黃綢覆蓋著的骨灰盒放進去。這時,曾彩美已淚流滿面,她把紹棠的骨灰盒緊緊地抱在胸前,哽咽地難以成言:相濡以沫40余年,你真的要走了啊……紹棠的兒媳玲玲拿出了隨葬的物品:三本新出版的還散發(fā)著油墨氣息的《劉紹棠文集》、父親生前喜愛的兩瓶茅臺酒、一枝粗桿蘸水鋼筆和幾個備用的筆尖。此時,哭了一路的小女兒劉松苧悲痛欲絕地呼喚著:“爸呀……” 下午1時30分,水泥匣子的蓋封死了,劉紹振在坑下鞠了一躬,說:“哥,我把你送到這兒了。”劉紹棠的長子劉松蘿,按照通縣農(nóng)村的“老禮兒”,第一個捧起泥土撒下去……劉紹棠的骨灰盒被親友們一捧一捧和著淚水的泥土覆蓋了。 因為安葬劉紹棠骨灰的地點不是公墓區(qū),不能立碑,曾彩美率兒孫們種下了一棵常青的松樹。松蘿叫妻子和兒子劉雨絲過來。還在上小學的雨絲,是紹棠生前格外疼愛的孫子。因人們都說他長得與幼年時的爺爺酷像且一樣聰穎頑皮,紹棠曾對友人說過:“天不滅劉!”已經(jīng)懂事的小雨絲抹了抹眼淚,向爺爺?shù)摹澳沟亍鄙钌畹厝瞎?/span> 最后,人們紛紛把帶來的鮮花一束束、一瓣瓣地撒落在安葬著劉紹棠骨灰的土地上…… 紹棠走了,一位留下了600多萬字作品的著名作家走了,一個總是操心受累幫他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辦了不知多少好事的人走了,一個連續(xù)四屆當選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同時也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的人走了……沒有墓碑,沒有銘文,然而,他魂歸故里。在深深眷戀著的大運河邊,在魂牽夢繞的家鄉(xiāng)的土地上,他得以安息,他是幸福的。 近幾年,我曾和幾位二中校友去故地尋訪,已不得見墓地。后得知因工程建設占地,紹棠學長的墓地已遷往運河大堤路西側(cè)約一公里處。沒關系的,安眠在這里,大運河的汩汩流淌,尤其是那動人的漿聲,他是一定可以聽到的! 紹棠,大運河永遠流淌著你的名字! 12 王道生: 著名作家、《天津日報》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有《王道生文集》八卷 寫著名作家劉紹棠沒有陷進評介具體作品的流俗,而是緊緊抓住對人物形象的刻畫,用文學評論界的十六個字“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地方特色、鄉(xiāng)土題材”道出劉紹棠的創(chuàng)作風格,用一位朋友送的條幅“一畝三分地主,五車八斗人家?!备爬ǔ鰟⒔B棠的文學成就,幾次相見的細節(jié)描寫,使劉紹棠重情率真、快人快語、幽默風趣的性格躍然紙上。收尾一段獨家報道出劉紹棠與大運河的血脈情緣。同學情,師友情,夫妻情,匯成一條情感線貫穿始終,濃濃深情溢滿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李培禹散文的一貫風格。 “嘉賓有言”名錄(以文字發(fā)布時間為序) 馮秋子 劉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濤 張凡 杜衛(wèi)東 史建軍 王劍冰 喬葉 張慶和 施亮 王也丹 劉瓊 郝朝帥 李林棟 羅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陽 梅潔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謹 陳先義 侯軍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碩儒 單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劉虔 李靜宜 俞勝 馬淑琴 梅小璈 陳喜儒 范昕 簡以寧 劉齊 陳丹玲 何頻 寧新路 王道生 鳴謝報刊名錄(排名不分先后) 自“周末散文五人行”2018年3月問世以來,承蒙諸多報刊雜志厚愛,對五人行公眾平臺發(fā)表的散文加以刊發(fā)或轉(zhuǎn)載,特刊登此名錄,以鳴深深謝意。 報紙: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政協(xié)報、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學習時報、工人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檢察日報、中國建材報、中國測繪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貴州日報、解放日報 期刊: 海內(nèi)與海外、中國老年、民主、國酒文萃、廈門文學、紅豆 李培禹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五度“中國新聞獎”、首屆全國“孫犁報紙副刊編輯獎”、第八屆冰心散文獎獲得者 曾任《新聞與寫作》雜志主編、《北京日報》副刊部主任,現(xiàn)任北京市雜文學會秘書長。報告文學曾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評選金獎,散文、雜文、詩歌等均有作品獲入全國選本。近年在《人民文學》《解放軍報》《解放日報》北京作協(xié)等征文中獲獎。出版有《走進焦裕祿世界》《您的朋友李雪健》《筆底波瀾》《總有一條小河在心中流淌》等。 閱讀別人的故事 突圍只在心里 現(xiàn)實 只把手伸給你 伸給你 就代表沒有距離 —華靜 我的人生信條 活 就要快樂的活 愛 就要純潔的愛 寫 就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寫 —李培禹 生命雖短 卻是一個行走過程 試著把生命 當作一首詩 用微笑來品味 才是享受人生 —劍鈞 ![]() 愛過 奮斗過 享受過 生命無憾 —沈俊峰 當我行走 觸到靈魂的顫動 當我回首 聽見花落的聲音 當我寫作 看到命運的恩賜 —凍鳳秋 ![]() 點擊下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