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名臣左宗棠,在以60歲高齡抬棺西征,耗費十年之功收復新疆后,清廷念其勛勞,將左宗棠內調入樞廷。 不過京城官場風氣,讓常年在外征戰(zhàn)的左宗棠很不習慣。不到一年,左宗棠便以生病為由,請求開缺,因此被清廷外放為兩江總督。左宗棠在兩江總督任上,恰好遇上越南的中法戰(zhàn)爭。左宗棠欲以70高齡,上前線督戰(zhàn)。誰料戰(zhàn)事未平,左宗棠便染病而歿,病逝于福州,終年74歲。 當左宗棠的死訊傳開后,不僅兩宮震悼,左宗棠過去的門生故吏紛紛前來吊唁,就連一個鄰國的老百姓,都為左宗棠之死而悲痛欲絕。 這個鄰國,便是地處西太平洋,坐落于臺灣省與日本九州之間的琉球王國。 左宗棠去世,為何這一鄰國百姓會感到悲傷呢?這得從琉球國的歷史說起。 琉球王國,是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國。自明朝初年,就是中國的重要藩屬國之一。后來清代明祚,同時繼承了與琉球之間的藩屬關系。 然而,在琉球國東邊的日本,也一直對這一小國虎視眈眈。早在17世紀,明朝萬歷年間,日本就曾派兵到琉球擄走琉球國王,強迫琉球給日本進貢。而明治維新之后,日本有了更大的野心。在光緒二年(1876年),日本強行對琉球“廢藩置縣”,把琉球納入日本國版圖。 日本的殘暴統(tǒng)治,引起了許多琉球人的不滿。琉球國王派出向德宏等人到中國向大清求救。 琉球使者的船,是在福建福州登陸的。向德宏一抵中國,便向當時的閩浙總督何璟和福州巡撫丁日昌求援,何璟和丁日昌將這一信息上報給北京的總理衙門。 然而,當時西線戰(zhàn)事吃緊,清朝對琉球的求助,竟是有心無力。清廷在與日本進行了一系列交涉之后,日本反而加快了吞并琉球的進程。大批從琉球來中國求援的“脫清人”欲哭無淚。 這些“脫清人”在中國的生活,就是天天向清政府哭訴,希望有一天能打動清廷,能夠派兵前往琉球驅趕日本人,恢復他們的家園。 向德宏宣稱:“生不愿為日國屬人,死不愿為日國屬鬼。”絕不承認日本對琉球的控制,因此在福州一等就是近十年,終于盼來了以欽差大臣身份,到福建督辦閩海軍務的左宗棠。 琉球人認為,左宗棠“剿回匪,殲發(fā)逆,懾服俄、英,功業(yè)爛然,威聲憚喝,震詟雷霆。倘乞爰整貔貅,驅除狗鼠,恢復蕞蕭敝國,如反手爾。”把復國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左宗棠身上。 左宗棠聽聞琉球百姓的陳情后,也恨不得立刻派兵前往驅逐日本,然無奈中法戰(zhàn)事未平,調動不了足夠的軍隊來保護琉球。左宗棠只好一邊上疏報告總理衙門,一邊應允琉球人,等中法戰(zhàn)爭平定后,一定盡全力幫助他們回歸家園。 琉球百姓聽聞左宗棠的承諾,“皆以手加額,如大旱之望云霓?!?/strong>終于迎來了復國的希望。然而,還沒有等到中法戰(zhàn)事平定,左宗棠便因年邁病重,抱憾而亡了。 這近十年來,琉球人已經(jīng)見識到了北京清政府的無能,早已視左宗棠為唯一的救星。因此琉球百姓聽聞左宗棠的死訊,無不痛哭流涕。向德宏在給左宗棠寫的祭文中痛言道:“嗚呼!敝國之不幸至于此極耶!” 左宗棠死后,清政府未能再在琉球問題上做出有效的努力,到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慘敗的清政府已經(jīng)沒有再和日本叫板的能力,只好默認了日本對琉球的控制。有著數(shù)百年歷史的琉球古國從此消滅,成為了日本今日的沖繩縣。 |
|